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上午,当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与和平担当之时,阳城县关工委驻会人员及广大“五老”同志早早围坐在电视机前,同步见证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并以“观、讲、传”联动模式,让阅兵精神与阳城红色故事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本报消息,9月3日上午,当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与和平担当之时,阳城县关工委驻会人员及广大“五老”同志早早围坐在电视机前,同步见证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并以“观、讲、传”联动模式,让阅兵精神与阳城红色故事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从受阅装备的先进水平,到受阅官兵的昂扬风貌,都在告诉我们,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阅兵画面结束后,现场讨论热烈,大家一致认为,此次阅兵不仅是国家实力的直观展现,更是对历史的深刻铭记、对和平的坚定守护。
在观礼前,县关工委主任李国平结合阳城本地抗战历史,为在场“关工人”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阳城儿女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让大家在感受国家强大的同时,增添对家乡红色底蕴的认同;市、县“五老”党史宣讲员刘管锁则通过分享自家大伯、叔父与父亲三人投身抗战的亲身经历,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让红色故事更具感染力。此外,“五老”队伍还主动扛起传播责任。
党史宣讲员刘管锁、王连绪、郑天估,通讯员元家龙、张引牛、赵秋生、李界光等同志,第一时间整理观礼感悟,或撰写文字报道记录阅兵盛况,或挖掘阳城抗战遗址背后的故事,通过微信公众号、报纸、杂志等渠道广泛传播,让更多群众在关注阅兵的同时,了解本土红色历史,厚植家国情怀。
“我们年纪大了,但传递红色精神的责任不能丢。”赵秋生同志这句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此次活动中,阳城“五老”以实际行动搭建起“国家记忆+地方传承”的桥梁,既让阅兵的震撼力量走进基层,也让本土红色基因得以延续,为铭记历史、致敬和平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银发力量”。(元家龙)
中国晨报融媒体中心编辑部
来源:中晨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