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展项被多个检察院“盯上”?揭秘青少年法治教育展馆的出圈密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8 11:56 1

摘要: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打造的多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展馆中,“反网络诈骗”展项引发全国多地检察院高度关注,纷纷前来考察咨询。一个看似普通的展项,为何能成为检察机关眼中的“法治教育样板”?

在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我们今天来聊一聊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那些事。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打造的多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展馆中,“反网络诈骗”展项引发全国多地检察院高度关注,纷纷前来考察咨询。一个看似普通的展项,为何能成为检察机关眼中的“法治教育样板”?

*来源:小红书-青春护卫队

其背后既折射出社会对青少年网络诈骗防治的迫切需求,也揭示了新时代法治教育创新的底层逻辑——“用科技讲法律,让预防走在立案前”。

青少年已成网络诈骗“重灾区”,2023年最高检数据显示,未成年人遭遇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上升47%,刷单返利、游戏账号交易、明星粉丝应援等新型诈骗手段频现。

*博达作品:乐至县未成年人检察中心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针对网络反诈宣传,传统普法多以讲座、海报为主,青少年对“说教式”内容兴趣较低,难以真正提升防诈能力。而展陈行业作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载体,凭借其空间设计、科技应用、互动体验和叙事能力等独特优势,能够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转化为具象化、场景化的教育内容,从而显著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博达作品:乐至县未成年人检察中心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2023年《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法治教育“入脑入心”,探索“体验式普法”。检察院需要找到既能降低发案率、又能积累普法创新案例的解决方案。

此时,将展陈行业的优势与检察院的权威跨界融合,打造具有“技术+法律”法治教育空间,将生硬法条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生存技能,实现“法律不冰冷,反诈可触摸”的宣传效果。

*博达作品:乐至县未成年人检察中心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模块化设计,快速复制应用至各种场景。同时开发轻量化“反诈教育移动终端”(含VR眼镜、诈骗剧本交互程序),适合检察院进校园巡展。还可根据当地高发诈骗类型(如偏远地区多发电信诈骗、城市青少年多遇游戏、直播诈骗)定制反诈展项。

模块一:诈骗套路“全流程拆解”

通过“虚拟直播间”“诈骗电话模拟器”让学生与AI美颜、变声后的非法人员直接连线,体验从“放松警惕”到“落入圈套”的心理过程。可在关键环节弹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释义,标注“立案标准:3000元以上”。

*博达作品:德阳旌阳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

模块二:法律武器“实战演练”

模拟“遭遇游戏代充诈骗”场景,学生需在10分钟内完成“保存聊天记录→拨打96110→前往派出所报案”全流程。系统根据操作规范性给予评分,并关联《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六条“电子证据保全规则”。

*来源:网络安全科技馆

模块三:法律红线“震撼教育”

通过电子触摸屏,让学生点击“银行卡买卖”“刷单返利”“游戏账号交易”等法律红线关键词,触发警方破案实录视频,并接入检察官录制的警示短片:“你卖出的每一张卡,都可能成为诈骗犯的帮凶”或“被骗者心声”全息影像,播放青少年受骗者真实采访,触发共情效应。

*来源:小红书-铭人临展搭建及设计公司

模块四:全民反诈“共创行动”

让学生录制反诈宣言视频,通过人脸融合技术生成“专属反诈海报”,分享至朋友圈可兑换法治文创。优秀作品可入选“青少年反诈案例库”,作为地方检察机关进校园的宣传素材。

*来源:小红书-设计师芮超

*博达作品:金牛区人民检察院“麦田守望”未成年人保护法治体验中心

让展馆成为“不被骗的第一防线”

当青少年在展馆中亲手“破解”诈骗陷阱、在互动中记住法律条文,法治教育便不再停留于纸面。对于检察机关而言,这种“前置防线”的价值远超事后惩处——少一个受害者,比多破十起案件更有意义。

如果您是检察机关、学校或展馆同行,欢迎联系我们获取更多青少年法治教育展馆打造案例,或预约实地考察。让我们共同打造“骗不到”的一代人!

来源:博达至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