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部为高地,南部是平原,主体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个地区,与陕西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片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英国还拥有爱尔兰岛的一角及一些零星小岛,面积约为四个通辽大小。
在不少外国人眼中,英国菜的“独特品味”令人望而却步,就连年近八旬的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都不愿用餐。
英国菜究竟处于何种水平?英国真如人们所说,是一片“美食荒漠”吗?让我们深入探寻英国饮食的兴衰变迁。
英国,作为著名的岛国,其地图形状与陕西颇有几分相似。
北部为高地,南部是平原,主体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个地区,与陕西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片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英国还拥有爱尔兰岛的一角及一些零星小岛,面积约为四个通辽大小。
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这一巨型“海洋暖气片”,英国全境享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尽管纬度远超陕西,却终年温和湿润,为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温和的自然环境并非催生美食的充分条件。
据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记载,沿海的不列颠人相对开化,而内陆岛民大多不从事农业生产,以奶和肉为食,留着长发,身着毛皮衣物,还喜欢用天蓝色染料涂抹身体。
这些不列颠人的食物并非现代英国菜的主流,英吉利海峡最狭窄处的多佛尔海峡仅宽34公里,在现代,甚至有人能游泳横渡。正因如此,欧洲各部落实时登陆不列颠岛,展开部落间的争斗。
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登上不列颠岛,经过几百年的融合,成为岛上的主要人口,其后代便是如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中世纪时,盎格鲁-撒克逊人建立了英格兰王国,他们的饮食也成为现代英国菜的雏形。
中世纪的英国,贵族热衷于饲养鸽子、兔子、鹿和淡水鱼,平民则饲养鹅、鸡、牛、羊、猪和蜜蜂,并种植小麦、胡萝卜、甜菜和豆类等农作物。
沿海渔民以捕鱼为生,面包是主要的充饥主食。收成好时,平民还能搭配蔬菜、培根、火腿、鸡蛋、奶和奶酪。时至今日,西式早餐中仍能看到这些食物的身影。
传说中的英国名菜“仰望星空”便诞生于这一时期。相传,某一年冬天暴风雨肆虐,渔船无法出海,临近圣诞节,以鱼为食的村民面临饥饿危机。
渔夫汤姆挺身而出,捕获大量鱼,村民将鱼烤制成馅饼,并让鱼头探出馅饼,以证明其中有鱼。2007年,参赛者马克・希克斯凭借这道菜的变种,赢得了BBC美食节目的冠军。
随着欧洲殖民掠夺时代的开启,英国人的财富迅速积累。与西班牙、葡萄牙人热衷于豪宅和奢侈品不同,英国人对糖的热爱愈发强烈。由于英国本土无法种植甘蔗,制糖产业一直发展滞后。
在当时欧洲,糖不仅是消遣食物,更是一种处方药,由专业药剂师配制,非药用的糖只有王室和贵族等特权阶级才能享用。15世纪的英国,糖雕工艺品甚至成为教会、学校和贵族权威的象征。
此后,齁甜的点心、饼干和糖果大量涌现,这种饮食习惯也被带到了北美殖民地,至今,美国人仍对甜食情有独钟。
在英国殖民地扩张的同时,英国本土进入了暴饮暴食的时代。原材料的丰富,激发了厨师挑战新口味的热情,美食荒漠一词与当时的英国毫无关联。
英国贵族家庭的菜肴奢华程度令人惊叹,30磅的奶油炒蛋、堆积如山的面包、琳琅满目的酒肉、糖果和进口零食应有尽有。为追求视觉效果,菜肴甚至被染色镀金。人们去剧院看戏时,也会带上水果派,边看边吃。
英国王宫的饮食更是追求烹饪的繁复。
以经典宫廷什锦菜为例,需在一锅汤中依次加入羊肉、小牛肉、雏鸽、雏鸡、阉鸡、牛杂、羊杂,以及柠檬、石榴、葡萄、桃子、杏仁、黄油和香料,烹饪过程耗时费力。这一时期,食谱和烹饪书籍成为畅销书,18世纪至少有300多种烹饪书籍出版,部分畅销食谱甚至再版17次。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庞大的殖民地为本土输送了丰富的资源,世界各地的食材汇聚不列颠。阿尔伯特王子曾享用“百菜宴”,一道菜就包含20种肉类。
维多利亚女王的菜单同样极尽奢华,早餐虽仅吃一个鸡蛋,但仆人们会陆续端上培根、烤三文鱼、烤牛排等十多种菜肴。午餐时,贵族们喜爱郊外野餐,携带的食物种类繁多。
下午茶时间,甜点、蛋糕和三明治必不可少,晚餐则又是十多道丰盛菜肴。贵族们甚至用糖制作花束、珍珠和羽毛来装饰餐桌。
这一时期,英国平民的生活也不逊色,吃肉吃糖不再是奢望,炸鱼薯条成为平民的时尚选择。
圣诞节时,他们会准备小烤鹅、土豆泥和布丁,做布丁也成为圣诞习俗。同时,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食品工业的发展,罐头和方便食品进入人们的生活。
盛极必衰。两次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民和城镇居民进入工厂,超长的工作时间让他们身心俱疲,无暇自制面包、点心和啤酒。打工人下班后,只能购买烤马铃薯、炸鱼薯条等快餐或罐头食品,做饭频率和厨艺逐渐下降。
与此同时,富人贵族对英国菜逐渐厌倦,维多利亚女王晚年对法国菜产生兴趣,宫中主厨换成法国人,贵族们纷纷效仿,法餐及世界各地的餐馆涌入英国,英国菜开始走向衰落。
两次世界大战给英国菜带来了沉重打击。一战期间,英国实行食物配给制,二战时,德国潜艇在大西洋袭击商船,导致英国长达十多年的食物配给制。
战争结束后,英国殖民地纷纷独立,获取食材的成本增加,食品工业的标准化生产又导致地方特产减少。外国餐馆在英国蓬勃发展,英国人更倾向于外出就餐,英式早餐也日益简化,英国菜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为挽救英国菜的颓势,部分餐馆尝试创新,但一些新菜品不仅味道独特,外观也令人难以接受,如番茄蘑菇汤、牛奶炖茴香叶和红酒炖葡萄等,被游客吐槽为“黑暗料理”,进一步败坏了英国菜的口碑。
与美国相比,尽管美国人也不常做饭,美式快餐种类有限,但因其制作简单、口味稳定,且美国作为移民国家,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很少被称为“美食荒漠”。英国,曾经的王室盛宴和传统家常菜逐渐失传,在各国美食的冲击下,英国菜陷入了困境。
2014年,英国政府下令开设烹饪课,试图从娃娃抓起,恢复英国人的做饭习惯,但效果不佳。
近年来,英国通胀高企,食品价格飙升,生活成本增加,许多人连温饱都成问题,更无暇顾及传统英国菜的复兴。英国菜的衰落,不仅是厨艺的退化,还受到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片曾经孕育过丰富美食的土地,如今似乎真的成为了一片“美食荒漠”。
文本来源:地缘志
来源:古书奇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