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实行汉字简化方案,应该说是很具智慧也很成功的。她给人们的认记,读写带了极大的方便。我认为广精简汉字笔画还不够,而应该在读音,语法,用法和字义上来一次精简。这样可使认记和读写更容易更便捷。也更有利于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一
昨天看苍耳球君谈汉字简化事。作了评论,但仍意犹未尽,索性再诌几句。
我赞成那句,把复杂变简单是智慧;把简单变复杂是啰嗦。(不能说蠢。)
中国实行汉字简化方案,应该说是很具智慧也很成功的。她给人们的认记,读写带了极大的方便。我认为广精简汉字笔画还不够,而应该在读音,语法,用法和字义上来一次精简。这样可使认记和读写更容易更便捷。也更有利于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为了引起阅读兴趣,我先讲个故事请大家听。
同小区的丁大妈与李教授是邻居。丁大妈的文化水平和我差不多,初中一年便辍学,在学校也不是好学生,只能说略胜于文盲而已。李教授很年轻而且是博士后,后来回县政府工作。因为当过几天教授,人们仍尊称她为教授。
我在女儿家小住,某天竟碰到了这奇妙的一瞬。丁大妈出门偶遇李教授随问:今天没上班啊?
李答:今天休息。
丁:我好像一直没见你娘来住过?
李:我娘不在了,前年就走了。
丁明白,现在人忌讳说死,人死了就说走了。随感叹说:可惜了。然后又问:前几天看见你爹来住,这几天却没见他,还在吧?
李:不在了,走了。
丁愕然!
李看出丁的表情,连忙解释:让他多住几天,他说住不惯,非要回农村老家,前几天刚走。
丁随即附和:老爷子还不太老,身体也好,农村住惯了自然想回去。孩子也该开学了吧?
李:刚走。忽然觉得这么说欠妥,情急之下又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大概是对丁产生了报复心理。便问到:你年纪不算太大,父母应该还健在吧?
丁:他们早死两、三年了。说完便后悔自己没文化,连忙改口说,没了快四年了。
从这儿可以看出,因忌讳说死而把死说成“走了”。如此一改对死者好像尊重了,却给活人带来了歧义。教授稍不留神一个走了,让丁大妈对她父亲产生了疑问。孩子上学走了,与母亲的离世用了相同的词语。自己的高学历还不如一个农妇。她忽然觉得中国人的某些忌讳完全是多余的,甚至把词义都搞反了。现在有些媒体也这么说。她知道古人也忌讳“死”这个字,所以造了很多表示死的词语,如逝世、离世、去世、下世、谢世、辞世、归西、归天、仙游等等。竟不知现代人为什么用“走了、离开”来代替?于是下定决心以后一定学大妈,把死说成“没了”。我想这是人们应该注意的。
我们县城的人们玩儿了麻将或扑克出来,熟人碰到就问:玩儿完了?。被问的人也痛快地回答,玩儿完了。我是农村人离县城不足80里。遇到这种情况都问,玩儿罢了?或下场了?坚决不说玩儿完了。中国人都明白“玩儿完了”是什么意思?中国的词汇太丰富了,但凭着自己的高学历随便或创造新词,也并非好事。
来源:慧德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