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二故乡到全球基地,BBA重新理解“家在中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8 17:17 1

摘要:最近,BBA三大德系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动作都很多,但主旨高度统一——一边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一边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至于投入的领域也高度雷同,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两大领域。




不是“在中国”才要“为中国”,而是“为世界”必须“在中国”。

最近,BBA三大德系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动作都很多,但主旨高度统一——一边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一边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至于投入的领域也高度雷同,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两大领域。

在具体行动之上,BBA都在不断赋予其各自中国战略新的更深刻的内涵,比如在最近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给出了“合作2.0”的提法;梅赛德斯-奔驰董事长康松林则感性的表达“中国虽非故土却亲似家园”。

诸如BBA的类似 “家在中国”、“在中国,为中国”这样的表达,外界已经不陌生了,但通过它们最近的动作和未来规划,笔者认为,BBA正在重新理解“家在中国”,中国不再仅仅是BBA的“第二故乡”,而应该也必须成为他们未来一个阶段面向全球市场的产业基地。

“故乡”永远无法抛弃,但“故乡”可以不用来做事业核心。


BBA没有第二选项

BBA对中国市场的又一轮加码要放在一系列背景事件上来理解。

首先,2024年BBA集体交出了一份并不好看的成绩单,而中国市场甚至成为它们销量领跌的单一市场,除了奥迪,宝马和奔驰2024年在华销量的降幅都远高于全球销量降幅,这足以说明BBA在中国市场集体承压的现状。

销量如此,营收和净利润情况自然也不会好到哪去,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三家企业的净利润降幅都远超其销量和营收的降幅。

这背后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内卷下豪华品牌也不得不降价保量,另一个是电动车占比越高的品牌,净利润下滑幅度越大,比如唯一在2024年保持了纯电动车正增长(14%)且渗透率(17.4%)高出奔驰和奥迪8个多百分点的宝马,这是传统车企转型的必然阶段。

作为贡献BBA三分之一销量的单一市场,中国市场的下滑是它们的不可承受之重,而想在中国市场重回正增长,BBA就不得不迈过智能电动化这道门槛。

同时,想要在全球智能电动化新时代活下去,跑通新时代的盈利路径,BBA也不得不依赖中国市场,而这是它们加码中国的另一重背景。

其次,欧洲车企企图在欧洲自建智能电动车产业链的尝试宣告失败。众所周知,中国智能电动车的崛起是整个产业链的崛起,而非某几家关键企业的突破,因此中国智能电动车形成了全产业链的技术及成本优势。对于欧洲车企而言,这是件可怕的事,所以他们也曾试图自建产业链。

为了构建安全的动力电池供应链,欧洲政府及相关电池组织不遗余力,从法规到补贴,力度之大令人惊叹,然而最终的结果证明,欧洲这一系列的尝试都失败了,其中号称“欧洲供应链之光”Northvolt在2024年11月的破产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这家公司起步于2017年,获得了大众、沃尔沃、宝马等一众欧洲车企的投资,并曾制定了非常激进的产能扩张计划,但量产计划一再延迟,最终于2024年11月申请破产。在其破产前两个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表示欧洲电池制造商的设计是错误的,工艺是错误的,设备也是错误的,几乎所有错误都犯了。

目前,欧洲电动车产业链不仅技术落后,生产成本也远高于中国。在中国企业磷酸铁锂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已经达到230Wh/kg的当下,欧洲的水平在180Wh/kg;而欧洲电动车的生产成本比中国高出40%,从而导致欧洲车企不得不关闭本土工厂来应对电动化转型和降本。

即便极不情愿,欧洲也不得不考虑“以市场换技术”的可能,欧洲汽车产业相关人士曾表示,欧洲电动化转型目前唯一的解决方案可能是继续依赖亚洲参与者,直到本土公司能够吸收电池化学、大规模生产和设备制造方面的技术知识。

可惜,无论是欧洲的能源问题、劳动力成本问题,还是市场规模问题,亦或者是产业链布局缺失问题,都限制了其达成这一目标的可能性,十年前欧洲光伏产业的败局,很可能会在汽车产业重演。

对BBA乃至全球所有车企而言,除了深度拥抱中国产业链,它们几乎没有其他选项。


比拼扎根中国的速度

在这一轮布局中国中,BBA都在谈“中国速度”,外界理解这主要是在谈BBA需要依托中国提升智能电动车迭代升级速度,但笔者认为,这个词的内涵不止于此,它还代表着BBA扎根中国的速度,以及把中国打造成未来全球业务产业根基的速度。

基于此,仅仅是把全球车型做本土化调整已经不够了,BBA正在与中国智能电动化合作伙伴不断加深合作。

在3月不到10天时间内,宝马就与两家中国科技企业达成了合作,3月17日,宝马中国与华为终端达成合作协议,将在中国市场深度融合华为的鸿蒙生态,推出包括BMW数字钥匙、HUAWEI HiCar和MyBMW App在内的数字化服务;3月26日,又与阿里巴巴宣布深化战略合作,基于阿里巴巴通义AI大模型,联合研发AI引擎旨在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宝马新世代系列车型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奔驰则再次强调了去年宣布的与中国合作伙伴继续在华投资超140亿的计划,一系列中国专属的全新车型将自今年起开始投产,其中首个项目是2025年将在北京奔驰投产的MMA纯电动车平台产品,这些新车的中国科技含量都很高,包括由中国团队参与研发的L2++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MB.OS全新域控制架构、智能语音交互等数字化功能

奥迪的步伐似乎更快,2025年起,奥迪将与华为ADS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进行产业深度融合,专为中国市场提供本土解决方案;奥迪与上汽集团推出的AUDI品牌首款车型也将量产,而这个品牌的平台甚至是基于上汽平台而来的。

除此之外,BBA此前已经开始的供应链布局,也将不断完善,而趋势已经很明显了,BBA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依托中国供应链补齐在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的短板,起码稳住自己在中国市场的位置;第二个是把中国打造成自己的全球产业基地,中国制造,供应全球。

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在中国完成智能电动车的“研发”、“定义”、“制造”,供应全球市场的销售,只不过在产品定义阶段要考虑欧洲或者美国市场的需求,专为销售地消费者打造。剧情很熟悉,只不过需要把中国和德国的位置对调而已。

从心态到实操,这样的转换都非常困难,但以BBA为代表的德国车企幸运在还是有机会去完成这样的转换的,其他做不到的车企则只能面对中国工业“克苏鲁”的无情吞噬。

来源:滴星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