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排球之城”为啥如此火?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8 15:28 1

摘要:3月22日至27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排球项目资格赛(女子成年B组)商洛赛区比赛激情上演,福建、四川、北京、浙江、江苏、云南6支队伍激烈竞技,球员们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巅峰对决。

文|商州融媒 郭乾琪

责任编辑|吕蒙

3月22日至27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排球项目资格赛(女子成年B组)商洛赛区比赛激情上演,福建、四川、北京、浙江、江苏、云南6支队伍激烈竞技,球员们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巅峰对决。

张常宁、龚翔宇等明星球员的亮相,更让商洛成为国内女排顶级流量的汇聚地。这场赛事不仅是商洛竞技体育的又一高光时刻,更揭示了这座秦岭最美之城何以从“排球热”走向“排球之城”的深层逻辑。

赛事集聚,点燃城市竞技激情

从2023年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到2024年国际排联沙滩排球U19世锦赛、全国青少年U19男排锦标赛,再到2025年春节期间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排球区域联赛总决赛和此次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排球项目资格赛(女子成年B组)商洛赛区比赛,商洛已举办多场次高规格排球赛事。

随着一场场赛事的接连落地,不仅为市民提供“家门口看赛”的便利,更以竞技魅力激发全民运动热情,塑造城市“硬核”体育基因,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目标,让商洛的体育氛围从“小众爱好”走向“全民热潮”,城市体育能级持续跃升。

“非常欢迎张常宁姐姐来商洛打比赛,希望她在比赛中打出好成绩。”商州区第三小学六年级(7)班学生田雨彤自小就喜欢体育运动,已经坚持训练足球、排球三四年了。谈起偶像张常宁时眼中闪着光,“我以后要努力训练,成为像张常宁姐姐那样技术全面、攻防兼备的运动员。”

据统计,自2024年以来,商洛市已成功举办各类大型赛事100余场次,开展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000余场次,直接参与人数突破6万人。

政策筑基,打造排球生态体系

政策支持与基建投入是商洛排球崛起的“隐形推手”。

近年来,商洛市委、市政府锚定打造“国际排球之城、中国赛事名城”目标,建设排球训练基地等专业场馆,商州群众运动公园等新型运动空间向群众开放,形成“专业+普惠”的设施网络。同时,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职业队—校园队—民间队”三级人才体系,为赛事举办和推动全民健身提供土壤。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市建成高水平气排球、羽毛球两用场地16处33块,新建或改建排球、气排球场地213块,组建青少年排球训练队564支,创建排球运动示范学校53所,开展排球、气排球比赛1200余场次。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较3年前增长40%。

如今,商洛已从单纯的“赛事承办地”升级为涵盖训练、竞赛、产业、文化的“排球生态圈”。

文化浸润,架起国际交流桥梁

体育赛事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3月25日,福建队队员利用赛事休息期走进秦岭博物馆参观,近距离感受秦岭祖脉文化的魅力,更直观地体悟闽陕两地的文化差异。

排球热浪催生独特的文化融合场景。去年U19沙排世锦赛期间,巴西队与商洛民间气排球队开展“无国界友谊赛”,排球运动员走进校园传递排球运动精神,外国友人与市民一起跳广场舞、吃烧烤喝啤酒、买体彩刮刮乐……成为赛场外的温暖注脚。

文创集市里,“兵马俑蜂蜡”等融合历史与匠心的产品令外国选手爱不释手;吉祥物“商小沙”与“洛小排”成为集市焦点;秦岭博物馆内,红陶人头壶、夏代玉牙璋等文物,让运动员们惊叹中华文明的厚重;各所学校内,运动员与学生们精彩互动,激发学生们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和热爱,也让运动员了解到了商洛的厚重历史与民俗文化。

当体育赛事与非遗文化、特色旅游深度融合,这种“体育+文化+旅游”的模式,不仅提升了赛事的吸引力,更让商洛的城市形象更加立体、更具国际范儿。

“体育+”赋能,助推多元融合发展

在全国掀起“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浪潮之时,商洛以排球为支点,在赛事期间开展非遗展演、文创市集、网红打卡、民俗小吃、特色农产品推介等促消费活动,拉动赛事经济、夜间经济,解锁“赛事+旅游”新场景新玩法。

近年来,商洛坚持“体育+”“+体育”双轮驱动,构建“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赛事体系,精心策划“秦岭传奇”品牌赛事,各区县因地制宜培育特色鲜明的差异化赛事项目,商州气排球、丹凤拔河、洛南垂钓、商南太极拳、山阳武术、镇安山地运动、柞水自行车赛等,形成全域赛事矩阵。2024年,商洛通过赛事带动游客量、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3%和25%。

今年3月至5月,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联合各县区举办2025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以及花开商洛赏花踏青和景区赛事等30多项文旅促消费活动,为游客打造集自然探索、文化休闲、赛事体验于一体的春日盛宴。

“体育+”模式不仅提升了商洛的知名度,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全民参与,共谱排球之城新篇

商洛排球热潮离不开市民的广泛参与。从场馆内的呐喊助威,到街头巷尾的排球话题,再到社交媒体上的刷屏传播,排球成了商洛的城市符号。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排球项目资格赛(女子成年B组)商洛赛区比赛首日,仅通过“商州融媒”微信视频号直播观赛人数就超10万人次。在抖音平台,市民游客踊跃发布带有#康养之都·激情澎排等关于比赛的话题,球迷与球员合影的视频频频刷屏,“在商洛举办,排球明星云集”“想看现场”的呼声高涨,张常宁、吴梦洁等参赛队员被更多商洛市民熟知。

“我是一名排球爱好者,昨天看了三场比赛,确实精彩。希望我们商洛继续举办更多精彩的赛事活动。”排球爱好者王红斌激动地说。

“昨天,我通过线上观看了比赛。随后,我也会买票去现场观看比赛。”曾在U19沙排世锦赛中做过翻译工作的冀卫青表示,将会积极宣传商洛的体育赛事,助力“排球之城”建设。

如今,打造“国际排球之城、中国赛事名城”已成为市民发自内心的认同与行动。未来,随着更多高水平赛事的举办,商洛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运动之美,让世界在“排球之城”看见美丽中国。

来源:爱谈事的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