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搭起“科技T台” 路演为何成创新“必选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8 17:27 1

摘要:伴随着陕西“三项改革”首批1000项优质科技成果的发布,这些涉及新材料、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的“金种子”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成为陕西推动“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阳春三月,春意渐浓。纵览三秦大地,秦创原的春风里,科技开始“秀肌肉”。

伴随着陕西“三项改革”首批1000项优质科技成果的发布,这些涉及新材料、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的“金种子”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成为陕西推动“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政策“搭台”、资源“嫁接”、生态“催化”、云端“开秀”,以路演为媒,陕西搭起“科技T台”,聚力打造“科技+产业+资本”生态圈,让“沉睡”的成果“活”起来,让“高冷”的科技“热”起来,书写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双向奔赴”的新篇章。

政策“搭台”

路演助力科创项目“唱主角”

“过去是‘锁在柜子里的论文’,现在是‘摆在台面上的机会’。”这句话生动描述了陕西自实施“三项改革”政策后的科创生态新变化:各类创新主体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得到极大激发,一大批科技成果被及时应用到产业中。

其中,路演作为陕西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生动注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月27日,秦创原·科控浐灞创新园的路演厅化身科技“梦工厂”。一场以“AI+机器人”为主题的专场路演,将政策解读、资本对接、产业碰撞熔铸成一场创新“情景剧”。背后折射着陕西以路演为媒、激活科创“一池春水”的深层逻辑。

路演现场,西北工业大学深耕具身智能体领域,其感能动控关键部组件如同“工业神经中枢”,为高端装备产业注入敏捷进化基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发的猕猴桃采摘机械臂化身“果园绣花师”,以毫米级精度重新定义智慧农业标准;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国产AI一体机项目筑牢“算力基石”,以自主可控架构撬动万亿级市场新蓝海……从精密制造到智慧农业,从AI硬件突围到空天科技革新,陕西正以“硬科技+软场景”双轮驱动,锻造产业升级的“数字引擎”。

“从捧着金饭碗找饭吃,到端着聚宝盆选伙伴,路演让‘实验室语言’变成‘市场语言’。”业内人士形象地描述政策效应。赋予科研人员职务成果所有权的“确权革命”,让高校院所的专家团队敢于带着“硬科技”走上前台;技术入股免税的“真金白银”激励,使科研成果转化从偶然事件变为“必然选项”;而“先使用后付费”的创新模式,更像是给中小企业递上的“科技信用卡”,让供需双方在路演厅里擦出“创新火花”。

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正在被这样的“科技秀场”照得透亮。

资源“嫁接”

路演搭建跨界“超级接口”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成了过去式,市场环境变迁下的生存逻辑已经转变为“吆喝声里见真章”。

陕西科企深谙此道,借着“三项改革”的政策春风,将路演化作创新“扩音器”。这种主动“吆喝”不仅打破“深巷”的物理空间限制,更在资本、产业链与消费者间架起“数字桥梁”,让陕西智造的声量穿透屏幕、直达市场。

3月26日下午,一场以“创新材料 引领未来”为主题的投融资盛会火热上演。此次旨在更好搭建高校科研成果与资本市场对接平台,推动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路演活动,由陕西省委金融办、西安市工信局等政府单位指导,西安市委金融办、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陕西股权交易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联合主办,不仅吸引了五大“硬核”新材料项目集中亮相,更折射出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路演这一形式的不可替代性。

活动现场,政府、高校、企业、资本四方联动的生态链清晰可见。“此次路演活动,是金融助力交大创新港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起点。我们将持续组织政产学研金多头联动,充分展示科技项目亮点,与投资方现场互动交流,进一步完善西安市以及交大创新港的科研成果转化‘生态圈’。”西安市委金融办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

在这里,每个项目都经过“政产学研金”五方会诊,路演前的深度辅导就像给科研成果穿上“商务正装”。

近年来,聚焦“不敢转”“不会转”,力促“转成功”“转得好”。建立“1+N”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机制、设立“三项改革”重点专项、探索“以演代评”……陕西多措并举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通道,持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

生态“催化”

路演激活创新“化学反应”

“路演不仅是融资通道,更是产业生态的‘催化剂’。”当投资人带着产业链资源主动对接,当高校团队听到市场需求调整研发方向,创新就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跃升。

路演的“乘数效应”显著,这种效应在秦创原(国际)路演中心尤为突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该中心共组织专场路演200余场次,服务科创项目300余项,在服企业18家获评省级上市后备企业。线上路演直播累计观看量超过55万次,撮合意向融资资金规模约7.4亿元,平台项目储备共计2000个、认证投资机构500家、认证投资人3000个。

值得一提的是,秦创原(国际)路演中心被陕西省委金融办纳入《陕西省科技金融典型案例手册》之中,作为典范进行推介。

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披露的一组数据同样颇具说服力:近一年来,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12条重点产业链,已成功举办20期路演活动,吸引95家优质企业参与,对接各类投融资机构达260余家,累计发布融资需求超80亿元。

“陕西科研资源富集,但从1到100的跨越需要市场助力。”陕西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处工作人员表示,路演让“陕西智造”跳出学术圈层,直面产业需求。

据统计,2024年,陕西分类举办高校院所专场路演、重点产业链系列路演等活动637场次,路演项目7530个,融资超过62亿元;通过“以演代评”方式对落地转化的120个项目给予5533.8万元后补助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加力,转化质效提升,科教资源潜力加快释放。

云端“开秀”

路演点亮科创“出圈”新姿势

作为陕西最大科创“特区”,秦创原已建成“立体联动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等全链条平台。

2024年,陕西启动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培育建设成为重点工作。经过深入调研与统筹部署,陕西启动建设21个产业创新聚集区,覆盖光子、新材料、氢能等多个领域。这些聚集区以科技资源聚集引领产业创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场变革的“加速器”,恰是看似寻常的“路演”。这一政策为路演机制注入新动能:进一步明确完善常态化路演机制,提出优化“三项改革”线上路演平台功能,常态化开展成果、产品、场景、团队、金融等路演;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对参与路演并实施转化的优秀项目,通过“以演代评”方式给予后补助支持;对“三项改革”优秀项目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等赛事活动实施直通车申报。

路演的火热,俨然成为观察陕西科创生态的“全息投影”。

政策宣讲员化身“科技翻译官”,将“三项改革”政策包拆解成企业听得懂的“商业语言”;投资人追问技术参数,像星探发掘明日之星般寻找潜力项目;就连直播弹幕里刷过的“求合作”“求对接”,都成为科创资源流动的“数字轨迹”。这种“路演+政策+服务”的秦创原模式,让项目对接像点外卖般便捷,更让“三项改革”从政策文本升级为发展动能。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当《黄帝内经》的智慧照进陕西科创实践,当“秀场”进化为“磁场”,当“吆喝”升级为“对话”,陕西用心用情用力搭起“科技T台”,打造“挖掘——培育——转化——产业化”的发展闭环,支撑陕西科创发展不断向“高”向“新”。(记者 李惠茹)

来源:陕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