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王氏两兄弟,从卖画开始的落幕:昔日娱乐巨头的无奈之举

B站影视 2024-12-02 13:39 2

摘要:往年的这个季节,华谊兄弟总是会推出几部大制作。但今年,他们选择了保持沉默。谁能想到,曾经风头无两的华谊,现在竟然连贺岁档都无法参与?更让业界人士为之惋惜的是,王中军不得不寻找古玩经纪人陈寿康,准备出售自己收藏多年的梵高画作。

2024年的春节档真的是非常精彩,只是可惜少了一位老朋友。

往年的这个季节,华谊兄弟总是会推出几部大制作。但今年,他们选择了保持沉默。谁能想到,曾经风头无两的华谊,现在竟然连贺岁档都无法参与?更让业界人士为之惋惜的是,王中军不得不寻找古玩经纪人陈寿康,准备出售自己收藏多年的梵高画作。

众所周知,王中军是娱乐圈内知名的艺术品收藏家。这些年来,他的收藏如同他的事业一样,备受圈内人羡慕。

现在却需要卖画还债,这种艺术品增值的说法并不准确,更像是在断臂求生。

何止画作被售出,连香港的豪宅都无法保护。若不是被债务逼得山穷水尽,谁又能舍得将自己的资产贱卖?这些钱全是为了偿还那些用股权质押借来的债务。

如果还不上,恐怕华谊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就要改姓换名了。

在这种情况下,华谊公司只能将所有希望寄托于《前任4》。尽管这个IP已经被他们用得太频繁,甚至有可能被观众厌恶,但没办法,这可能是最近几年最有可能让华谊公司回血的项目了。

他们在选择2023年中秋档的影片时,决定冒险依靠这部电影。

华谊也学着新东方开始做直播带货,然而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没有合适的艺人资源,华谊的直播间里几乎没有艺人出镜,无法形成有力的宣传效果。

虽然我们手里还握着《瞬息全宇宙》的版权,但是能否借此翻身,谁也不能确定。

华谊兄弟在五年前真的是意气风发,谁能想到会有今天呢?那个曾经包场看自家电影的王中军,现在却要靠卖画还债;那个曾经一掷千金的娱乐帝国,如今却要靠一个快被榨干的IP续命。

娱乐圈就是这么残酷,昨天的神话,今天可能就成了故事。

这个圈子瞬息万变,人走茶凉的现象看似正常,却又令人感慨。

有人认为华谊的衰落是一夜之间的事,但是细想一下,哪有一夜之间就能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情呢?

2018年,华谊因为“某冰风波”而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关注,事件起因是崔记者和冯小刚的《手机》这部电影。

崔记者因电影的影响而改变了自己的形象,谁知这一变化竟逐渐揭开了娱乐圈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这件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股民们看这阵势都觉得不对劲,华谊的股票顿时就像过山车一样大跌。无论放在谁身上都承受不了,更何况某冰还是华谊的前任老板。

这狠狠的一摔,带来了十年来的第一次亏损。

然而,真相并非如此简单。

其实说白了,就是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骆驼。那个时候的娱乐圈正是大火的时候,明星们的身价就像坐火箭一样飞速上涨。

其实那些合同里的"特殊约定",在圈内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然而,某冰闹得这一出,使得这些圈子内的"潜规则"都被曝光出来了。

真是祸不单行,一石激起千层浪。某冰的事件并没有就此结束,影视行业也跟着倒霉。接着又被曝出电视剧收视率造假,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整个影视圈都陷入了寒冬。

2019年,华谊试图通过《八佰》和《灰猴》两部电影实现逆袭,可惜的是,这些影片都没有取得预期的票房成绩,导致华谊一年亏损了足足40个小目标,这对任何企业或个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重负。

到了2020年,华谊的情况更加糟糕,甚至连他们自己开创的贺岁档都没有电影上映。

回过头来看,其实这一切早有预兆。当年王京花带着一帮大咖出走,王中军还硬气地说:"华谊走了谁都行!"现在看来,王京花是真的有眼光,早就看出了问题。

说到底,华谊的问题并非源于某一个人,而是整个商业模式过度依赖明星。他们当年捧红的艺人后来不是自己开工作室,就是单飞,甚至连老搭档冯小刚都"离家出走"过。

这么说吧,某冰事件就像预告着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块,后续的连锁反应是必然要发生的。只是没想到,它来得这么快,这么猛,这么彻底,令所有人措手不及。

在娱乐圈这么个大染缸里,没有人能做到独善其身。华谊这一次摔得不轻,教训可谓深刻。

华谊辉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

那时候,王中军刚从美国留学回来,和他的兄弟商量了一番,随即创办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这两位兄弟可真是有眼光,他们看准了国内企业标识这块儿的空白市场。

