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大才子郗超:从坑爹逆子到为桓温野心“添翼”的双面人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11:38 2

摘要:郗超,东晋享负盛名的帅哥大才子,出生于高平郡(今山东济宁)的豪门旺族,人生起点非常高,如同含玉而生的贾宝玉一般,天生就是富贵命。

郗超,东晋享负盛名的帅哥大才子,出生于高平郡(今山东济宁)的豪门旺族,人生起点非常高,如同含玉而生的贾宝玉一般,天生就是富贵命。

郗超的爷爷是太尉郗鉴,父亲郗愔时任徐州刺史,均是颇具影响力的东晋官员,因而郗超一出世就是名符其实的官三代、富三代。

年轻时的郗超卓尔不群,放浪不羁。但与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所不同的是:郗超极有才学,口才也十分了得,在与士林中人的频繁交往中,往往语出惊人、非同凡响,闻之者无不钦佩。

永和四年(348年),才华出众的郗超进入大司马、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幕府,先后担任抚军府椽、大司马参军等职,成为桓温的亲信谋臣。

桓温本是位极为自负之人,且战功卓著、英气豪迈,一般人根本就入不了他的法眼。而郗超却是个难得的例外。他俩彼此惺惺相惜,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桓温对郗超推崇备至、尽心礼待,而郗超也投桃报李,一心追随大司马桓温。

在桓温的垂青之下,郗超一路顺风顺水,官也越做越大:由参军擢升为散骑侍郎,后又任中书侍郎,最终官至司徒左长史之职。

在当时,桓温是位炙手可热、可以左右时局的实权人物,而郗超早已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成为其最倚重的智囊与铁杆盟友。

更有甚者,郗超为了桓温的政治利益,甚至连自己的亲爹郗愔都要坑一把而毫无愧疚之意。

太和四年(339年),桓温联合时任徐兖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冲以及豫州刺史袁真,一同北伐前燕。

当时郗愔所率的北府兵十分骁勇,战力很强,桓温私下里颇为忌惮,不愿让郗愔掌控京口重镇。而郗愔却全无意识,还主动致信桓温,表示愿与之同辅王室,率兵前出河上,协同破敌。

这封信函最终落到了“有心人”郗超手上。几番权衡之后,他将原信消毁,再按自己的意愿伪造了一封信,让人送给桓温。

桓温展开“郗愔”的来信,其内容大意如下:我自认为非将帅之才,实在难堪大用;且年老多病,安能经受鞍马劳顿?我实无它求,愿得一闲职而苟残年。至于徐兖两州的兵马,有劳桓公一并统领即可。

桓温不由喜出望外:世间上还有谁比这个郗愔更知进退、识时务?当即改任郗愔为会稽内史,并当仁不让地自领徐兖二州刺史,毫不费力地兼并了郗愔的军队。

郗愔原本打算老当益壮、再立新功,没想到会被自己的儿子给坑了一把,只得放弃兵权而退入二线,实在是有苦无处说。

其实,郗超坑他爹已不是头一回了,可郗愔就是拿他没办法。

郗愔和郗超虽说是父子俩,但脾气秉性、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倾向等都大相径庭。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而他们就是一对实实在在的欢喜冤家。

郗愔勤俭治家,喜欢聚敛财富,据说总共积攒了数千万钱之巨。郗超却爱广交四海朋友,且视金钱如粪土,花钱如流水一般。在老成持重的郗愔眼里,儿子郗超虽然很有才学,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

有一次,郗超在与父亲闲聊时,“不经意”间就扯到了钱财上面。郗愔觉察到儿子似乎很需要钱,便豪爽地打开钱库,许诺让郗超可以任意取用。

他原本以为郗超顶多会用掉几十上百万钱。可万万没料到,郗超竟在一天之内,将库中的所有钱财,全都分给了亲朋好友,让他家上两辈子所有的积蓄全都化为乌有。

望着空空如也的钱库,郗愔后悔不迭,痛心疾首:不当家怎知柴米贵?好你个败家子,你这下可把老子给坑惨了。

其实我对这件事情是心存疑虑的:我相信郗超家里的确很富有,但这并不表明他对钱财的作用与重要性一点感知意识都没有。他可以慷慨地资助亲友钱财,但有必要倾尽所有吗?难不成他家的钱财都是大风刮来的?

