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以做,通过对外泌体进行PKH26染色标记后,将其和目的细胞共孵育,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外泌体进入细胞的情况。 如果是想做外泌体在小鼠体内的示踪,通常是对外泌体进行DIR 染色,然后通过尾静脉注摄将外泌体注入小鼠体内,设置不同时间点,对小鼠解剖,看看外泌体在各
下面是本次直播的一些常见问答,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Q
外泌体的体内示踪可以做吗?如何做?
A
可以做,通过对外泌体进行PKH26染色标记后,将其和目的细胞共孵育,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外泌体进入细胞的情况。 如果是想做外泌体在小鼠体内的示踪,通常是对外泌体进行DIR 染色,然后通过尾静脉注摄将外泌体注入小鼠体内,设置不同时间点,对小鼠解剖,看看外泌体在各个器官的荧光分布。
Q
外泌体miRNA测序是否对物种有要求?
A
正常情况下,常规物种比如:人来源,鼠来源,模式植物来源植物都可以做miRNA 测序,特殊物种如果NCBI上有对应的参考基因组和数据库,方便后续搜库分析,也是可以做miRNA测序的。
Q
A
外泌体可以在-4℃保存半个月左右, -20℃稳定保存1个月。长期保存需要-80℃低温,尽量避免反复冻融,但是有文章说冷冻保存会影响外泌体形态和功能。目前比较公认的保存方法是:短时间内保存于4℃,长时间保存需要放置于-80℃(建议分装后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Q
我提取植物外泌体放几天之后就会聚集,出现很多沉淀,请问怎么避免沉淀出现?
A
1.低温操作
在整个提取过程以及后续存放过程中,尽量保持低温环境。例如,在提取外泌体时可使用冰浴操作,离心操作时尽量在4℃下进行。因为低温可以降低生物分子的活性,减缓外泌体膜结构的破坏以及蛋白质等物质的聚集速度。存放样本时,选择 - 20℃或者 - 80℃)的冰箱。
2.优化离心条件
优化提取过程的离心速度和时间,如果离心速度过高或者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外泌体膜受损,从而引发聚集沉淀。在离心过程中,要确保平衡。不平衡的离心会使转子晃动,产生剪切力,这对外泌体的完整性有很大影响,容易使其变形、聚集。
3.避免反复冻融
植物外泌体提取后的样本应尽量避免多次冻融,每次冻融过程都会使外泌体的膜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膜上的脂质和蛋白质会发生重新排列,增加外泌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机会,进而导致聚集沉淀。
Q
中药药液的外泌体提取,怎么定义外泌体来源呀?
A
中药药液外泌体的溯源目前存在很多技术难题,可以考虑尝试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1)在复方研究前,需先对每味单独煎煮的中药进行外泌体分析,构建其独有的“分子指纹”数据库:寻找该药材具有特异的蛋白或者miRNA.靶向定量检测:
(2)然后使用qPCR去定量复方外泌体中各单味药标志性miRNA,通过相对丰度判断来源占比(如检测到高丰度人参miR2911,则提示人参来源外泌体占主导)。也可以考虑用将复方外泌体的多组学数据与单味药特征库比对,通过数据匹配筛选最接近的药材组合。
Q
外泌体溶解在pbs中,会出现混浊,是什么原因呢?
A
外泌体含有多种生物分子,如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其中一些蛋白质可能在PBS环境下发生聚集或构象改变。而且外泌体中的脂质成分也不稳定,在PBS中可能与水相发生相互作用,也会出现乳化现象,就像油滴分散在水中一样,使溶液看起来混浊。
Q
外泌体蛋白组学分析出来的蛋白有相应的蛋白库吗?
A
外泌体蛋白组学分析得到的蛋白质数据可以通过多种专门的数据库进行比对和注释,给大家推荐两个好用的数据库:
ExoCarta 网址:http://www.exocarta.org 最经典的外泌体蛋白数据库,涵盖人、小鼠、大鼠等多个物种。
Vesiclepedia 网址:http://www.microvesicles.org 涵盖外泌体、微囊泡等多种细胞外囊泡(EVs)的蛋白质、RNA、脂质数据。
Q
叶片提取的外泌体有颜色如何去除?
A
(1)可以进行活性炭处理:终浓度0.1%活性炭悬浮液与粗提物孵育10 min后,10,000×g离心去除,但是可能损失部分外泌体。
(2)也可以考虑加入叶绿素酶,37℃孵育30-60min。
来源:金开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