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高门诊”一号难求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17:18 1

摘要:“我一米七,儿子总不能比我矮吧?”“孩子没有同龄人高,不会一直这样吧?”……对于孩子的身高,家长们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不仅接受不了孩子低人一头,还要出类拔萃。为了让孩子的个头再窜一窜,如今越来越多家长将目光投向各大医院的儿科生长发育门诊。

受访专家: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李 嫔,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蒋竞雄

本报记者 虞 晔 牛雨蕾

“我一米七,儿子总不能比我矮吧?”“孩子没有同龄人高,不会一直这样吧?”……对于孩子的身高,家长们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不仅接受不了孩子低人一头,还要出类拔萃。为了让孩子的个头再窜一窜,如今越来越多家长将目光投向各大医院的儿科生长发育门诊。

天气转暖,就诊人数持续走高

儿童内分泌系统与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内分泌科一直是就诊需求量较大的诊室。近日,《生命时报》记者来到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门诊。早上8点,已有不少家长和患儿候诊,孩子们在看书、打游戏、做作业,家长们则在一旁相互取经。几位没有挂上号的家长不时向诊室内张望,希望医生能抽空给加个号。一位从安徽远道而来的家长表示:“每位医生一天几十个号,一放号基本就抢没了。”

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嫔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门诊中发现,家长们对孩子的身高特别关注,尤其是寒暑假,内分泌科会迎来就诊高峰,半天就要接诊40多个孩子。为了满足患儿不同时段的就诊需求,我们科还推出了夜间门诊。”每年3月起,内分泌科来看生长发育的儿童数量直线上升,甚至出现一号难求的情况。随着天气转暖,就诊人数还在持续走高。

欧阳小朋友今年10岁,和父亲从广州赶来。一踏入诊室,医生便引导她脱下鞋子测量身高、体重。欧阳爸爸告诉医生,当地医院预测孩子成年后的身高为148厘米,“听到这个结果,我们吓了一跳。医生建议打生长激素,但我还是想听听不同专家的意见再说。”一系列检查显示,欧阳小朋友的身高为137.8厘米,体重27.8公斤,骨龄比实际年龄稍提前,为10.5岁,并且没有发育,目前正是按照遗传身高标准在生长,无需干预。

李嫔表示,每个孩子的生长规律不同,有的确实会晚一些。一旦进入身高突增期,每个月的增长速度能达到1厘米左右,只有当增速低于0.4厘米时,才应考虑进行医疗干预。不过,确实有许多通过及时干预取得成效的例子。今年10岁的陈明(化名),2023年被确诊为特发性矮小症,随即开始生长激素治疗。经过一年的干预,他的身高从122厘米增长到136厘米,不仅身体各项指标正常,骨龄也小于实际年龄,说明未来仍有很大的生长潜力。李嫔介绍:“当时建议这个孩子接受生长激素治疗,主要基于两点:一是身高矮小,按原有生长发育速度,预计成年身高不足150厘米;二是骨龄偏小,9岁时骨龄仅相当于6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的身高迅速增长,但骨龄增长相对缓慢。接下来,他即将进入正常的生长发育期,我们决定暂停外部干预,让他的身高自然增长。”

盲目期待、过度自信都不行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蒋竞雄表示,如今,让孩子在身高上不输人,成为不少家长的心愿。儿科生长发育门诊、内分泌科等可诊治矮小、性早熟等疾病,但实际门诊中大部分都是来看身高的。两位专家表示,门诊中经常会碰到四种类型的家长。

盲目期待型。这类家长自己身高偏低,但对孩子的身高有超出遗传基础的期待。记者在上海市儿童医院遇到一对夫妇,丈夫170厘米,妻子152厘米,但希望儿子能通过打生长激素长到180厘米。这类家长普遍过分焦虑,在医生明确诊断后,仍想尽办法求医生开生长激素,被拒绝后会寻求其他“长高法”。比如,一位母亲现场跟记者分享了老家的“增高方”——吃三七粉。

过度自信型。这类家长认为,小时候长不高没关系,青春期会快速长个。结果等到检查发现孩子骨缝即将闭合时,已经为时已晚。

顺其自然型。这类家长认为,孩子的身高一直处于同龄孩子中等偏上水平,无需担心,好几年不长个才去检查,发现骨龄已经非常大了。

鸵鸟心态型。有的家长因担心生长激素存在副作用,即便医生已经建议治疗,仍一拖再拖,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蒋竞雄表示,身高是一个复杂的生长发育问题。大部分孩子3岁后开始长个,男孩到16岁、女孩到14岁就能达到理想身高,骨缝逐渐闭合。正常情况下,孩子每年长高5~10厘米,骨龄增长0.5~1岁。但有的孩子生长过缓,每年身高涨幅不到5厘米,有的骨龄生长过快,一年长1.5岁,就会导致最终身高不理想。生长激素有助提高生长速度,但也可能导致体重增加、骨龄加速,提前透支生长潜力,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李嫔也表示,生长激素不是万能的,仅能让孩子接近遗传身高,只有极少数对生长激素敏感的孩子能突破遗传身高。如果孩子被确诊为矮小症,生长发育迟缓,医生会通过性激素动态激发试验,最终判定是否需要接受生长激素治疗。

五步帮助孩子长高

蒋竞雄建议家长理性看待孩子身高,个子矮并不是病,社会也应给予更多支持。但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身高确实有较高期待,也可积极采取五步走措施。

第一步:确定目标身高。男孩遗传身高(厘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5,女孩遗传身高(厘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5。计算出理想身高后,再根据孩子的真实身高、骨龄适当调整,就可以确定目标身高,并据此制定每个阶段的成长计划。

第二步:监测身高骨龄。孩子3岁后,家长就要密切监测其身高,并计算阶段性增长速度,每年还可以到医院测一下骨龄。若发现身高、骨龄增速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第三步:配合营养运动。要确保孩子日常饮食均衡,摄入充足的营养;督促孩子早睡早起,每晚睡够8小时;陪孩子一起多进行体育锻炼,如跳绳、球类等运动有助促长高。

第四步:重点关注体重。3岁后孩子每年体重增长标准为1~2千克,若超出这一范围则要警惕。即便孩子不胖,如果某段时间内体重快速增长,也要到医院监测骨龄,进行营养干预等,以免影响未来生长。

第五步:遵医嘱治疗。若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后,孩子仍生长迟缓,应请医生判断是否需要使用生长激素。就诊越早越好,骨龄越小,长高潜力越大,管理成本越低。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