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所中学的气象站,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它不只是摆着仪器的“小角落”,更是学生触摸自然、探索科学的“活课堂”。在这里,学生们如何亲手记录“温水风光”(即温度、降水、风速风向、光照辐射等)?气象知识又如何从课本走进日常?带着这些好奇,记者走进乐清中学,探寻这个国家级
日前
一场汇聚全国教育与气象精英的盛会——
“2025年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论坛”
在北京落下帷幕
乐清中学受邀参会
校长高建跃在会上专题分享了
乐中校园气象教育领域的深耕实践
乐中校长高建跃在作专题分享。
该论坛由中国气象学会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20多位专家学者。
乐清中学荣获2024年优秀“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单位,校长高建跃荣获“2025年全国校园气象科普优秀校长”称号。
一所中学的气象站,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它不只是摆着仪器的“小角落”,更是学生触摸自然、探索科学的“活课堂”。在这里,学生们如何亲手记录“温水风光”(即温度、降水、风速风向、光照辐射等)?气象知识又如何从课本走进日常?带着这些好奇,记者走进乐清中学,探寻这个国家级“示范校园气象站”背后的育人故事。
乐中学生在气象园开展研学活动。
300平方米空间里玩出气象万千
9月3日14时30分,记者一踏入乐清中学气象研学园,便被园内各司其职的专业气象仪器所吸引。金属日记式温度计、毛发日记式湿度计、防禽20cm蒸发器、手动记录式20cm雨量筒、风向风速仪及暗筒感光纸式日照仪等设备,静静“值守”在各自岗位。在气象研学园与学生寝室门口,两台智慧校园气象数据平台的显示屏正实时播报着详细数据:气温32.8℃、相对湿度72%、气压1007hpa、风速0级、环境光强度8001lx;水泥路面温度35.2℃、草面温度35.1℃、塑胶跑道温度37.7℃,屏幕同时滚动显示着未来7天的天气预报,给师生们提供了直观、精准的气象服务。
乐清中学气象研学园创建于2006年,面积有300多平方米,园内配有一个地理专用教室,一个地理实验室,一个气象工作室和气象长廊。19年来,该校秉持“乐中学,学中乐”的理念,让气象教育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先后被评为温州市级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近年来,这里的装备不断升级:2006年建园时还是基础配置,随着2014年改建和2016年与市气象局共建后,传统观测设备多了20多种。2023年更是“鸟枪换炮”,自动气象站、红外线地温仪、模拟雨量筒接连入驻,连市气象局都专程来此搭了座国家标准自动气象站。2024年10月,又新增2套全国联网自动化CF8气象站。
在研学园内,记者看到一处“试验田”,设置有沥青、水泥、砂石、草地四类不同下垫面地温对比场、黑白地膜土温对比田,课间总有学生蹲在这里记数据,研究“不同覆盖物对土壤温度影响”的小课题。此外,研学园还配置四类不同规格的天文望远镜,每到适宜观测的夜晚,老师会带着学生组织专场观测活动。遇上月食、日食等特殊天象,这里更成了科普“主战场”。
“我们既有传统人工的观测设备,也有现代的自动化观测设备,可以让学生做一个直接的对比,更直观深刻地理解相关地理知识。”乐清中学气象研学园负责人周建锋老师介绍,学生常利用中午、下午课后时间进气象园地,学习气象员观测“温水风光压”等气象要素数据,还能在网上直接查看学校气象园里的3套不同自动化气象站的实时观测数据,利用传统与现代观测方式获取不同数据,结合各学科知识开展地理小课题研学并形成小论文参评各类比赛,让课本里的知识,成了摸得着、算得清的真体验。
气象数据展示平台。
“学中乐、乐中学”刻进学生日常
作为气象科普的“主阵地”,乐清中学气象研学园从来不是单一的观测点,学生们在这里观仪器、做实验、闯竞赛,把社团活动、跨学科课题到全国赛场串成线,让地理知识变成了每天都在发生的“实践课”。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该校成立学生地理社团。组织气象科普活动时,学生紧盯时事热点,台风天分析台风路径,寒潮来袭时科普防寒知识,制作微课深入各班传播。组织班级气象展板比拼,精心打造“气象长廊”,现场宣讲与评比吸引师生驻足观看。竞赛领域表现亮眼:连续三年征战全国“气象达人”团体赛,2024年勇夺全国一等奖第一名;2023年首战浙江省天文知识竞赛,15名学生入围省级决赛;同年,学生陈子谦闯进全国地球科学奥林匹克决赛,为乐清市摘得首个金奖等。
“这方小园地更像一根‘纽带’,促进多方合作,把师生、学科、部门资源紧紧拧在一起。”校长高建跃介绍,师生协作在这里扎根,教师团队在园里交流、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学生在园里开展气象观测、实验和研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跨科融合在这里破界,不同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在这里共同开展项目,将气象地理知识与物理、化学、技术等多个学科相结合,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发展;多方助力在这里汇聚,温州市科协拿出20万元经费支持创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专家们寒假里线上陪学生团队打磨方案到深夜。此外,省气象局、省教研室、浙师大研学专家,还有温州市科协、乐清市教育局等部门主动搭台,从资源到指导全方位支持,一点点把研学园的生态做得更实、更全。
乐清中学。
此外,在“双减”背景下,乐清中学气象研学园早已突破校园围墙,一方面向下延伸带“新苗”,组织本校学生走进市气象局接触专业设备,请专家入校开讲“课本外的知识”,每年邀请上千名初中生入园体验。另一方面向外辐射传经验,不仅接待了四川理县、新疆阿瓦提县等外地教育考察团,手把手分享研学园建设、课程设计的“乐中经验”,还主动走出去参与省内外气象教育交流活动,多次在全国性平台发声:2022年,首次以专题形式亮相全国气象线上大会;2023年,获评全国优秀气象辅导员,并在全国气象教育大会分享建园经验;2025年,不仅顺利通过国家基地考核并获优秀等次,还斩获“2025年全国校园气象科普优秀校长”荣誉,再度登上全国气象教育大会讲台分享实践成果,让“乐中模式”惠及更多地区。
从校园里的试验田到全国赛场的领奖台,从手动记数据到做跨学科项目,乐中的气象科普,早把“学中乐、乐中学”刻进了学生的日常,这一独特的气象教育模式,正成为该校科学实践育人的亮丽名片。接下来,该校将继续依托地理组的专业力量,完善气象科普工作制度,构建长效机制,进一步擦亮气象教育特色品牌,推动学校教育向更高、更优、更精的方向持续迈进。
点个来源:乐清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