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死后为何棺材离地三尺暂厝,《人民日报》又给了他什么评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8 11:30 1

摘要:蒋介石的身体一直都非常硬朗,物质条件优渥,医疗资源充沛,按理说他活到九十多岁,或者是像他老婆宋美龄一样活到一百多岁应该都不成问题,所以他为什么早早就去世了呢?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在台北士林寓所去世,终年88岁。

蒋介石的身体一直都非常硬朗,物质条件优渥,医疗资源充沛,按理说他活到九十多岁,或者是像他老婆宋美龄一样活到一百多岁应该都不成问题,所以他为什么早早就去世了呢?

更奇怪的是,在去世后,蒋介石的棺材离地三尺暂厝在慈湖,至今仍未下葬,所以他为什么不直接下葬呢?

蒋介石虽死,可人们对他的争议并没有随着他的死亡就结束,反而愈演愈烈,你怎么看呢?

在开头咱们就提到过,蒋介石的身体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但造成他缠绵病榻的转折点是82岁在阴明山的一场车祸。

1969年7月,蒋介石夫妇像往年一样从士林官邸搬到阳明山官邸避暑,但当车队经过仰德大道岭山附近的弯道时发生了意外。

突然有一辆吉普车从公路后面猛然超车,且并未减速,显然他并没有注意到蒋介石的车队,为避免与吉普车撞个正着,前导车立即紧急刹车。

但后面紧跟着的总统车却来不及避让,直直撞上了前导车的车尾。在撞车的一刹那,蒋介石手上还握着拐杖,身体猛然向前冲,撞到了前面的玻璃隔板上。

当时蒋的胸部当场受到严重撞伤,连阴囊都撞肿了,假牙也从口中飞了出去。夫人宋美龄坐在蒋介石的左侧,在遭到突然撞击时,她的双腿撞上了前面的玻璃隔板,立刻发出痛苦的尖叫声。

车祸发生后,蒋介石夫妇立刻被送往医院抢救,经检查发现,蒋介石的胸口撞击最为严重,心脏部位明显扩大,这是导致他以后身体健康受损的致命伤害。

此后,蒋介石的身体每况愈下,进入七十年代以后,蒋介石的病情进一步加剧,脸庞消瘦,双眼眼眶凹陷,行动艰难,尤其是右手连握笔的力气都没有,不得不在医院接受长期治疗。

1975年,宋美龄听从友人建议,不顾总统医疗小组反对,从美国请来一位医师为蒋介石诊治。美国医生决定为其进行“肺脏穿刺手术”。

这遭到了蒋介石的医疗小组全员反对,毕竟他的年龄都这么大了,身体条件可能支撑不了这个强度的手术,但宋美龄坚持要做,说出了意外自己负责。

出乎意料的是,手术非常成功,但蒋介石毕竟年数已高,术后各种并发症防不胜防,最后在1975年4月5日上午在睡眠中离世。

蒋介石去世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确认遗嘱,事实上,蒋介石不止写过一次遗嘱,几乎都来源于蒋介石生前最爱写的日记。

第一次遗嘱是1922年,当时蒋介石决心南下护送孙中山时,曾将家事托给张静江,留下一封遗嘱。

第二次是在1938年西安事变时,蒋介石给宋美龄,蒋经国,蒋经纬和蒋国民留了三封遗书。

而第三次是蒋介石已经败退台湾以后,当时蒋介石已经84岁,在日记中留下了遗嘱性文字,大意是觉得自己时日不多,特别提到了一句话:“系我政党军同志以助我之心助彼完成光复大陆之共同使命也。”

同年年底,蒋介石夹在日记中的一张遗嘱提到要让严家淦继任总统,蒋经国任行政院长兼三军总指挥,党务由集体领导,这样就算交代完了身后事。

解决完遗嘱相关事宜,严家淦继任以后,立马着手办理蒋介石的丧事。按照蒋介石的想法,他们将其葬在了他早已为自己选好的地方:慈湖。

但其实慈湖只是蒋介石无奈之下不得已的选择,他曾为自己选了三个地方。

第一处是浙江奉化溪口镇,第二处是在溪口仁湖附近,第三处是在南京紫金山。

溪口是蒋介石的老家,死后想落叶归根是可以理解的。但蒋介石为什么在南京紫金山还选了一块地?

首先紫金山位于南京市东部,风水上被认为是龙脉所在地。更重要的是那里是他事业的起点,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蒋介石在此建立了自己的权力中心。

况且,紫金山附近还有中山陵,而蒋介石自视为孙中山事业的继承者,选择在紫金山安葬,也带有一种政治上的延续性和对孙中山的致敬意味。

蒋介石离开大陆前,还专门表达了自己对于这块吉地的想法:“我的陵墓要建得比中山陵要低一些,比朱元璋的明孝陵要高一些……”

但遗憾的是,这三块风水宝地都随着蒋介石的败退而成为他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年龄越来越大,事业上却没有半点进展,大陆发展的越来越好,而自己也越来越力不从心,最终他为自己选择了台湾桃园县大溪镇福安里村附近。

选这个地方主要是因为其与家乡溪口镇的景色十分相似,勾起了他的思想之情,他想起了浙江老家母亲王采玉坟庐“慈庐”,专门为此地取名“慈湖”以纪念母亲。

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只是选择按照浙江风俗让灵柩“浮厝”,始终没有正式安葬。甚至是蒋经国死前叮嘱身边人:其遗体不要入土为安,暂厝在大溪陵寝。待“光复”大陆后,将其运回浙江老家与母亲毛福梅合葬。

由此可见,无论是蒋介石还是蒋经国的心愿都是魂归故里,光复大陆。但如今的现实已经说明,蒋介石的愿望无异于是痴心妄想。

更何况,大陆人民根本不待见他,他死后,《人民日报》在报道其去世消息时所用的标题则是《蒋介石死了》,在评判蒋介石时,则用到了两个标鉴,一个是“反动派头子”,一个是“中国人民的公敌”。

回看蒋介石的一生,其实他的失败是必然的,他早就丧失了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本心,还想葬在中山陵,他根本不足以继承孙中山衣钵。

当蒋介石第一次留遗书时,确实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营救远在广州,身处险境的孙中山,当时孙中山被叛军包围,蒋介石的营救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永丰舰上,蒋介石陪孙中山渡过了艰难的42天,让孙中山很是感动,孙中山也对蒋介石从此信任。

危机度过后,孙中山授权给了蒋介石全部的海上指挥权,后来又令其承办黄埔军校。待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打败了对手汪精卫,成为了国民党实质性的最高领导人。

这时,蒋介石早就不是当年那个一心追随孙中山的无名小子,他上台第一件事,就是铲除异己,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事件”,屠杀共产党人。

同年12月,迎娶了宋三小姐宋美龄。并斥巨资为宋美龄修建行宫,但他这一行为可不是单纯是为爱昏了头,要知道,他上台离不开宋家在背后的支持。

但宋家也仗着他的势敛了不少财,到民国后期,蒋经国想大力整治腐败,但发现最大的蛀虫居然是自己的继母,不得不中止反腐。

蒋介石一生信奉“攘外必先安内”,可是他连自己家的事情都解决不好,更何况其他?

再看现在的局势,蒋介石死后,蒋经国仅统治台湾13年就去世了,蒋家第三代后继无人,蒋家王朝在台湾的政权已经覆灭,甚至如今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地位都已经式微。蒋介石反攻大陆,魂归故里的计划终成泡影。

信息来源:蒋介石之死与1969年车祸 白木 周洁 2000.10

来源:夏医生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