18个月临界点已破,特朗普嘴上说着“被耍了”,转头对俄连让4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4 15:41 1

摘要:伊拉克战争最激烈时,博主们创造了“弗里德曼单位”一词,指《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惯于宣称未来六个月将决定冲突走向的论调。在后推特时代,一切进程都显著加速,因此乌克兰战争的对应单位——“特朗普单位”——仅为两周,或许恰如其分。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伊拉克战争最激烈时,博主们创造了“弗里德曼单位”一词,指《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惯于宣称未来六个月将决定冲突走向的论调。在后推特时代,一切进程都显著加速,因此乌克兰战争的对应单位——“特朗普单位”——仅为两周,或许恰如其分。

上月,唐纳德·特朗普总统表示将在对俄实施新制裁前,给予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两周时间”采取实质性停战措施。他在接受CNN采访时称:“两周后我将决定下一步行动。”特朗普此前已在4月、5月和7月两次给予普京两周期限。(这并非特朗普承诺两周内解决的唯一问题。)

特朗普曾承诺上任24小时内结束战争,八个月后却呈现两大常态:其一,他因普京持续攻击乌克兰城市而深感挫败,怀疑对方可能“在耍我”;其二,他坚信普京真心求和——若果真如此,战争解决或许近在咫尺。“我认为[普京]想和我达成协议,你明白的,尽管听起来很疯狂,”他在8月18日白宫一次意外录音中对法国总统马克龙如是说。两周后,他却宣称对普京“非常失望”。这并非意味着与俄罗斯的谈判毫无意义;哪怕是最渺茫的谈判机会也值得探索。但不幸的是,这场战争很可能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这场战争最大的变化是双方开始对话。自二月以来,美国官员一直与俄罗斯同行就乌克兰问题进行直接对话,这颠覆了拜登时代“不与乌克兰对话就不谈乌克兰”的口号。俄乌双方也举行了战争爆发数周以来的首次直接会谈,就数次战俘交换达成协议,但在停火方面进展甚微。

乌克兰立场已有所松动。基辅曾坚信除非俄军撤出乌克兰所有国际公认领土,否则绝不接受停战。如今乌克兰领导人正推动达成停火协议,允许俄罗斯占领其大部分领土,寄望日后收复失地。战场现实或许注定会引发这种转变,无论白宫由谁执政。但特朗普渴望速战速决,而乌克兰需要安抚他,这很可能加速了转变进程。

至于俄罗斯,尽管普京如今可能也承认俄军难以彻底推翻乌克兰政府,但他是否放弃将乌克兰变成附庸国的诉求仍不明朗。莫斯科不仅要求乌克兰交出俄军现占领土,更索要俄方宣称但尚未占领的额外领土。其他近期曝光的要求包括国际社会承认俄罗斯的领土主张、乌克兰保持政治中立、限制其军事力量及接收国际军事援助。

这些或许只是谈判中的极限立场,但部分俄罗斯观察家指出,普京在某些红线问题上绝无退让可能。“不幸的现实是,我们并未真正了解(俄罗斯的妥协意愿),基本仍处于密集外交活动前的状态,甚至可能更糟,”新美国安全中心跨大西洋安全项目主任安德烈娅·肯德尔-泰勒表示。

自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与普京举行峰会,并在华盛顿会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欧洲领导人以来,欧洲各国首都的讨论焦点多集中于乌克兰未来的安全保障问题,包括据称支持这些保障的冲突后部队部署“相当具体的计划”。特朗普和国务卿马可·鲁比奥表示美国将为这些保障提供部分支持,但不会“派地面部队”。

然而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强调,俄罗斯希望参与安全保障的讨论,且乌克兰境内不得部署外国军队。因此,华盛顿、基辅及欧洲各国首都关于保障形式的讨论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领土的问题,对克里姆林宫而言绝对不可接受,”英国欧洲政策分析中心俄罗斯记者兼分析师安德烈·索尔达托夫表示。普京“会为此奋战至最后一名士兵。”普京反复强调必须解决冲突的“根源性问题”,他所指的正是北约扩张以及2014年推翻乌克兰亲俄政府的事件——他将此描述为西方支持的“政变”。

