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林下“掘金路”之有益探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13:10 1

摘要:春意不止田间地头,还有山林谷地。近日,记者来到资源县中峰镇八坊村,阳光洒在林间空地上,当地的药农们正紧抓农时,全力以赴地进行中草药的春季播种与种植工作。

春意不止田间地头,还有山林谷地。近日,记者来到资源县中峰镇八坊村,阳光洒在林间空地上,当地的药农们正紧抓农时,全力以赴地进行中草药的春季播种与种植工作。

自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林下经济”纳入其中,到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发展林下经济已深入人心,成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切入点。

近年来,资源县先后获评了自治区中药材种植示范县、自治区首批林下经济示范县。这些荣誉的背后,是该县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探索林下“掘金”之路的不懈努力。如今,林下经济已成为资源县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林间工作。 粟维辉 摄

中草药种植抢抓农时

“中草药种植抢抓农时很重要,像大叶百合、黄精、玉竹等,我们在去年冬天就已经种下了。”在八坊村种植基地,桂林聚晖生态农林公司负责人蒋艳梅告诉记者,“每年三四月份,我们以种植沙氏鹿茸草、金毛狗脊、半风荷等中药材为主。资源县有松木面积19万亩,这些中药材十分适合在松木林中生长。”

树林间生长的黄精。 林木立 摄

资源县由于拥有高海拔、湿度大、昼夜温差大等独特的自然优势,以及无污染的原生态林下仿野生种植栽培技术,种植的中药材主要品种黄精和金毛狗脊取得了较大的市场成就。 “经权威机构检测,资源县产出的黄精和金毛狗脊内含物含量较其他区域的平均高出12.8%,特别是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等活性药用成分含量极高,深受各地药商青睐。”蒋艳梅说。

工人正在为种植的金毛狗脊捉虫稳根。记者刘健 通讯员莫京霖 摄

聚晖生态农林公司自2019年起,便逐步创建了2247亩的林下药食同源中药材产业示范区,常年和季节性聘请周边农户在基地务工。“我们每年用工量达8000多个工日,支付农户工资170余万元,并带动了周边农户1300多户种植中药材,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蒋艳梅告诉记者,在2024年世界林木业大会上,聚晖生态农林公司选送的玉竹产品,凭借其独特的种植环境优势、优良的品质以及更高的药用成分含量,荣获第一届世界林木业大会林下经济铜奖。

据统计,在2024年,聚晖生态农林公司全年利润突破2000万元大关,其中林下中药材种植利润占比超过60%,真正实现了林下“掘金”,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不仅自身效益好,作为县域内林下经济发展的领军企业,聚晖生态农林公司近两年来还积极引领和带动了全县70余个家庭农场、村民合作社学习林下中草药种植,为推动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了强劲动力。

林下产业成集体“富矿”

资源县位于桂北越城岭山脉腹地,平均海拔800米,森林面积19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66%,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县天然药用植物达1805种。

自林下经济在资源县发展以来,资源镇天门村的十余名党员就敏锐地嗅到了商机,自发成立了资源赋能种养专业合作社,在崇山峻岭间建成了近500亩的种植基地,种植了淫羊藿、金果榄、天门冬等多种高山名贵中药材,种植的高含量箭叶淫羊藿得到了广西植物研究所的高度评价和市场认可,还带动了200余户农户增收。

资源县资源镇天门村紧邻天门山生态文化风景区,有着海拔高、林地面积广、树种多样的地势特点。晨雾初散的天门村宛如跌落山涧的翡翠,十万大山在此收拢臂弯,将层层绿林环抱成天然氧舱。春风拂过,草木清香,挤满了整个山头的绿意,让人在呼吸之间就卸下了疲惫。

采访中,记者跟随天门村党总支部书记李良爬到海拔约800米的山林里,看到当地的药农们正弯着腰,熟练地将一株株淫羊藿幼苗栽种到松软的土壤中。

“淫羊藿既有药用价值又因为造型奇特而具有观赏价值,我们将以高含量淫羊藿种植产业为龙头,力争三年内种植面积达1500亩,五年达3000亩,并逐步推出淫羊藿袋泡茶、淫羊藿保健酒、淫羊藿保健药膳煲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产品,带动村里老百姓增收致富。”李良说。

该合作社创新性地推出“1+1+1+N”的发展模式,由多名优秀党员和一名预备党员自发加村集体经济参与而组成。现已成立一个党小组支部,拟通过党员带头兴建产业,建立党建品牌引领产业发展,强村富农。目前合作社基地种植面积三分之二以上都是以林下种植为主。

“现在,资源林下中药材种植已经‘遍地开花了’。”李良说,像他们这样整合资源,突出发展一种或者两种林下中药材的合作社在资源县还有很多。

李良的话也得到了数据的支撑。目前,资源县主要发展的中药材品种有厚朴、杜仲、黄柏、黄精、玉竹、白及、天花粉、勾藤、百合等,中药材产业主打的产品有黄精茶、九制黄精、即食黄精、玉竹饮片、白及片、厚朴皮、杜仲皮、黄柏皮、山银花茶、百合粉等,通过订单生产农产品购销、带种带养、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等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3500多户12800多人种植。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资源县林下经济发展面积86.75万亩,林下经济产值13.5亿元,惠及林农10万人,实现林农年人均收入9000多元。

工人们给种植的玉竹除去杂草。记者刘健 通讯员莫京霖 摄

“一枝独秀”转向“百花齐放”

天门村林下种植中药材的红火场面,在资源县不是孤例。

现如今,资源县的铜座、和平、白水、猴背、海棠等村子都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资源县的林下经济是如何从“一枝独秀”转向“百花齐放”,踏上一条更科学、更高效、更绿色的发展道路呢?

因怀抱着独特的天然地理优势,资源县近年来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增设了中药材发展办公室和林下经济发展办公室,制定出台了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脱贫户产业奖补政策等系列文件。

“我们以‘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模式以及‘政产学研’协同机制,与修正集团、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等开展合作,推广智能栽培技术,近两年举办技术培训42场,培训1100余人次,推动中药材产业大发展。”资源县林业局局长胡泽林说。

“我们还鼓励扶持脱贫户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实现增收致富,每年对新种林下中药材的企业和农户进行产业奖补4000多万元。”胡泽林解释道,同时,资源县还下发文件明确林下经济发展林地利用范围划定及管理要求,引导全县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在林下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资源县还将助力林下经济发展作为林业金融创新专项改革的突破口,创新推出面向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药材贷”金融信用贷款产品,为资源县内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农户、自然人、农村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及企业法人等提供最高500万元的授信额度。

“药材贷”的推出,有效破解了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为林下中药材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能,赢得了广大农户和经营主体的热烈响应。截至2024年底,该县已成功发放“药材贷”442笔,累计贷款金额超过4000万元,资源县也成功入选全区深入开展林业金融创新专项改革试点县。

来源:桂林生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