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过七旬的他退休后不甘闲适,奔走于学校、社区、企业之间,用400余场激情澎湃的红色宣讲,让革命精神跨越时代,照亮无数人的心灵。他就是济南市市中区家喻户晓的“红色宣讲员”——王速成。他从山东省市场监管局退休后,毅然投身红色故事宣讲事业,十几年如一日地进学校、进社
年过七旬的他退休后不甘闲适,奔走于学校、社区、企业之间,用400余场激情澎湃的红色宣讲,让革命精神跨越时代,照亮无数人的心灵。他就是济南市市中区家喻户晓的“红色宣讲员”——王速成。他从山东省市场监管局退休后,毅然投身红色故事宣讲事业,十几年如一日地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用生动感人的故事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被誉为红色故事的“活字典”。
红色家风,奠定生命底色
王速成的父母都曾奋战在山东抗日战场,是真正的抗战英雄。在他的家中,珍藏着一张意义非凡的老照片。那是父亲在野战医院康复后,与母亲在医院旁留下的影像。父亲曾在与敌人拼刺刀的激战中,左眼不幸失明,这张照片不仅定格了父母的瞬间,更承载着父亲的英勇无畏,深深烙印在王速成的心底。尤其是1960年,父亲病逝后,年仅7岁的他就下定决心,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英雄。家庭环境的熏陶,在他心中早早埋下了红色种子,也为他日后的人生埋下了红色的基因。
17岁那年,他怀揣着对父亲的崇敬和对军营的向往,光荣应征入伍。在部队的岁月里,他当过战士,做过军校教员,也担任过团参谋长、团长。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军营条件艰苦,可他从未退缩,一首传遍全国的军歌,见证了他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守与成长。这段军旅生涯,让他对红色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悟,也锤炼出他坚韧不拔的品格。
退休不褪色,开启宣讲新征程
2013年,王速成光荣退休,本想好好休息的他却在2015年一次探望90岁母亲时,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这枚纪念章不仅要交到你手里,更要让你知道它的分量。”母亲将一枚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郑重交到他手中,正是这份沉甸甸的使命,让他有了新的决定。“我们要让一代又一代的家庭记住:昨天,英雄是我们的榜样;今天,我们要做孩子们的榜样;明天,孩子们就是未来的榜样!”他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毅然当起了“红色故事宣讲人”。
有一次,王速成到一所学校给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讲红色故事,当他问同学们是否知道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时,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那一刻,他心里五味杂陈,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王速成坚定地表示:“中国不缺故事,中国不缺英雄,缺的是讲红色故事的传承人。我要尽我所能,用行动去传承中国的红色文化。”
400余场宣讲,足迹遍布四方
十年来,王速成的身影活跃在济南市的各个角落。他义务进机关、进学校、进部队、进企业,讲家庭故事、讲济南故事、讲山东故事、讲中国故事。
他完成了“百千万”宣讲目标,义务宣讲400余场,受众党员超过千人,听众超过万人。仅2024年,他就进学校宣讲21场次,进企事业单位16场次,进机关12场次,进村镇8场次,受益人达1.8万人。
王速成的宣讲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他曾在山东大学为青年学生做“新时代在发展,青年人怎么干”主题宣讲,提出青年人的“十要”——“要讲政治”“要讲看齐”“要讲品德”等,深受学生欢迎。
创新形式,让红色故事更生动
为使红色故事更贴近时代、更贴近群众,王速成不断创新宣讲形式。他创立了“速成工作室”,开设“鸿雁直播间”,用更加富有时代性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作为文艺爱好者,王速成利用电脑自学剪辑软件,创作出了音乐剧《有事多商量》、情景剧《坚守舜耕大家园》和《社区廉政三句半》三个节目,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
除了红色宣讲,王速成还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在社区,他打造了“小广场”“小舞台”“小讲堂”“小故事”“小节目”等五小阵地,开通个人视频号。他编导的《走进新时代》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成为每年的亮点、新点和热点品牌节目,丰富了社区文化。
荣誉加身,不忘初心再前行
王速成的奉献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他先后获得“山东省委、省政府一等功”“全国五好家庭”“山东好人”“第十一届山东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济南市第八届道德模范”“山东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离退休干部本色家园优秀红色宣讲员”“济南市优秀退役军人”等多项荣誉。
今年1月,王速成还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面对荣誉,王速成始终保持谦虚淡然的态度:“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这是他坚守的工作理念,也是他人生实践的真实写照。
如今,王速成依然活跃在宣讲第一线。十年前母亲将纪念章交到他手上,这份嘱托成了他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位七旬老人用行动诠释着“银发力量”的真正含义,他说自己还有更多的十年,要继续走下去,讲好红色故事,当一名出色的红色宣讲人。他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记者:张丽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杨荷放
来源:热点情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