在美国,很多有规模的企业都会注重企业形象,但到我们这边,连一个统一的银行logo都没有。

王中军真的厉害,直接就把手伸到了中行、华夏、中石油这些大客户的标准化订单上,赚得第一桶金。这信息差玩得溜,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内。

王中军在1997年手里头有了闲钱,随手投资了英达的《心理诊所》,结果这一投直接让他的回报率翻倍,差点乐坏了他。

奇迹啊,缘分一直让人又惊又喜。当时,冯小刚在寻找投资拍摄《没完没了》,王中军二话不说,立马掏出30万来支持他们。这部电影成功走红,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当年的票房冠军。

自那之后,冯小刚就成为了华谊的御用导演,其代表作品《大腕》《手机》《非诚勿扰》在之后的日子里颇受好评且连续问世。

有人或许会疑惑,光拍电影能挣多少钱?但华谊并非单打独斗,他们与太合集团各自出资2500万,这样他们的腰板更加硬朗了。

在2004年,有了资本加持,华谊公司拍摄了一批受到好评的电影,并且与冯小刚一同开创了贺岁档电影,这种策略在当时非常具有开拓性。

加上王京花的加入,华谊的明星资源简直豪华的令人难以想象。陈道明、李冰冰、胡军、任泉,这些都是一线明星的翘楚。

到了2007年,分众传媒带着投资者给华谊投了一个多小目标。华谊越发壮大,甚至开始进军电视剧行业,《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都出自他们之手。

在2009年,华谊成功上市,这是华谊的巅峰时刻。冯小刚、张纪中和黄晓明等股东一夜之间成为了亿万富翁。王氏兄弟更是春风得意,差点以为自己能打造一个万亿企业。

这段历史就像一个励志故事。从一个小广告公司,硬是干到了影视行业的龙头企业。

早在2005年,华谊的没落就埋下了伏笔。

那一年,圈内一片哗然。金牌经纪人王京花带着陈道明、梁家辉等大佬集体转会至橙天。更加惊人的是,为了让艺人拥有更大的自由度,花姐果断放弃了自己在华谊的50%股份。

在当时的娱乐圈,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大家都说,华谊的命脉就是这几个大咖。可是王中军却坚决表示:“华谊走了谁都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两个冰冰还留在公司,而且公司还在大力捧新人,但其实情况并不如人意。

然而,没有人会想到,这种对明星的过度依赖会成为后来出事的根本原因。

为了留下明星,华谊给他们分股份,希望他们有"主人翁精神"。冯小刚就曾在2004年"离家出走"一年后归队,原因是他获得了股份。

等这些艺人红了,他们也会像其他人一样离开,或者自己开工作室。

更糟糕的是,华谊这么多年的发展方式,让其他公司都眼红不已。光线、博纳这些后起之秀,纷纷开始模仿他们的商业模式。大家都在挖掘和培养艺人,都在积极投拍电影,原本宽敞的道路一下子就人满为患。

截至2014年,王中军似乎意识到华谊的发展趋势不太对劲。在华谊成立20周年的年会上,他提出了一个名为"去电影化"的新战略,试图转型。

其实早在上市初期,华谊就有了转型的打算。

2010年购买了游戏公司的股权后,他又搞了什么"电影小镇",宣称要将其打造成中国版的迪士尼。

然而结果呢?三年过去了,电影小镇的收入才只有5个小目标,跟预期的相差太远了。这回可好了,他们得乖乖地回去拍电影了。

然而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流量明星当道,一部电影的成本让人感到肉疼。

华谊公司之所以出问题,在于没有集中精力。明明拍电影是他的强项,却非要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在这个千变万化的市场上,一个决策失误,可能会使公司陷入万丈深渊。

2019年,40亿元的亏损使得华谊陷入深深的谷底;2020年的春节贺岁档,这个他们自己打造的金字招牌时段,华谊却选择了缺席。

现在,华谊还持有《瞬息全宇宙》的版权。

从曾经呼风唤雨的巅峰到如今无人问津的落魄;从挥金如土的豪情万丈到变卖家产还债的无奈。

然而从另一角度看,在这个圈子里,没有永远的输家,也没有永远的赢家。今天你可能跌入谷底,明天就能触底反弹。

毕竟,在中国的影视圈,从来不缺少逆袭的故事。对于经历过大起大落的王氏兄弟来说,这可能只是他们故事的一个逗号,而不是句号。

只是不清楚他们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再次崛起,这个答案或许只能留待时间来揭晓。

来源:科里文字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