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信你琢磨一下:能插卡、能5G、能随时接打电话、还能随手揣进大衣口袋或者挎包——这不就是手机的逻辑吗?只不过,是一台屏幕大到像平板的手机。
我算看明白了,华为这次根本不是打算出小尺寸平板,而是大屏手机。
不信你琢磨一下:能插卡、能5G、能随时接打电话、还能随手揣进大衣口袋或者挎包——这不就是手机的逻辑吗?只不过,是一台屏幕大到像平板的手机。
那你可能会问,其他厂商怎么不做?是没想到吗?不是想不到,是做不到,或者说不划算。
真正拦着他们的就一个字:钱。
你想想,一台平板如果要实现完整的通信功能,得加基带芯片、要重新设计天线架构、还要额外支付通信专利费——这些全都是成本。而绝大多数安卓平板的芯片都是从高通、联发科采购的,这些芯片本身就不自带完整通信能力(或者要高配版本才有),厂商得另外外挂基带。再加上研发投入和硬件堆叠难度,最后的结果就是:砍掉通信模块,只做WiFi版。
这样一来,价格好控制,研发周期也短。但也导致了一个尴尬现实:现在的安卓平板,几乎清一色是“家用设备”。出门没网?它就是块电子砖。
而华为这次能做到,恰恰是因为它手里握着两张别人没有的牌:一颗自研的麒麟芯片,和几十年积累的通信老底子。
自研芯片,意味着华为不必看供应商脸色,不用纠结“要不要为4G/5G多付20美元”,也不用重新适配第三方基带。从处理器到基带到射频,一整条链路全是自己人,打通只要内部开会。
通信技术,更是华为的老本行。从最早做基站、核心网,到后来做手机modem、天线调校,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把信号问题搞明白。在平板上实现5G通信,对别人可能是道大题,对华为充其量是填空题。
这就引出我们最想说的那个概念:技术自由。
什么叫技术自由?不是说“什么功能我都能做”,而是“只要我想做,就能用合理的成本、稳定的体验,把它实现出来”。华为这次的小尺寸平板,或者说大屏手机——本质上就是技术自由带来的产物。
别的厂商还在纠结“加通信功能会不会太贵”、“用户会不会不愿意买单”的时候,华为已经在想:“我们怎么让这设备更好用?”
你看,逻辑反过来了
别人是因为受限而做减法,华为是因为自由而做加法。
这不是硬夸华为,而是你看行业现实就能明白的差异。大多数厂商的路径是“成本优先”,华为这条路径叫“体验优先”。而唯有掌握底层技术,才真的玩得转这条路。
那么问题来了:这台看起来像平板、用起来像手机的设备,到底是卖给谁的?
答案特别明确:它不是给“需要一台平板看剧”的人,而是给那些“嫌手机屏幕太小,但又不愿意带两台设备出门”的用户。
比如经常在外处理文档的职场人、通勤路上想读电子书又不想多带一个设备的年轻人、或者喜欢户外直播但又希望设备轻便的创作者。他们需要的,是一台真正能移动、真正独立联网、真正单手持得住的“大屏终端”。
小结
华为这次,根本就不是在出平板。
它是在重新定义,什么叫“真正便携的大屏手机”。
对此,您有何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继续聊哦。
文|胖胖
来源:云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