时常听到有人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可连傻子都知道,钱就是一个好东西。

既然史书中如此“记录”,我又能跟谁较劲去?何况当初人家这么写,无非就是为了证明郗超这个人豪放、洒脱,视钱财如粪土罢了。

历史上的郗超是位颇受争议的人物,倒不是因为“败家”与“坑爹”,而是他帮助桓温干了一件越格的事情。

桓温位高权重,掌握着大量军队,曾多次率兵北伐,意图建立军功,为其篡位积累资本。

枋头兵败后,重挫了桓温的势头与威望。郗超审时度势,提议让桓温效仿伊霍废立皇帝,以此来重树权威。桓温依计而行,先是散布谣言,称皇帝司马奕没有生育能力,后宫三位皇子并非皇帝所生。待时机成熟,桓温率兵入建康,以褚太后的名义下诏,废司马奕为东海王,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是为简文帝。

郗超在这一事件中的作用尤为关键:他是整个事件的谋划者与积极参与者;同时,郗超还以中书侍郎的身份坐镇朝堂,助力桓温顺利完成废立之事。

桓温如此大费周折,其最终目的就是也想过一把当皇帝的瘾。郗超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但他却依然推波助澜而力挺桓温。

凭心而论,桓温此举,跟汉贼董卓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而他及其身边的那帮人(包括郗超),都可视作为乱臣贼子。

桓温甚至表示,要让朝廷给自己加九锡,其篡位之心已昭然若揭。

后来只因谢安、王坦之等“保皇派”的虚与委蛇与拖延,加之桓温不久后病重身亡,篡位自立之事才最终不了了之。

需要指明的是:郗超帮着桓温所干的这些事,一直都瞒着家父,只因郗愔的政治立场是明确地倾向于晋废帝(瞧这名号)司马奕的。既然那个死心眼的老古董一心想要做忠臣,那就由着他去罢。

郗超四十二岁那年得了一场重病,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感觉这辈子最亏欠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郗愔。

由于自己的“任性”与“浅薄”,一日之间散尽家财且不说,又变相地剥夺了父亲的兵权,还一直站在父亲的对立面,实在有愧于心。

临终之前,郗超将一箱东西交给身边人,嘱咐说,家父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难经丧子之痛。我死之后,如果他老人家悲伤过度、寝食难安,可把这个箱子交给他即可化解。

郗超死后,白发人送黑发人,郗愔果然无比悲伤。

这时有人奉上那只神密的箱子。

郗愔打开一看,竟然全是郗超与桓温私下往来及密谋的书信。

郗愔勃然大怒:好小子,看看你背着我都干了些什么“好”事!真是死得太晚了,哼!

从此后,郗愔不再为这个叛逆的儿子流泪。

而这,也正是九泉之下的郗超所希望看到的。

前文提到的郗超涉及的多为负面信息,其实在他身上,也有许多闪光之处。

历史上的郗超,是东晋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他为桓温出谋划策,帮助掌握军政大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左右了东晋的政治格局。

郗超擅长草书,其书法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他还著有《奉法要》等作品,在佛教义理的阐释和传播方面有一定的贡献。

另外,郗超曾在东晋与前秦的外交事务中发挥过作用,为东晋争取到了一定的战略缓冲期。

比如,他建议桓温不要轻易与前秦开战,使东晋避免了可能的军事失利及损失。

言而总之,郗超一生在东晋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于政治、文化、外交上均有一定作为,其复杂经历与多元成就令人瞩目。

东晋风云乱世纷,郗超卓异起凡尘。桓温帐下谋韬略,朝阙庭中弄智仁。笔走龙蛇书意气,心怀禅意悟清真。一生功过凭人议,青史悠悠鉴此身。

来源:袁瑟辉谈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