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信支付肯定没有什么异议,核心日活用户超8亿,注册用户超10亿,线下商户覆盖率超过95%,覆盖100+行业。微信支付本质上其实是一个“寄生”在社交场景下的支付工具,可以说是腾讯社交帝国下的支付利器,它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根本不需要推广——你每天聊天、刷朋友圈、打
四大势力
一、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肯定没有什么异议,核心日活用户超8亿,注册用户超10亿,线下商户覆盖率超过95%,覆盖100+行业。微信支付本质上其实是一个“寄生”在社交场景下的支付工具,可以说是腾讯社交帝国下的支付利器,它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根本不需要推广——你每天聊天、刷朋友圈、打车、点外卖等场景下,支付已经被无缝嵌入,都是顺手的事。2025年微信支付对C端推出了刷掌支付;对B端推出了“智慧经营2.0”,商家在用户支付完成后可以把支付流量转化为私域用户,比如支付后可以自动关注公众号;在跨境侧也是动作不断,可以支持外卡的绑卡,并且接入了16个境外钱包。相信微信支付日后还是会继续“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渗透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然对于技术侧利用比如AI的支持肯定也不会落下,在小微商户的基本盘上也一定会继续相应的政策巩固。
二、支付宝
支付宝也是当仁不让的支付头牌,但和微信有很大区别,前文有详细阐述。简单总结,支付宝可以说是金融科技的先驱者。支付宝从一开始就是作为支付工具而生,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金融科技生态。支付宝年活跃用户超10亿,注册用户13亿,理财规模超4W亿,通过支付宝花呗、借呗构建了完整的芝麻信用分体系,通过余额宝开创了互联网理财的先河。支付宝的护城河是全金融牌照和生活场景渗透,核心打法是:把支付变成入口,用服务留存用户。2025年支付宝推出了“碰一下”支付,一年用户破亿,和复旦微电子合作,通过硬件芯片构建技术壁垒,而且其理财规模、花呗借呗在长尾信贷需求上的覆盖仍然是其优势。国际化方面也在加速,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运用也很迅速,并且整体正在往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转型,不再只是支付工具。
三、抖音支付
抖音支付最近动作不断,业内疯传抖音内测线下收单业务的ppt,矛头直指支付宝/微信支付的腹地;同时灰度测试苹果App Store的应用购买入口,开始对外提供服务能力,构建闭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抖音电商的GMV已经超过3w亿,随之而来的支付订单、支付转化、支付需求也是爆发式增长。抖音支付的打法,和之前的微信支付很像,毕竟抖音是除了微信之外另一个日常生活类的巨无霸应用,都是依托超级app的流量优势,从内部场景切入支付。但抖音支付有一个和微信的巨大差异点:抖音的消费型内容,可以带来很自然的基于内容驱动的消费冲动,有一种临门一脚快push下单的感受,很多人在大脑多巴胺带来的片刻欢愉下很难抑制住自己的本能下单冲动,这个和微信的克制有天然区别。抖音支付本身在直播电商场景下已经是事实上的no.1,在匹配最近的线下收单和App Store入口的消息,其支付的野心肯定不只是为了满足自有场景使用。我个人是认为,抖音支付是最有可能打破双强格局的挑战者,毕竟天时地利人和它都快全了。
四、华为支付(花瓣支付)
华为支付是硬件生态的“隐形王牌”,其独特优势在于有大量的硬件设备可以支持华为支付的场景,手机、手表、车载车机、pad等现代人生活必备的数码产品基本全覆盖,并且在政企资源方面有独特优势和深厚积累,并且在加持“民族光环”,品牌效应巨大。当然其实力也不可小觑,华为支付在交通出行领域份额不低,其目前已经覆盖300多座城市,3.7w智慧停车场,前段时间的1元停车券拉动虹桥机场流量骤增4倍。华为支付还有一个杀手锏,鸿蒙系统的元服务,用户不用下载app,手机一碰就能支付。华为支付的核心逻辑是用硬件优势打透场景,其证明了硬件厂商做支付的可行性。虽然用户规模无法和上述相比较,但在特定场景下有差异化优势。
竞争与合作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四强也不是完全独来独往,虽然有着竞争,但其实也在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微信VS支付宝:全面竞争对手,各方面都有充分摩擦,但在互联互通政策下,也开始了合作,淘宝、咸鱼已经开始支持微信支付,微信也不再屏蔽淘宝等购物链接。,在社交和支付双线开火,都自带超级流量,也都自带闭环生态,比如支付后关注公众号或抖音账号,但在支付金融科技领域,抖音还是处于发展期,微信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沉淀更久,矩阵更大,护城河更深。
华为VS所有支付:保持开放合作,在底层构建自主生态,在华为的硬件上,可以使用支付宝也可以使用微信,将来也可以使用抖音,华为作为硬件玩家,核心能力还是提供软硬件一体的服务和体验,并不在支付这个领域单独针对谁,这不是它的基础航道。
行业启示与未来
选择这四大支付平台,一是出于个人日常使用,二是因为这是四个典型的代表:微信支付靠腾讯社交支付宝依靠阿里电商抖音靠视频内容和直播华为靠硬件这是四个在各自领域非常有代表性的参考,同时我自己大胆给一个结论:各大支付机构不是不想做C端市场,而是被迫转型B端,因为没有背靠的C端场景。
没有场景的支付,就像没有水的鱼。支付行业的战争,除了合规、风控这些硬实力之外,最核心的还是用户场景的争夺战。哪怕B端市场也不外如此,只不过不直接to C,而是通过服务的B端客户to C,最终还是用户场景。区别是自己有C端场景,还是服务别人的C端场景。云闪付投入巨大却难有突破。我仍记得之前一次求职经历,一位面试官问我如何看待云闪付?我到现在依然坚持认为,没有补贴,云闪付很难持久。因为云闪付的场景仍然是缺失的,不是非他不可的。即使投入巨大,现在也仍旧不能说它是行业头牌。
关于未来,支付行业会不会涌现更多的C端强感知的品牌,不好定论,但很难。对于咱们支付的从业者而言,关注那些深刻理解场景并有场景优势的企业,关注那些有技术趋势把握能力并且能落地的企业,是比较直观和实际的。个人的能力技能也需要往场景设计、技术趋势倾斜。你认为未来,支付行业格局会有怎样的变化?抖音支付能否真正挑战微信支付宝?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一梦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