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泸水管护分局六库管护站工作人员在开展日常巡护中,发现一种菊科小乔木植物,经专家鉴定,确定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白菊木,这是在云南高黎贡山区域首次发现该物种野生种群分布。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泸水管护分局六库管护站工作人员在开展日常巡护中,发现一种菊科小乔木植物,经专家鉴定,确定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白菊木,这是在云南高黎贡山区域首次发现该物种野生种群分布。
在海拔1800多米的一片云南松混交林里,仅100多平方米范围内就发现了30多株白菊木。工作人员对其中最大的一棵进行了测量。
“我们测量的这棵,树围64厘米,相当于直径20厘米,是这个区域内发现的最大的一棵。”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护分局林业工程师张艳奇说。
白菊木花
幼小植株
这棵最大的白菊木高约4米,枝干遒劲,树梢开着白花,处于开花末期。周围生长着大小不一的白菊木,有的正值花期,有的刚刚长出花序。
白菊木(学名:Gochnatia decora[Kurz]A.L.Cabrera)是菊科、白菊木属落叶小乔木,是菊科花卉里罕见的木本菊花。
菊科里面灌木和亚灌木极其稀少,乔木类更是凤毛麟角,从现存资料来看,菊科乔木目前在我国发现并见于报道的只有2种,分别为产自云南的白菊木和四川的栌菊木。
花序
白菊木高2米—5米。枝有条纹,幼时白色,被绒毛;叶片纸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厘米—18厘米,宽3厘米—6厘米,头状花序,相对草本菊花来说植株非常高大,而且寿命较长,野生环境下可高达近十米。
白菊木通常生长于干热气候的石灰岩灌草丛和疏林中,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国外见于缅甸、泰国和越南。白菊木对研究菊科植物的演化、区系起源及干热河谷植被重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对白菊木缺乏认识,因而经常被看作柴薪,另外由于分布地狭窄,种群较少,属极少种群,再加上环境变化,地表干旱,使得白菊木自然繁殖较难更新,白菊木面临濒危境地的状况。高黎贡山区域发现的这个白菊木种群为更好地研究和保护该物种提供了依据。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调查范围,摸清高黎贡山泸水段白菊木的资源数量,对其物种进行监测,并加大原生地的保护力度。同时,我们将开展扩繁和野外回归实验,让这一珍稀物种,在高黎贡山泸水段得到更好的繁衍生息,不断开枝散叶。”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护分局林业助理工程师何李帆表示。
编辑:张丽青
审核:钟玲
终审:彭德光
来源:时报传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