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波”当炮弹,南京路上的抗战“玻璃电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4 11:37 2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年,日本侵略者铁蹄踏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亡的时刻。“国家危亡,匹夫有责”,无数国人用自己的力量奋起抗击侵略者。南京路上的“玻璃电台”用“声波”当作炮弹,成为令人瞩目的抗日宣传阵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年,日本侵略者铁蹄踏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亡的时刻。“国家危亡,匹夫有责”,无数国人用自己的力量奋起抗击侵略者。南京路上的“玻璃电台”用“声波”当作炮弹,成为令人瞩目的抗日宣传阵地。

南京路步行街上的第一食品南东旗舰店所在地,就是当年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四大公司之一的新新公司,“玻璃电台”就设立在这里。“玻璃电台”是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家电台,由新新公司自行设计、自行装备,电台四周都是由玻璃组成,每天吸引了大量顾客光顾。第一食品红色电台讲解员徐梦杰告诉记者:“1926年,新新公司在南京东路开业。同年,在商场的5楼,‘玻璃电台’也在这里开播。当时的发射天线就安装在楼顶上的塔尖。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一边购物、一边观看‘玻璃电台’的广播,电台还经常会有一些促销活动和时装走秀。”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突袭上海闸北,发动“一二八事变”,中国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玻璃电台”也成为了抗日宣传阵地 。“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的词作者陈蝶衣就是当时的播音员,她及时播报当时的战地信息,同时,还向社会募集钱款以及大量物资,装满了12辆卡车运往当时的第十九路军驻地。日军曾威胁道‘必须停播’,商场经理坚决回应道‘声波比炮弹更有力量’。”“玻璃电台”后因火灾停办。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办,改名为“凯旋电台”。徐梦杰告诉记者:“解放上海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又名‘约法八章’的‘第一声’也是从‘凯旋电台’发出的。”

随着多次改造,当年的“玻璃电台”已经难觅踪影。如今,“玻璃电台”所在的5楼区域已经变身为“劳模工作室”,第一食品各时期涌现出来的四代劳模展现了第一食品人传承、创新和发展之路。徐梦杰向记者介绍,“第一代劳模张慧英女士,当时的老顾客热情地称她为‘自己人、老朋友’,她还受到毛主席的接见。第二代劳模华振铭,他的太太曾跟我们说,‘永远见不到他回家的身影,饭菜总是热了又热’他总是笑着跟我们说,‘永远跟着顾客的需求走’。第三位劳模袁钢华师傅,我们永远称他为第一食品人的‘第一位外卖员’,遇到腿脚不方便的顾客,无论是刮风下雨,他总是骑着他的‘老坦克’把商品送到顾客家中。第四位劳模郁非,总是看到她第一个进柜台,最晚一个离开。她顺应现在市场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了更紧密的顾客关系。”徐梦杰表示,“作为第一食品人,我们会将先辈的抗战精神和劳模的工匠精神继续延续下去,以最高标准服务好每一位顾客。”

新新公司由匈牙利设计师鸿达设计,占地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1926年1月23日大楼建成并开业。大楼共高6层,采用古典主义样式的上中下三段式立面,顶部有一座高耸的四层塔楼,塔尖上设旗杆,还安装了电台的无线电发射天线。

记者 / 刘惠明

编辑 / 李伽钵

图片 / 刘惠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来源:上海黄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