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星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访靖远县乌兰小学教师哈丽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11:03 4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启蒙期,在这一时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恰似为孩子们的人生绘就精神底色。”近日,靖远县乌兰小学教师哈丽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早早在孩子心中扎根,才能为他们成长为有家国情怀、懂团结协作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

白银融媒记者 乔斌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启蒙期,在这一时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恰似为孩子们的人生绘就精神底色。”近日,靖远县乌兰小学教师哈丽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早早在孩子心中扎根,才能为他们成长为有家国情怀、懂团结协作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哈丽娜表示,她带领团队避开生硬说教,设计了一系列形象生动的启蒙活动。“我们给低年级孩子讲述各民族互帮互助的小故事,带领高年级学生探讨民族融合的历史脉络;组织孩子们唱民族歌谣、画民族服饰,用彩笔描绘维吾尔族花帽、蒙古族长袍;通过民族分布地图拼图、‘民族小使者’角色扮演等游戏模拟互助场景。”哈丽娜说,孩子们眼神里流露的好奇与喜悦,正是文化认同的开端,远比书本上的文字更具感染力。

课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哈丽娜和同事们深耕学科融合,让每门课都成为铸魂育人的载体。语文课教师讲授《大青树下的小学》时,会延伸讲解不同民族孩子共同学习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中华文化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文化;数学课老师介绍数学史时,会提及少数民族数学家的贡献,展现各民族对祖国发展的付出;科学课结合不同民族聚居区的生态智慧讲解生态环境保护;道德与法治课则专门设置“中华民族大家庭”专题,以绘本形式讲述各民族共抗外敌的历史。“不是生硬添加内容,而是找准学科知识与民族团结教育的契合点,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团结的真谛。”哈丽娜说。

在少先队活动和德育实践中,哈丽娜着力打破校园围墙,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哈丽娜介绍,去年秋季学校开展的“社区里的民族故事”寻访活动,让孩子们走进小区、街道,聆听开拉面馆的回族大叔讲述汉族邻居帮他找房源、教方言的往事;浏览社区宣传栏里各民族志愿者共同清理楼道、照顾独居老人的照片,回忆各族群众一起贴春联的热闹场景。“孩子们回来后都说‘原来团结就藏在身边’,这比任何说教都管用。”哈丽娜欣慰地表示。

教育从来不是学校的“独角戏”,需家校社协同发力。哈丽娜介绍,在校内,学校组织教师专题培训,让体育教师教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美术教师带领孩子创作民族主题海报,音乐教师教跳各民族特色舞蹈;在校外,通过联动家庭与社区开设“家长课堂”,邀请统战部(民宗局)工作人员、非遗传承人讲述民族团结故事,并在社区建立实践基地,让红领巾讲解员参与民族文化志愿讲解。“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才能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课堂延伸至生活,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哈丽娜说。

展望未来,哈丽娜表示,她将继续开发融入民族故事、传统技艺与团结实践的校本课程,构建更加紧密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联盟。“教育是慢功夫,可只要持续播撒团结的种子,我相信,终会收获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美好未来。我会一直努力,用实际行动,给孩子们的成长筑牢精神根基,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成为滋养他们一生的‘精神雨露’。”哈丽娜说。

来源:白银日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