换言之,这远非简单的“土地交换”问题。索尔达托夫指出,对于那些将冷战后苏联解体视为俄罗斯蒙受耻辱性失败的领导人而言,这场冲突的赌注不容小觑。“他们认为这是场关乎存亡的战争,不仅是对抗乌克兰,更是与西方世界的较量,”他强调。“此类战争非胜即败,若败北将给俄罗斯带来灾难性后果。”尽管如此,俄罗斯仍乐于继续参与谈判——仅因特朗普始终不愿对俄罗斯实施实质性制裁,只要俄方名义上参与和平进程即可。“普京认为他已解决了特朗普问题,”现任大西洋理事会成员、前美国驻乌克兰大使约翰·赫布斯特向Vox表示,“特朗普放任红线被突破却未采取任何行动。”

若普京并非为讨好特朗普才寻求协议,能否通过施压迫使其让步?近日,美国政府将对印度征收关税(白宫发言人卡洛琳·利维特称之为“制裁”——在新德里这堪称煽动性措辞)作为加压的佐证。

特朗普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表示:“通往和平的道路至少部分要经过新德里。”这种立场颇为奇怪:印度如今确实从俄罗斯购买大量石油,而非远离俄罗斯。美俄双边贸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特朗普偏爱的施压手段——关税——并不适用于对普京施压。专家指出美国可采取其他措施,例如加强对违反西方制裁在全球运输俄罗斯原油的“影子船队”的打击力度,或扣押俄罗斯冻结的主权资产。

特朗普还提议解除对乌克兰远程打击俄罗斯的限制,这些打击正影响俄罗斯国内能源供应。他指责拜登无能,因其不允许乌克兰“反击”——这与他当时的表态截然相反。但兰德公司前国务院官员塞缪尔·查拉普对加压呼声持怀疑态度。“关键在于,我们根本找不到能让普京彻底改变对乌政策、具有可信度的痛苦门槛。”相较于任何新型武器系统、作战能力或制裁计划,能赋予乌克兰同等甚至更大筹码的,或许只是对美国持续援助的坚定信心。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对乌武器交付及情报共享曾出现过短暂中断,近期更有报道称五角大楼一直在阻挠乌克兰使用远程导弹。目前看来,只要欧洲承担武器费用,且诺贝尔奖级别的和平协议有望达成,特朗普似乎不愿彻底抛弃乌克兰(不过他的副总统可能另当别论)。但特朗普可能改变主意的风险始终存在,这本身就成为俄罗斯持续作战的动因。“从俄罗斯视角看,他们或许仍存侥幸心理,期待特朗普对和谈进程感到沮丧而抽身离场,”新美国安全中心专家肯德尔-泰勒表示。

兰德公司的查拉普自战争初期便力主谈判,他指出当前进程尚不足以判断谈判解决的可能性。他强调结束朝鲜战争的停战协定耗费数百次会谈,而北爱尔兰的《耶稣受难日协议》也历经22个月谈判才达成。尽管特朗普极力推动与普京、泽连斯基举行三方峰会,但此类协议的细节往往需要更低级别官员在低调会议中耗时数月敲定。(特朗普的裁员已削弱国务院、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中情局的俄罗斯问题专家队伍。)“我们看到俄罗斯愿意谈判,”查拉普表示,“但他们是否愿意以乌克兰可接受的条件结束战争——这个命题尚未得到充分验证。”他强调,验证这个命题需要时间和耐心。

尽管以令人震惊的高伤亡率缓慢推进,俄罗斯仍在战场上持续稳步获胜。不幸的是,俄方投入战场的兵力物资更为充裕,且——朝鲜的士兵和弹药暂且不论——对国际支持的顾虑更少。国际社会孤立普京的努力正在瓦解。尽管欧美国家正加紧生产,俄罗斯弹药产量仍远超西方对手。在当前这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弹药储备仍是关键变量——尽管高科技无人机备受关注。谈判持续进行之际,俄罗斯反而加紧了战场推进步伐,对乌克兰城市造成更大破坏。

历史经验同样表明时间可能站在普京这边。1998年一项广受引用的研究分析了19至20世纪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间的战争,发现冲突持续超过18个月后,“作战优势将转向专制国家”。原因何在?那些领导人较少受制于公众舆论、较少顾虑伤亡、更能将整个国内经济转化为战争机器的国家往往占据优势。这场战争早在24个月前就已突破该临界点。尽管普京最终可能达成协议,但极大概率下,他远未结束战争。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