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再次成为关注中心!医生发现:高血压喝白酒时,多留意5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19:03 2

摘要:在很多中老年人眼里,白酒不是酒,是“朋友”。尤其是到了节假日,或者朋友聚会,酒杯一端,话题才算真正开始。可就是这样的场合,却常常成为血压飙升的“导火索”。

白酒这东西,总在不经意间,重新回到人们的餐桌,也重新站上了舆论的风口。

尤其在中老年群体中,围绕“能不能喝”“能喝多少”“喝了伤不伤身”这些问题,讨论从来没停过。

有意思的是,最近在门诊里,关于高血压患者能不能喝白酒的问题,又被提起得频繁了些。

医生们一边叮嘱着“最好别喝”,一边也对着那些不愿放下酒杯的大叔大伯,试着说得更细一些:“真要喝,就得注意几个地方。”

说到底,不是谁都能轻松戒掉几十年养成的习惯。尤其是对白酒这种带着烟火气的东西,很多人不仅是喝,更是在喝一种熟悉的情感和过往的记忆。

可身体的账本不会说情面。高血压这事,它不看情义,只看数值。

在很多中老年人眼里,白酒不是酒,是“朋友”。尤其是到了节假日,或者朋友聚会,酒杯一端,话题才算真正开始。可就是这样的场合,却常常成为血压飙升的“导火索”。

有一位老先生,七十出头,平日里血压控制得不错。可春节那几天,家里来了亲戚,桌上酒瓶没断过。结果节后刚来复查,收缩压已经冲到了180,整个人晕晕乎乎。问起来,他还笑着说:“就喝了两杯,哪想到血压就上来了。”

这不是个例。医生们常说,白酒对血压的影响是“隐形的手”,它不会立刻让人晕倒,却能悄悄地把血压往上推。

白酒中的酒精,会直接作用于血管。刚喝的时候,血管短暂扩张,血压可能会略微下降,这让不少人误以为“喝点白酒反而降血压”。可这个过程非常短暂,很快,身体就会做出反应,释放出更多的去甲肾上腺素,让血压反弹式升高。

而这种反弹,才是真正危险的地方。

特别是对于服用降压药的老年人来说,白酒还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比如某些钙通道阻滞剂,在与酒精一同进入体内后,可能会引发面部潮红、心跳加快等不适反应,甚至让药效变得不可预测。

人到中年之后,身体就像一台老旧机器,不再经得起太大的波动。过去喝酒脸红只是“体质问题”,现在可能是肝酶代谢能力下降的信号。

有些人会说:“我喝了几十年,也没事。”但问题是,血管也在几十年里,被悄悄地改写了结构。动脉硬化、血管内皮损伤,这些东西不会每天敲门提醒,它们只在某个突发场合,突然让人意识到“身体不能再像年轻那样任性”。

有一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高血压患者在饮酒时,身体对酒精的耐受性,其实已经悄悄下降了。也就是说,同样的两杯酒,年轻时可能没什么感觉,现在却可能让血压暴涨。

更别提那些在喝酒前后,还吃了咸菜、火锅、腌制食品的人。钠的摄入叠加酒精的刺激,简直是对血管的一次双重打击。

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问题,是饮酒后的睡眠质量。

很多人以为喝点酒能助眠,的确,酒精最初确实能让人昏昏欲睡。但实质上,它会打乱深睡眠的周期,让夜里醒来次数变多,第二天反而更疲惫,血压也更不稳定。

尤其对老年人来说,睡眠质量的下降,不只是“困不困”的问题,更是心血管系统的警讯。那是不是说高血压患者就一定要滴酒不沾?这问题其实医生也常被问到。

如果单从健康角度讲,当然是“能不喝就不喝”。但现实中,很多人并不是“想喝”,而是“必须喝”——应酬、关系、老朋友聚会,哪一样都绕不开酒。

医生会换种方式提醒:如果真的无法避免,那至少要注意五件事。

第一,不要空腹饮酒。空腹状态下,酒精吸收更快,对血压的冲击也更猛。如果非喝不可,至少得吃点东西垫底,最好是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比如豆腐、鸡蛋、瘦肉,这类食物可以延缓酒精吸收。

第二,控制饮酒量。这里没有一个绝对数字能适用于所有人,但大致原则是:每次饮酒不超过50ml的白酒,每周不超过两次。超过这个量,风险就会明显增加。

第三,注意饮酒时同时摄入的食物。别一边喝酒一边狂吃咸菜、腊肉、火锅底料。高盐+酒精,是高血压的大敌。最好搭配一些低盐、清淡的蔬菜、豆制品。

第四,饮酒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家里有条件的,可以用电子血压计记录早晚的血压变化。如果发现明显升高,必须及时调整生活方式,甚至停酒几天观察。

第五,千万别在服药后立刻饮酒。尤其是正在服用某些降压药、抗凝药、他汀类药物的人,酒精可能和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出现危险反应。

有些人听到这些建议会摇头,觉得医生太“保守”,不通人情。可医生不是不懂人情,而是见得多了,不愿让小事变成大事。不少患者出事前的最后一句常常是:“我就喝了一点。”可有时候,就是这一点,让身体的平衡彻底打破。

对于很多中老年人来说,喝酒从来不是为了“微醺的感觉”,更多是为了不让场面冷清,不让情感生疏。但身体这回事,它不看情面,只看规律。如果真的放不下酒杯,那至少要学会怎么拿得稳。

生活毕竟不是一场比赛,没有人非要赢。但健康这回事,如果不提早做选择,等出事时才后悔,代价就太大了。

不是所有的“喝一杯”,都值得举杯庆祝。有时候,放下酒杯,才是对自己、对家人最好的体面。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周玉珍,李雪琴,张晨曦,等.饮酒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3,31(04):345-349.

[2]王红彦,刘志国.酒精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0):2560-2564.

[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指南(2023年版)[S].北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

来源:普外科欧阳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