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襄阳,一座千年古城,英雄辈出之地。从萧楚女、杨威到张自忠、冯安邦,无数英烈曾在这片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抗击外敌、捍卫民族的壮丽史诗。近年来,襄城区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守护英烈荣光、赓续抗战精神,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
襄阳,一座千年古城,英雄辈出之地。从萧楚女、杨威到张自忠、冯安邦,无数英烈曾在这片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抗击外敌、捍卫民族的壮丽史诗。近年来,襄城区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守护英烈荣光、赓续抗战精神,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
守护英灵安息地的肃穆
襄阳市烈士陵园位于湖北省襄阳城羊祜山区域,始建于1951年,园区内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塔、英烈园、烈士亭等12处烈士纪念设施,2016年入选第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2025年入选湖北百大红色地标名录,是广大人民群众缅怀英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然而,就在这片安葬英灵的神圣区域附近,一处名为“英雄谷”的防空洞内,竟有商家经营“鬼屋”项目,声称“闯关成功就是英雄”,严重破坏纪念氛围,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襄城区检察院接到群众反映后,迅速启动公益诉讼调查程序。经实地勘查、多方取证,检察机关认为该行为侵害了英烈尊严和社会公共利益。市区两级检察机关联合办案,通过诉前磋商、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关停不合法项目、清除户外广告、收回了人防工程使用权,并追缴了逾期占用费用。案件办结后,检察机关持续开展“回头看”跟踪监督,确保整改到位不反弹。如今,烈士陵园周边已回归到应有的庄严、肃穆、清净氛围,重现对历史的尊重。
让红色文化遗产“活”起来
萧楚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理论家,曾两度来到襄阳任教,在湖北省立二师(现昭明小学所在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点燃了鄂北地区的革命火种。1927年,萧楚女不幸被捕牺牲,年仅34岁。
位于昭明小学校园内的萧楚女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以萧楚女名字命名的纪念馆,2022年入选第五批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也是襄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小学封闭式管理的安全需要,市民和游客想要参观,往往要经过复杂的审批程序,制约了红色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文物保护的终极目的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襄城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该问题后,积极运用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衔接转化协作机制,将这一问题转化为政协提案,建议相关单位积极与教育、学校及文物保护部门协调,通过“预约参观+专用通道”的模式实现文保单位的社会共享。该政协提案得到了市区两级领导的支持和肯定,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具体规划设计方案,让这段珍贵的红色记忆真正“活”起来、传开去。
优化英烈墓碑管理维护
冯安邦,著名抗日将领,先后参加过忻口会战、娘子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等,屡建战功。1938年秋,冯安邦在襄阳对日作战中遭遇敌机轰炸,壮烈殉国,后被追授陆军上将军衔。2014年,冯安邦被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019年,襄阳市在岘首山重修冯安邦将军墓,以纪念这位抗日英烈。
2025年6月,襄城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冯安邦之墓”位于岘首山文化旅游景区内,由于景区为封闭式管理,公众瞻仰需购买30元门票方可进入,且纪念设施未设立保护标志、未确定保护单位、英烈事迹的宣传不足。该院立即依法立案调查,通过现场勘查、询问相关人员、调取文献资料,全面掌握了冯安邦墓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25年8月29日,襄城区检察院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听证员、相关行政机关人员,现场勘查冯安邦之墓纪念设施的管理和保护现状,并召开磋商听证会,最终达成共识:建立健全冯安邦之墓的管理和保护机制,加大其英烈事迹的挖掘和宣传力度。目前,相关整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以法之名捍卫英烈荣光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襄城区检察院交出了一份用公益诉讼守护英烈的出色答卷。该院通过推动建立文化和文物保护、英烈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市区两级联合办案机制,打造与人大、政协的衔接转化平台,与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文物保护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凝聚英烈保护合力。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襄城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守护英烈就是守护民族的根与魂。检察机关将继续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守护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让每一段英雄事迹都被铭记,每一处抗战印记都被敬畏,让英烈精神成为激励我们迈向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来源:襄城区人民检察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