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各大社会媒体的风向都离不开就业,比如什么985毕业的去送外卖,211大学的去摆摊,还有个男生北大毕业后转行去做正骨师后被踢出同学群了,被说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了。
曾经有个75岁的老爷爷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就是:以你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其他方式都是错的。
最近各大社会媒体的风向都离不开就业,比如什么985毕业的去送外卖,211大学的去摆摊,还有个男生北大毕业后转行去做正骨师后被踢出同学群了,被说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了。
大学生就业不是不肯脱下孔乙己的长衫,而是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固有偏见太严重了。
最近,北京大学的26岁美女“黄妈”火了!
她在20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健康传播专业,是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硕士毕业后选择留在北大食堂当一名“食堂阿姨”,月薪只有五六千,大家亲切叫她“黄妈”。
读到北大硕士,却当了食堂阿姨,如此高层次人才却没有高层次光环加身,不少人唏嘘不已。
但是对黄妈来说,她却不理会世俗的眼光,觉得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很开心。
其实黄妈毕业之前的那一段时间,她也像其他同学一样,被央视媒体单位和互联网大厂选中,干了一段时间职场。
但是职场不仅有一大堆KPI要考核,还要处理和周旋那些勾心斗角、人情世故,真的太复杂了。
每天起床一睁眼手机就是工作微信消息,睡觉之前手机上还是工作消息,让人感觉压力大得喘不过气,而黄妈自认为自己的抗压能力不够强,无法承受也不喜欢这样的工作。
所以黄妈在毕业的时候,就投了餐饮管理生,以后希望可以做到餐厅经理。
而这份职业规划的前提就是她要到食堂一线去和食堂的叔叔阿姨一起工作,真切体会基层餐饮工作。
其实一开始她也不习惯从早上站到下午的体力活儿,虽然很累很辛苦,一个月就瘦了5斤,但是比起互联网大厂的职场压力,她更能吃体力的苦,睡个觉第二天就能缓过来,多休息就好。
黄妈坦言做食堂阿姨的日子,是自己特别特别开心的一段时间。
但是父母千辛万苦把女儿培养成人人羡慕的北大高材生,能接受女儿做食堂阿姨,每个月才拿五六千工资吗?
要知道北大本科生一毕业就能有七八千了,干一两年就能上万,何况一个北大硕士生!
对此,黄妈说自己出生湖南农村,父母是老家公交车司机,因为父母深知他们那一辈没文化干体力活太苦了,所以不愿下一代重蹈他们覆辙。
但是黄妈仔细很父母分析自己的职业规划,她以后要做到食堂经理,就是要先做食堂管培生,就得先到食堂一线岗位当打菜阿姨,一步一步往上走,食堂一线工作只是晋升所必需的一个环节,才能爬到自己想要的位置。
父母很豁达,慢慢也理解了女儿的想法。村里人问起女儿在北京的工作,父母也打马虎眼说是在北京工作,这要是说当食堂阿姨,估计一直羡慕她家的村民后面不得每天议论纷纷。
“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啊,这么高的学历,大材小用了!”
这是黄妈听过对她最多的评价,眼看同学毕业后工资都好几万,黄妈不和别人比,觉得“没有内耗,没有过劳肥,其实这份工作好不好,全看自己自治,赢过一切体面。”
别人能挣多少钱是他们的事情,自己能挣多少钱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你能够接受,能够包容,能够从中获得快乐,那对于你来说好的。
况且她只是暂时做这个,这是她的下限却不是她的上限。
有网友觉得“为了当食堂阿姨和保洁阿姨,不读那么多书也可以当的。”
“我们尊重她的选择,但这是值得宣传的事吗?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人才的巨大浪费,不应该被提倡!”
这个社会,我们承认学历永远是最重要的,至少要比没有学历的少奋斗几年甚至几十年,有时没有学历再奋斗都达不到有学历的。
这个时代不比以前买一票出门就干就闯,没有学历想要出人头地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要付出常人无法付出的代价。
但是随着读书攀比越来越卷的当下,高等教育就不能做自己喜欢或者想做的事吗?
学历不是套住工作的枷锁,只要肯努力哪里都可以发光发热,不是只有高楼大厦的白领才能被认可,在哪不是挣钱,只要内心真正的开心,没有什么丢人的。
“读书的意义不一定要去高级场所,其实底层也有欢乐,只要自己觉得开心就好。”
“我读完博士去出海当船员檫洗甲班,老开心了,一个月能挣一万!”
“我是我学校里的保育员 每天开开心心 会想方法怎么才会不让孩子们的卫生间不臭。”
“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更开心,我做了别人不想做的脏累活,可是谁知道我有多享受这个工作带给我的快乐感觉。”
如果孔乙己的枷锁放不下来,那就是一堆漂不到头的北漂,大城市容不下大大的野心,回到老家低不成高不就,最终受折磨的还是自己。
挣扎着挣扎着,蓦然回首,发现人已到中年,那一卷高校文凭,和废纸已无区别。
来源:小水看人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