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4日,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联合绍兴文理学院高等人文研究院、绍兴银行共同举办的“非遗经济与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研讨会”,相关新闻经“文旅中国”首发后,已有学习强国、澎湃新闻、网易、腾讯等数十家主流新媒体转载,总阅读量超50万。绍兴视台等地方官媒也纷纷报
2025年3月24日,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联合绍兴文理学院高等人文研究院、绍兴银行共同举办的“非遗经济与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研讨会”,相关新闻经“文旅中国”首发后,已有学习强国、澎湃新闻、网易、腾讯等数十家主流新媒体转载,总阅读量超50万。绍兴视台等地方官媒也纷纷报道。3月27日,《绍兴晚报》刊发《非遗经济如何助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深度文章,进一步解读绍兴非遗经济创新之举。非遗经济是以非遗为核心资源,通过保护、传承、创新和商业化运作,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双重提升的经济形态。它既保护了文化多样性,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非遗经济不仅是城市文化复兴的载体,更是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平衡保护与利用,才能让传统技艺在当代焕发持久生命力。
非遗经济如何助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
专家学者企业人士为用好历史文化“活化石”把脉献计
非遗经济如何赋能绍兴产城人文融合共富示范区建设?3月24日下午,非遗经济与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研讨会在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纷纷提出,绍兴是非遗大市,非遗已融入了绍兴城市生活,绍兴要通过文旅融合、文创开发、数字化传播等多种路径,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谱写绍兴“人文经济学”的非遗新篇章。
营造非遗生态文化空间 构建非遗产业生态圈
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非遗保护发展指数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绍兴各级非遗遍布全市各地,与现代生活相融。
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明认为,非遗经济找准了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关键切入点,绍兴可以以产业为根基,激活非遗经济新动能,让非遗经济“活”起来;以城市为纽带,构建非遗产业生态圈,让非遗产业“联”起来,让非遗经济“兴”起来;以文化为灵魂,深挖非遗的内涵价值,让非遗经济“强”起来。非遗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与城市空间的深度融合,可以打造非遗聚集区,构建非遗地图,甚至借助范蠡、陆游等代表人物的文化影响力,将散落各处的非遗“珍珠”串联起来,形成强大的绍兴非遗合力,构建起富有活力的非遗产业生态圈,将绍兴的越剧、黄酒酿造等非遗项目与文化旅游深度结合,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拥有270多年历史的震元堂,便是城市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可将传统药食同源理念与现代健康理念深度融合,推动中医药生活化,为非遗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创新路径。
震元食补堂
“在当下城市发展进程中,非遗经济与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呈现出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态势。”市文化旅游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仲丽华认为,绍兴可构建“以文兴产、以产活城、以城育人”的可持续发展闭环,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非遗赋予新的生命,形成特色文旅体验、非遗研学、传统工艺再造等产业链,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动能。要以“传承+活化”打造非遗消费新场景。绍兴拥有国家级“水乡社戏”“绍剧”“越剧”“大禹陵祭典”等代表性项目,可开发特色非遗主题产品,构建非遗主题游线,通过“非遗+研学”“非遗+演艺”模式,打造深度体验游线,以“非遗+产业”激活传统技艺经济链。
松盛园
仲丽华提出,要营造非遗生态文化空间,打造非遗商业生态圈,要以“非遗+IP”构建品牌传播体系,打造节庆文化IP矩阵,创新活动形式,着力聚焦年轻消费群体,让传统非遗元素以时尚方式呈现。产城人文融合是绍兴的未来,绍兴应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推动非遗经济与产城人文融合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孔乙己酒家
以非遗经济创新实践 助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
产城人文融合是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产业的创新发展、城市的优化升级、人文的传承弘扬,绍兴正不断激发城市发展的活力。
绍兴船文化博物馆
咸亨集团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谢倩说,当非遗技艺与城市文脉同频共振,传统便不再是历史的回声,而成了未来的先声。近年来,咸亨酒店通过创新推出“微课堂”“咸亨大厨教您做24节气菜”等活动,设计鲁迅文化寻根、“堂吃”美食技艺鉴赏以及越剧或社戏表演、咸亨早读、鲁迅笔下的“祝福”活动和以“坐花轿”“走三桥”为内容的中式主题婚宴等项目,让咸亨酒店“非遗形象店”深深地烙在消费者印象里。咸亨酒店将吃好“鲁迅饭”,做大做精绍兴菜产业,以产业的文化厚度,让城市更有温度。
咸亨酒店
中国邮政集团绍兴分公司渠道部经理柳燕认为,非遗经济要活,首先非遗产品要流通。绍兴邮政将发挥邮政寄递服务优势,打造“线上+线下”平台,打通非遗产品的流通。建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销链路,助力绍兴非遗产品“通达全国”。
浙江非遗邮局·鲁迅故里邮局
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何俊杰提出,绍兴可制定非遗文旅区域发展规划,明确各地发展重点。要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支持非遗工坊、非遗主题景区、非遗体验空间、非遗产品交易平台搭建等项目建设。要鼓励企业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和市场潜力的非遗文创产品。通过与知名品牌联名合作,提升非遗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赞誉度。绍兴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非遗资源进行记录、保存和传播,建立非遗资源数据库,保障传承人和保护单位的合法权益。绍兴还要不断以绍兴非遗经济的创新实践助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以非遗传承为载体、商业运作为机制、产城人文融合为目标的新经济形态和模式的产生。目前,绍兴许多企业都较好地以非遗融合产业,以非遗融入城市。非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文旅融合、文创开发、数字化传播等多种路径,非遗经济一定能助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为绍兴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古越龙山鉴湖酒坊
用好历史文化“活化石” 让绍兴非遗不断“破圈”出彩
一幅产城融合、城市宜居、文化昌盛的美好画卷正在这个春天里徐徐展开。
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崔凤军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具有活态性、民间性、原生性、地方性等特征,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近年来,以绍兴为例的非遗不断“破圈”,成为百姓生活里的新时尚,也带动了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绍兴要抓住发展机遇,做好系统性保护和利用,激活新的消费动能。绍兴可充分发挥非遗蕴含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推动非遗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多样化和品质化、个性化;以数字化赋能非遗,提升非遗的传播力、影响力以及渗透力;完善非遗保护与发展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非遗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东山大观——东山大会永久会址
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叶菁表示,绍兴在非遗经济创新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期望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能进一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联合企业,依托绍兴文理学院高等人文研究院等高水平平台,牢牢抓住“融合”“创新”“发展”3个关键词,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把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推动非遗经济创新性发展。
女儿红花雕酒
(首席记者 周能兵)
责编:武玥
来源:文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