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聊武大的视频全被下架 忙着捂嘴和装死的大学是好大学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4 11:00 3

摘要:平台说我上个视频涉及到了不适宜展示的内容,我也是不知道,原来武汉大学这么不适宜展示,所以我这期视频就不聊武汉大学了,我就聊聊我理想中的好的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吧。这你总不能也说是不适宜展示吧。而如果这要是再遭遇无形的大手,那我到时候就只能用哔哔大学代替然后重发了

终于,我上一个讲武汉大学的视频在B站也没挺住,被下架了。抖音那边我是上传了三次,结果被下架了三次。

看着这无形的大手,我突然之间顿悟了:我上个视频怎么可以说人家武汉大学装死不作为呢?你看,人家这不是在积极的捂嘴嘛。死人怎么可能这么积极呢?

平台说我上个视频涉及到了不适宜展示的内容,我也是不知道,原来武汉大学这么不适宜展示,所以我这期视频就不聊武汉大学了,我就聊聊我理想中的好的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吧。这你总不能也说是不适宜展示吧。而如果这要是再遭遇无形的大手,那我到时候就只能用哔哔大学代替然后重发了。

说起来,我心目当中一个好大学的样子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我觉得,好的大学不是说它必须有多少高楼、多少院士、多少排名,而是它得有“人味儿”,有“底线”,有“把学生当人看”的自觉。

在我心目中,一个好大学,他本应是真理的殿堂、自由的灯塔。它不会因舆论压力放弃原则,不会用表面上的形式主义来粉饰真相,更不会让官僚主义侵蚀学术的纯粹。

所以一个好大学是不会怕“出事”的,他怕的应该是“用谎言掩盖事实”。

在我的概念里,一个好的大学,如果他的学生被诬告了,那么他的办事流程应该会是这样:

首先,收到举报之后,学校会第一时间成立“第三方调查组”,而调查组的成员不应该是学校的一些行政人员,而是专业的法学教授、心理专家、学生代表,甚至可以邀请校外律师,来确保中立;

然后,学校会把调查过程时刻保持公开:让双方提交证据,公开对质,不搞任何“暗箱操作”,让公众监督,保证公开透明公正无私;

而等到最后结果出来之后,一定要尊重法律的结果:比如,法院已经判了“不构成性骚扰”,那就立刻撤销对学生的处分,并公开道歉,还学生一个清白;

而后续,学校也应该追究诬告者责任:学校应该按照校规,对诬告的女生进行处理,但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告诉所有人:“在这所学校,撒谎要付出代价,诬告不能被纵容”。

这才是“求是”的本质。求是不是“求没麻烦”,是“求个明白”;不是“怕舆论”,是“怕对不起学生”。

我觉得一个好大学,“学生”应该永远比“面子”重要!

而好大学的“面子”,也不是靠“下架视频”“压热搜”撑起来的,是靠“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赢来的。

真正影响学校名声的,是学校对错误的包庇。保护学生的信任,才是学校在维护自己的名声。

比如,如果自己学校的一个男生被女生举报性骚扰,那学校绝对不应该一开始就为了压热度的目的而给自己的学生仓促的下一个处分。因为,你以为“压下去就没事了”,但别忘了:学生的眼睛是亮的,社会的眼睛是亮的!如果一个学校为了“不惹麻烦”,就牺牲一个男生的人生,纵容一个诬告者的嚣张,那这就是在透支自己的“名声”;一个学校对真相的每一次逃避,都是在摧毁学生和社会对“大学”的信任。

所以一个有脑子的好的大学,一定会把“学生的委屈”当“自己的事”,而不是当成是“别人给自己添的麻烦”;好的大学一定会把“给学生一个交代”当“必须做的事”,而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

再比如说,一个学校的校训,应该是这个学校融在每一个教职工的行为里的行为准则,而不是刻在石头上给外人看的摆设。

比如我们随便找一个大学的校训吧,对,我们是随便找的。

比如“求是”,我认为求是应该是老师在课堂上“不传播错误知识”,是行政人员在处理事务时“不搞双重标准”,是学校在面对质疑时“不撒谎、不装死”;

比如“弘毅”,我认为应该是学校在面对压力时“敢坚持真理”,是在学生受委屈时“敢撑腰”,是在自己犯错时“敢认错”;

比如“自强、拓新”,是让学生在校园里“敢说真话、敢维权”,是学校在管理上“敢打破官僚主义、敢对一些糟粕进行批判改良创新”。

我觉得这些就是非常好的校训。而一个好的校训就是一所大学的“灵魂”,魂如果在,大学才是“活”的;如果魂没了,那大学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

其实,对于好的大学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应该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标准。而不管这个标准如何排列,它一定不是虚伪,一定不是摆烂,一定不是装死,一定不是软骨头,一定不是唯上不唯真……而无奈的是,我这么多年做了很多有关学校的事件锐评分析视频,我们发现,现如今好多学校都普遍患上了一种“声誉焦虑症”。

而可悲的是,很多学校错误的把学校的声誉理解成了“零负面新闻”。将行政管理误解为“风险控制”,而非“价值创造”。将师生关系异化为“管与被管”,而非“教学相长”。他们不知道,其实对于负面新闻的危机处理能力最能真正展现一个学校的价值观和声誉。优秀的管理者把危机看作改革契机,平庸的管理者则是会把危机视为需要掩盖的疮疤。所以我在视频里总是会一声叹息,因为,我们经常看到某些学校企图把自己的声誉建立在永不出事的假象当中。而此时我们就知道,受伤的又是那些可怜的孩子们。

所以其实我经常收到很多孩子的私信问我说:现在有好大学吗?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呢?

我通常会回答说:当然有好大学!不过,在我的观念里,好大学不是靠排名来定义的,而是靠这个大学‘是否把你当人看’来定义的。

在我看来,一所大学,哪怕没有顶尖的实验室,没有院士扎堆的师资,但只要它能“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真理不妥协”“承认错误不推诿”,它就是好大学;

反之,哪怕它排名世界前百,哪怕它有再多的高楼大厦,但只要它把“舆情”看得比“真相”重,把“面子”看得比“学生”重,把“摆烂”看得比“担当”重,那它就配不上“好大学”,甚至,它根本配不上“大学”这两个字。

本期推荐书籍:《大学之路》——吴军

来源:宋翔宇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