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厚植文化自信,3月19日,顺义十三中与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学子携手走进天坛、先农坛两大历史地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研学之旅。同学们在行走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以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触摸文明。
探秘古建瑰宝
传承文化薪火
为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厚植文化自信,3月19日,顺义十三中与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学子携手走进天坛、先农坛两大历史地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研学之旅。同学们在行走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以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触摸文明。
探天坛之韵,悟匠心传承
作为明清两代皇家祭天祈谷的圣地,天坛以恢弘的建筑群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令同学们叹为观止。在圜丘坛前,学生们聆听老师讲解“天圆地方”的哲学理念;驻足祈年殿旁,大家实地探究三重檐攒尖顶的精妙构造。讲解老师以“一砖一瓦皆故事”为主线,带领同学们解码古建筑中的天文、礼制与艺术密码。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的学生代表感慨:“原来课本上的‘中和位育’思想,就藏在每一处建筑的对称与比例中!”
访先农之根,知稼穑艰辛
在先农坛“一亩三分地”的耤田遗址,学生们详细了解古代皇帝亲耕的仪式。研学老师结合《齐民要术》等古籍,讲述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与先农祭祀的深远意义。顺义十三中的同学们在殿里认真倾听,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何为“基础”、房檐上的小兽都有哪些,以及其文化意义和内涵。近期因冰箱贴爆火的天宫藻井也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一名学生兴奋地说:“早就想来亲眼看看天宫藻井了,听老师的讲解原来里面有这么多的学问!”
师生共奋进,研学结硕果
此次研学活动中,两校学子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协作精神。他们或执笔记录、或驻足提问,用镜头捕捉飞檐走兽的细节,以速写本描绘古建轮廓。带队老师特别点赞:“同学们不仅主动查阅资料补充知识,还组成互助小组,这份热情令人欣慰!”而全程保驾护航的教师团队更是获得多方好评,从分发材料到安全督导,从知识讲解到心理关怀,无不体现教育工作者的专业与担当。
笔墨绘见闻,心间存感悟
研学归来,文化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顺义十三中的学生们用一幅幅图文并茂的作品,记录斗拱榫卯的力学之美、五谷社稷的农耕之韵;游学感悟中,既有对古匠人智慧的致敬,也有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我要把祈年殿的藻井画进手抄报,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建筑的浪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在两校学子心中播下了守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精神的火种。未来,两校将继续深化合作,让教育在行走中发生,让文化在体验中永续!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