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醉翁亭记行书卷》赏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4 09:07 2

摘要:这幅作品创作于1537年,时年文徵明67岁,正值其艺术创作的盛年。全卷纵47厘米,横1500厘米,以大字行书书写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 ,单字径约10厘米 ,气势磅礴,在文徵明的书迹中也属罕见。

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文徵明的《醉翁亭记行书卷》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是国家一级文物 ,承载着深厚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这幅作品创作于1537年,时年文徵明67岁,正值其艺术创作的盛年。全卷纵47厘米,横1500厘米,以大字行书书写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 ,单字径约10厘米 ,气势磅礴,在文徵明的书迹中也属罕见。

从笔法上看,此卷融合了黄庭坚的凝重与王羲之的飘逸 。文徵明侧锋取势与中锋行笔交替使用,线条丰腴遒劲 。起笔多藏锋,行笔以中锋为主,收笔利落,如“铁画银钩”,兼具骨力与弹性 。在“林壑尤美”中,“壑”字的撇捺犹如刀削,刚劲有力;而笔画的提按分明,使得粗细对比强烈,如“酿泉为酒”中,“酿”字右部厚重顿挫与左侧细劲形成鲜明的张力 。同时,牵丝引带自然,灵动使转,如“太守宴也”四字间笔势连绵,体现了“吴门书派”对意态生动的追求 。

结体上,圆润中见险绝 。字形略向右上欹侧,如“蔚然深秀”,却通过重心的巧妙把握保持稳定 。文徵明还在内聚紧凑的中宫与舒展的长画之间形成对比,创造出疏密匀称、平正中略事欹斜的结体效果 。作品中多处可见章草笔意,如“来”“饮”等字的末笔波磔,呈现出古朴超尘的风神 。

在章法布局方面,字与字虽连接不多,但气息贯通 。字形大小错落,疏密对比强烈 。整幅作品近500字,却疏密有致:首段“环滁皆山也”庄重开篇,奠定沉稳基调;中段宴游场景笔势渐趋奔放,生动展现出文中的欢乐氛围;尾款“徵明”二字含蓄收束,余韵悠长 。通过笔画的粗细轻重、墨色的浓淡干湿,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感,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

文徵明选择书写《醉翁亭记》,既因对宋代文风的推崇,也借文中的山水之乐抒发自己的情怀 。此时他仕途坎坷后归隐吴中,笔墨间流露的从容淡泊,正是其心境的写照 。此作曾被清内府收藏,卷首尾钤有乾隆、嘉庆、宣统三朝御玺,录入《石渠宝笈》,足见其艺术价值之高 。

《醉翁亭记行书卷》不仅是文徵明个人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明代书法的杰出代表。它突破了明代馆阁体的束缚,融合了宋人豪放与晋唐韵致,对晚明董其昌乃至清代碑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每当欣赏这幅作品,都仿佛能穿越时空,与文徵明对话,感受他在笔墨间倾注的情感与智慧 。如果你也热爱书法,不妨细细品味这幅佳作,领略其中的无穷魅力 。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