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回大地,花团锦簇之际,肆虐的风亦不甘示弱。户外活动日渐成为人们热衷的选择,然而,户外用火行为引发的火灾事件屡见不鲜。此类事件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不仅对自然环境和公共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更可能使当事人面临刑事法律责任。
春回大地,花团锦簇之际,肆虐的风亦不甘示弱。户外活动日渐成为人们热衷的选择,然而,户外用火行为引发的火灾事件屡见不鲜。此类事件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不仅对自然环境和公共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更可能使当事人面临刑事法律责任。
【基本案情】
大皖新闻讯,近日,有网民发消息称,河南省新乡市某县市南太行十字岭突发山火,起火原因系有人在山上放烟花所致,纵火者已被抓。3月24日,大皖新闻记者从某县市消防部门获悉,近期南太行十字岭确有山火发生,大火已被扑灭。而某县市应急管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起火原因还在调查中。
网传视频显示,一大片山体植被被烧,绵延数公里,大火熄灭后的山间有游客在徒步。值得注意的是,跟随被烧山体一起传播的还有一个男子手持烟花燃放的视频,但两个视频的拍摄地是否均为南太行十字岭暂无法确定,网络上疑似有网民将二者进行了关联。
某县市消防救援大队的工作人员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当地消防中队曾参与此次山火扑灭工作。某县市应急管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则透露,南太行十字岭山火发生在3月21日,当天就已被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只有部分植被过火,过火面积还在统计中。
【京尹律师说法】
失火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在户外,因烧荒、烧杂草、丢烟头、祭祀烧纸、放鞭炮、用火驱赶小动物等行为,若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引发火灾,都有可能构成此罪。
放火罪则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与失火罪不同,放火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引发火灾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构成失火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构成放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一条明确,过失引起火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造成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的;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或者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四公顷以上的;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此外,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也出台了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如《广东省森林防火条例》规定,在森林防火区野外禁止上坟烧纸、烧香点烛、燃放烟花爆竹等多种容易引起森林火灾的用火行为;因特殊情况确需野外用火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要求采取防火措施,严防失火。违反相关规定,未引起森林火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对个人或单位处以罚款;引起森林火灾的,除罚款外,造成损失的要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相关案例】
案例一:祭祀烧纸引发山火被刑拘
2025年3月22日上午11时许,北京市某区某镇发生山火,并蔓延至大石窝镇。经调查,山火系村民卢某某野外祭祀烧纸引燃周边杂草引起。目前,卢某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在这起案例中,卢某某在野外祭祀时未注意用火安全,其过失行为导致山火发生,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已涉嫌失火罪,面临刑事处罚。
案例二:违规野外用火致森林火灾获刑
2023年,安徽省某县程某骑人力三轮车至某山场采挖映山红,返回途中为方便行走点燃杂树堆,在未确保熄灭火源的情况下离开,引发森林火灾。经调查,此次火灾森林过火面积236.04亩,受灾森林面积为12.34亩,林木损失约47.96立方米,受损林木折合人民币81982元。最终,程某被判犯失火罪,获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需赔偿因失火行为造成的损失。
案例三:不慎引燃杂草被行政处罚
2025 年3月25日,北京市某区赵某某野外祭祀烧纸时引发杂草火灾,过火面积1000平方米。赵某某承认,自己祭祀烧纸时未做防护措施,纸钱被大风刮到草地上引燃干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关规定,赵某某被处以行政拘留13天并处罚款400元的处罚。此案例中,由于火灾后果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赵某某受到的是行政处罚。
【京尹律师提醒】
为避免因户外用火引发火灾而触犯法律,广大民众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禁在林区吸烟、烧荒、烧纸、燎地边、燃放烟花爆竹、野炊、施放孔明灯等一切野外用火。尤其是在气温回升、天干物燥的季节,以及清明节等特殊时期,更要提高防火意识。
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要提前了解活动区域的防火规定,不携带火种或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入森林防火区;若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必须按照规定获得批准,并采取严密的防火措施。
一旦发现火灾,应及时报警,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参与灭火或协助救援工作。
户外用火需谨慎,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尊重法律,敬畏自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共同维护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作为律师,也将持续关注此类问题,为社会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和引导。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来源:北京京尹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