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油精在非洲成“社交神器”,国内却遇冷,咋回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14:29 1

摘要:央视网一则“清凉油风油精最好不要混用”的科普视频在网上掀起热议。评论区里,有人吐槽被风油精的浓烈味道熏得够呛,有人分享使用不当进医院的经历,还有人讲述风油精的另类用法,让人忍俊不禁。

央视网一则“清凉油风油精最好不要混用”的科普视频在网上掀起热议。评论区里,有人吐槽被风油精的浓烈味道熏得够呛,有人分享使用不当进医院的经历,还有人讲述风油精的另类用法,让人忍俊不禁。

也有不少人分不清清凉油和风油精,作为寻常百姓家中的必备药品,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与故事?

最早在国内市场出现的是清凉油,其中虎标牌清凉油声名远扬,被老百姓称作“万金油”,其创始人是南洋华商胡文虎。

胡文虎生于缅甸,祖籍福建,父亲胡子钦在仰光行医并开设永安堂中药铺。父亲去世后,胡文虎和弟弟胡文豹接手药铺,开启虎标牌药业的发展。胡文虎因早年回国深造精通中文,负责香港地区业务。

当时,南洋盛夏气候闷热,人们常因高温中暑出现头痛、腹泻等症状。胡文虎敏锐捕捉到商机,在已有中成解暑药基础上,结合西方药理发明清凉油。

清凉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功效广泛且价格亲民,上市后大受欢迎,在当地迅速流行。

抗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爆发,清凉油因其止痛止痒、驱蚊解暑等功能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名声大噪。永安堂还推出头痛粉、止痛粉等产品,业务从缅甸扩展到中国内地及新加坡、印度等地区,“虎标良药”响彻东南亚。

胡文虎不仅是成功的药商,还是著名报业家和慈善家。他创办的十余家报纸传播民族精神,维护海外华侨利益。抗战期间,他以宣传抗日救国为宗旨,不图盈利。

他还为国内教育事业慷慨捐赠,包括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等数十所知名院校。1935年,胡文虎计划投资350万元在国内新建1000所小学普及基础教育,可惜因战争未能完全实现

胡文虎生意做大,山寨者纷至沓来。但清凉油价格低、品牌硬,山寨产品难以撼动其地位。于是,友商从产品包装和形态创新,风油精应运而生。

风油精是在清凉油基础上改良的绿色液体,成分相似,添加了叶绿素、香精,气味更浓烈。关于风油精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新加坡商人陈锦丽宣称从德国人手中购得配方,推出英标牌风油精,故而有了风油精源自德国的说法。

但实际上,从生产到包装,风油精和德国并无太多关联,只是早期包装印有“德国”字样,产地却在东南亚。

风油精凭借绿色液体形态、浓烈香味和所谓“德国货”的高级感,形成差异化卖点。使用时,相较于清凉油的粘稠,风油精体感更清爽。

在医疗资源紧张、卫生条件差的时期,它能缓解暑热、感冒不适,驱蚊防虫,避免致病菌侵害,意义重大。

经过几十年发展,风油精在中国人心中地位特殊,除了常规的驱暑清凉、驱蚊止痒功效,还有不少神奇用途。其成分中的有机物质能去除顽固胶渍,浓烈气味可掩盖脚臭、狐臭等异味。

坊间还流传风油精用于烧伤、烫伤、腹痛、腹泻、痔疮等的偏方,甚至能口服祛风。中国当代医药杂志发表的论文指出,风油精具有镇痛、抑制炎症、缩短出血时间等功效,配合专业手法可减轻静脉穿刺疼痛,在临床上也有应用。

不过,这些功效存在争议,使用前务必仔细阅读说明、遵医嘱。

随着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改善,风油精在国内市场面临挑战。在驱蚊方面,它不如花露水;止痒上,比不过专业药剂。

产品形态缺乏新意、气味刺鼻,也让年轻用户望而却步。而且风油精配方和制作简单,无技术门槛,难以形成商业壁垒,产品迭代缓慢。

但这并不影响风油精等清凉油产品进军海外。上世纪80年代,它们开始向美国、欧洲、非洲等市场渗透。在非洲,风油精尤其受欢迎,甚至成为社交礼品“天花板”,有说法称在非洲手持风油精过卡比拿AK47更管用。

这主要是因为非洲卫生条件差,蚊虫和病菌威胁当地人健康,而物美价廉的风油精成为对抗病痛的理想选择。

在国际体育赛事上,风油精也频频亮相。东京奥运会49公斤级女子举重决赛,教练员用风油精给侯志慧提神,外国媒体称其为夺冠法宝;

北京冬奥会,针灸、拔罐、刮痧等中医元素展示,让中医文化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风油精作为中医药品的一员,也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价值。

对于许多80、90后来说,风油精是童年夏日的重要符号。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它为人们提供了高性价比的驱暑方案,减少炎热和蚊虫叮咬带来的不适。

尽管如今风油精的市场地位有所变化,但那份伴随成长的安全感和回忆,依然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

来源:彤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