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市场上水果的“体型”和价格悄悄起了变化:果盘里水果越来越小,但价格反而越来越高。
最近几年,市场上水果的“体型”和价格悄悄起了变化:果盘里水果越来越小,但价格反而越来越高。
并且几乎每年,都有像阳光玫瑰、蓝莓这样的新品种迅速走红,又悄悄过气。
为什么水果越种越小、越卖越贵?我们实现“水果自由”是更难了,还是更容易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
在开始之前,先问一个问题:你知道现在市场上什么水果最赚钱吗?
不是牛油果,也不是阳光玫瑰,答案是——蓝莓。
是不是有点意外?别急,咱们慢慢说。
水果变形记:
更小、更贵、更网红
我们常说“日用而不知”,很多东西正因为离生活太近,反而容易被忽略。水果就是这样。你天天见、经常买,但可能从没想过,它背后的产业链已经进化得如此精细和高效。
为什么水果变得更小、更贵,而且几乎年年都有“网红爆款”呢?
首先,育种技术进步、水果产业全球化,我们引进了大量新品种。果盘就那么大,想挤进去,个头就得小。像今年苹果里的“新宠”,就是小巧的鸡心果。
另一个原因,是国家划定了18亿亩粮食耕地红线。种水果比种粮食利润高,但不能因此动摇粮食安全根基。于是,不少平地果园“退果还粮”,水果种植逐渐向坡地、高山转移。
高山种植难度大、人工成本高,很难大规模机械化。但好处是,昼夜温差大、光照足,结出的果更脆更甜。品质上去了,价格自然也不低。再加上同样一棵树,结十个小果比结两个大果更划算——所以,“小却贵”成了必然。
既然种植面积有限,果农就更倾向于集中打造“明星单品”,把一种水果做精、做透、做成爆款。你会发现,几乎每年都有新水果走红:果冻橙、耙耙柑、阳光玫瑰……无一例外。
蓝莓如何成为
水果界的赚钱之王?
蓝莓有多赚?原来国内最大的农药公司之一“诺普信”,都不卖农药了,转头去种蓝莓。
它之所以这么赚钱,是因为完美符合了“超级水果”的六大标准:感官诱人、新奇、方便、供应可控、有健康益处、有营销支持。这六条同时满足并不容易,但蓝莓做到了。
比如“健康益处”:它2014年进入中国,正赶上智能手机爆发,宣传“护眼”精准切中需求。早期品种其实偏酸偏软,但靠这功能硬是打开了市场。
再说“方便”:蓝莓洗洗就能吃,外表那层“白霜”其实是果粉,能防虫防病,不用削皮不脏手,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
再加上全方位的营销推动——中国人年均蓝莓消费量只有0.26公斤,而美国是2.63公斤,市场空间还很大。
那么,怎么样才能打造出一款爆品水果?
爆品水果 = 依消费者需求选种育种 + 最合适的种植区块 + 全产业链支持。
首先,从消费端反向推动育种。比如蓝莓,中国人喜欢脆甜口感,于是云南蒙自产的蓝莓就做了改良,更大、更脆、更甜。再比如果冻橙,之所以火,是因为它好剥、不粘手——现代人边吃边玩手机,也不怕弄脏屏幕。
其次,找到最适合的种植地。比如云南蒙自,每天日照7-10小时,用椰壳碎+碳泥混制土壤,病虫害少,大棚控温控湿,产量稳、品质高。
最后,要有全产业链的支持。从育种、种植到冷链、营销,缺一不可。为什么2020年后网红水果频出?很大程度是因为各地政府通过直播助农,推动了特产水果出圈。
甜蜜的挑战与未来
当然,高速发展的国产水果也仍面临挑战。
保鲜:夏天水果店为什么西瓜最多?因为它耐储运、保鲜容易。而很多水果,尤其是浆果类,卖得贵不是因为产量低,而是保鲜难。而解决保鲜问题,主要靠技术加持:提前采摘、基地旁建冷库、全程冷链等。
人工:因为从事传统农业的人在变少,因此水果的人工也在变贵。解决办法仍然是技术——无人机监测、水肥一体化、自动打药等,正在大幅提升效率。
目前有超过57%的消费者认为国产水果品质有保障,56%的人觉得国产已经超越进口。这说明,我们吃的水果背后,是一张正在不断升级、充满创新的产业网络。
—
所以,下次路过水果店时,不妨多留意一下:那些精致小巧、闪闪发亮的新品种背后,没准有一张很奇妙的创新网络。
对你来说
吃水果是追求“网红款”
还是更看重“经典款”?你会为了口味接受它变得更小更贵吗?
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聊聊
龙华融媒
LHRM
内容来源| 得到头条(专职作者李南南)
编辑| 方维清校对| 林玲
审核| 李世钊
统筹制作| 深圳市龙华区融媒体中心
如 有 侵 权 请 告 知 删 除
转 载 请 注 明 以 上 信 息
来源:深圳龙华融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