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我没读北大,可能早就能心安理得当食堂阿姨了。”2025年3月,一条北大硕士毕业生在食堂切菜的视频突然冲上热搜。评论区炸了——有人骂她浪费教育资源,有人赞她“人间清醒”,更多人疯狂追问:“北大食堂工资多少?能给北京户口吗?”
“如果我没读北大,可能早就能心安理得当食堂阿姨了。”2025年3月,一条北大硕士毕业生在食堂切菜的视频突然冲上热搜。评论区炸了——有人骂她浪费教育资源,有人赞她“人间清醒”,更多人疯狂追问:“北大食堂工资多少?能给北京户口吗?”
这个被贴上“食堂阿姨”标签的姑娘叫黄可欣(化名),26岁的她两年前从北大新闻传播学院硕士毕业,如今正在北大餐饮中心轮岗。每天早上五点,她和其他食堂员工一起洗菜、切配、打饭,午高峰时还要应对学生“阿姨多给块鸡腿”的请求。
“收到字节跳动和宝洁的录用通知时,导师差点摔了茶杯。”黄可欣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选择留在月薪不足万元的食堂岗位,连父母都半年没和她说话。但她心里有个执念:在北大食堂开出一片“中式轻食试验田”。
2023年,她主导推出的健康餐窗口曾引发学生排队潮——荠菜豆腐143大卡、红烧鸡腿去油版214大卡,这些贴着营养标签的菜品,是她带着食品专业团队反复测试的成果。如今这个窗口已成为北大“网红打卡点”,甚至有健身博主专门来拍Vlog。
黄可欣推出的营养标签菜品
真相总在热搜之外。其实黄可欣的真实身份是餐饮中心管培生,食堂轮岗只是她管理培训的一环。就像京东管培生要送快递、银行管培生要站大堂,她的目标是三年内成为北大餐饮创新项目负责人。但这种“先下基层再上位”的职场路径,在流量狂欢中被刻意模糊了。
“最难受的是被说‘炒作’。”她翻出手机里某条3.2万赞的评论:“北大毕业当阿姨?肯定是想红!”事实上,她的社交账号至今没接广告,连健康餐宣传都只用食堂官方账号发布。
这场争议暴露了社会对“成功”的集体焦虑。当“北大屠夫”陆步轩在2003年卖猪肉被群嘲时,没人想到他后来能创出10亿市值的土猪品牌。如今黄可欣的案例再次拷问:名校文凭究竟是敲门砖还是枷锁?
(互动提问:文末引导讨论)
#今日话题#
如果你是黄可欣,会放弃大厂offer选择食堂岗位吗?
□ 支持!职业选择不该被学历绑架
□ 反对!名校资源应该用在“刀刃上”
□ 吃瓜,等看她三年后到底升没升经理
来源:strang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