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
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此前尚未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早发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701年2月8日-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 , “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归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省临邑县德平镇)。唐代著名诗人。其代表诗作《游子吟》,凸显母爱无私和游子念恩、感恩、报恩的孝道文化。为纪念孟郊,德平将其简介刻于平昌公园内石碑上,列于历史名人廊,并修建游子吟雕像和春晖亭等主题景观。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情感真挚自然。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无笠翁,独有寒江雪。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
《近得书帖》大观帖
【东晋】王羲之
廿二日羲之報,近得書,即日又得永興書,甚慰,想在道可耳。吾疾故爾,沈滯,憂悴解日。面近不具。羲之報。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又博览秦汉篆隶碑刻名迹,自出机杼,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寒切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
《近得书帖》是王羲之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函。此书法作品的词章大意:最近得到您的来信,今天又收到您在永兴写的信,十分欣慰。我想您在路途上一切尚好。我的病痛还是那样,血气积滞而不通畅,忧虑不安地渡日 。王羲之在帖中述及病痛之苦,忧悴之情。《近得书帖》为行草书,5行,40字。 《近得书帖》又名《永兴帖》。褚遂良《右军书目》记有"二十二日羲之报,近得书,五行"。《宣和书谱》录有王羲之行书《永兴帖》。入刻《淳化阁帖》、《澄清堂帖》、《大观帖》等。《大观帖》刻为四行,内容字数与《淳化阁帖》相同。《近得书帖》在《大观帖》中较《淳化阁帖》有所改制,由五行变为四行。但《大观帖》刻帖较《淳化阁帖》为优,宋代曾宏父在所著《石刻铺叙》认为:"大观之本愈于淳化"。观《近得书帖》亦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次韵三舍人省上诗帖
【北宋】苏轼
次韵
三舍人省上一首。
纷纷荣瘴何能久?雪雨飞来翻覆手。
慌如一梦坠枕中,却见三贤起江右。
(刘贡父、曾子开、孔经父皆江西人也)嗟君妙质皆瑚琏,顾我虚名但萁斗。
明朝冠盖蔚相望,共扈翠辇朝宣光。
武皇已老白雪乡,正与群帝骑龙翔,
独留杞梓扶明堂。(明日扈谒景灵,故有此句)
元佑二年三月晦日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宋代尚意书法,苏轼便是倡导者与先行人,远追二王,兼学颜真卿、李邕、杨凝式诸家,结体扁平稍肥,但棉里藏针,富有意气。苏轼《书次韵三舍人省上诗》,作于52岁,沉著稳健,有法而不泥于法,是尚意书风之典型。
闫水堂,男,1952年出生。日课800字,历时8年,完成了小楷抄写中医"十大典籍"200余万字,获"世界纪录"并颁发证书。
来源:書画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