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海关也明确指出这一点。3月19日,美国海关发布的《海关公告周刊》第59卷第12期指出,美国最近对某些中国出口产品的查验率明显提高,具体包括2个方面。
作者 | 向木
编辑 | 菲菲
近期,美国海关针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审查力度显著加强。
美国海关也明确指出这一点。3月19日,美国海关发布的《海关公告周刊》第59卷第12期指出,美国最近对某些中国出口产品的查验率明显提高,具体包括2个方面。
首先是加强对中国商品管控。对中国产品进行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重点监管行业包括钢铁、铝制品、光伏产品、家具、纺织品、电子产品等。对相关产品加强原产地核查,防止中国产品通过东南亚等第三国转运以逃避关税。同时美国还在加强对从中国发货的商品的知识产权审核,从近日对假冒产品的查验力度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中国卖家常用的“拆单”“分批发货”“虚报产品价格”行为都更容易被抓到。
第二个方面是更新美国进口合规要求。加强申报要求,提高惩罚力度。
实际上,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信号释放,3月13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发布最新调查结果,证实U.S. Atlanta International Inc.等美国进口商存在违规行为。
这些进口商将中国生产的石英表面产品(QSP)经第三方国家转运至美国,企图逃避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令。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中国进口商均有华人背景。
更早些时候,3月1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还扣下了60盒假冒雅诗兰黛面霜,这批货物从中国香港发货。而在2月26日,美国海关查获了3000支假的Sharpie毡尖笔,这批货物同样从中国内地发货。
结合2月初特朗普政府对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态度的反复变化——先是宣布取消,随后又暂缓执行,如今又加强查验,这一系列举措似乎都在为彻底取消免税政策做准备。
取消小额免税政策,特朗普真的不再反复了?
2月1日,上任10天的特朗普突然宣布要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800美元小额免税政策,并且对所有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加征10%的基础关税。
但不到一周,2月7日,特朗普又签署一道行政令,宣布暂停小额包裹免税政策。预计到4月1日,重新取消政策。
尽管特朗普的政策风格常被批评为“朝令夕改”,但此次决策的出发点却与其竞选总统时的核心主张一脉相承。他试图通过取消相关免税政策降低美国对中国商品的依赖程度,进而为本土制造业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因此多数人认为取消免税政策是迟早的事。
要判断这一政策还会不会反复,可以先看看第一次反复的原因。
首先是短期执行难题。美国海关工作量激增是掣肘政策被取消的直接阻碍。取消政策意味着所有小额包裹都要走正式的海关入境流程,需要提供商品分类、申报价值等更多信息,并缴纳关税,大大增加了海关的包裹处理时间。据统计,2024财年,通过“小额免税”政策进入美国的货物数量超13.6亿件,中国货物占一半以上。路透社消息显示,政策取消的几天里,肯尼迪机场就滞留了100多万个包裹,部分已缴纳关税的包裹都送不出去。可见邮政服务也没有跟上。
要解决这个问题,至少要从人力、系统和流程3个方面做升级。人手问题是能最快解决的,只要美国政府愿意投入资金,可以增加临时检查人员,购买硬件设备,提高清关效率。系统和流程优化耗时要久一些。海关在面对小额包裹时需要提高高风险包裹识别效率,让清关系统更加智能化和数据化,同时还需要引入类似预报关、分类监管等机制,加快通关速度。这些升级从短期调整到后期稳定两个月内不易搞定。
第二个原因与政策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有关。突然取消免税政策可能引发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体生活,暂停取消免税政策,再通过最近1个月“加强海关查验”的方法,变相增加小额包裹输送者们的出口难度,避免市场过度反应,最终可能逐步取消免税政策。而如果,特朗普在近期就彻底取消免税政策,可能意味着特朗普认为市场有一定承受能力,或者愿意承担短期的负面影响。
清关服务商Clearit Customs Brokers创始人认为,政策取消后短期内运往美国的小额包裹不会显著减少,部分成本可能会由托运人或收货人承担。再加上关税、海关政策反复变化,难以确定,受影响的企业也无法完全跟着政策跑。这些现状反而可能起到稳定商品价格的作用。
薄利多销的跨境商家只能提价了吗?
事实上,美国外的部分市场也在收紧小额进口商品的免税政策。欧盟计划改革150欧元以下包裹免征关税政策,对欧盟及海外电商平台征收新税,并对每件进口商品收取一笔行政处理费。这种做法也是缓解海关工作压力的一种方法。不取消原政策,而是新增税种。
越南政府2025年也宣布取消对通过快递服务进口的价值低于100万越南盾(约合43美元)商品的免税政策。巴西政府虽然维持对个人方式邮寄且价值不超过50美元的国际包裹的免税政策,但也指出会寻求方案,解决电商卖家利用政策“空子”逃税的可能。
整体去看,美国的小额免税政策取消大概是板上钉钉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也都逐步收紧对小额进口商品的免税政策,以确保税收公平和保护本地产业。卖家无法因为各市场政策制定者暂时的“纠结”而高枕无忧,而是得尽快做政策调整。
硬扛关税和查验是不现实的,提高客单价是最直接的应对方式,除了组合销售、捆绑赠品等销售手段之外,提高产品单价是最稳定的方法。对于有营销能力的卖家可以继续发力品牌,提高产品溢价。
但对于一直靠低价薄利多销的卖家,短期内可以寻找政策相对宽松的市场,比如中东、非洲。长期上可以在本地建立海外仓,绕开单个包裹清关,长远上降低运营成本。同时,需要提升选品能力,借助AI等新工具了解消费者购物动机。
短期内,小额电商不会立即消失,但“单件免税直发”的时代已经衰落,之后更可能以合规化、规模化、供应链升级、品牌化的方式存续。
3月4日,美国海关对来自中国及中国香港的进口产品的附加关税从10%提升至20%。虽然目前来看与800美金小额免税政策没有冲突,但即使免税不变,海关的查验、数据审查都会更严格,卖家都需提升申报合规性,减少查验风险。
参考文章:
【1】美国海关变鬼门关,TikTok卖家快碎了……
【2】CBP won't be ready for flood of extra processing after de minimis pause
【3】CBP Officers Seize Counterfeit Skin Creams and Sharpie Pens worth over $30,000 in Allentown, PA
来源:派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