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我国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实现1亿摄氏度稳态运行1066秒,这一突破使中国成为全球首个跨越"亿度千秒"技术门槛的国家。与此同时,中核集团牵头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已扩容至33家单位,涵盖国家电网、东方电气等核心央企,明确"2045年示范
2025年3月,我国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实现1亿摄氏度稳态运行1066秒,这一突破使中国成为全球首个跨越"亿度千秒"技术门槛的国家。与此同时,中核集团牵头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已扩容至33家单位,涵盖国家电网、东方电气等核心央企,明确"2045年示范发电、2050年商业应用"战略目标。
1. 中国技术路线图
- 2025-2030年:建成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攻克超导磁体小型化技术
- 2030-2035年:完成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建设,实现氘氚燃烧稳态运行
- 2045年:建成全球首个聚变-裂变混合示范堆,发电功率达100万千瓦
2. 核心突破点
- 超导磁体系统:东方电气12特斯拉级磁体实现全球最高磁场强度(ITER标准为11.8特斯拉)
表一1-5家核心供应商
表二6-10家核心供应商
1. 全球市场规模
- 中信证券测算:2035年全球聚变设备市场达2.26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5%
- 核心增长领域:超导材料(28%)、热工设备(19%)、诊断系统(15%)
2. 技术攻坚清单
- 能量增益:Q值需突破10倍阈值(当前最高纪录为美国NIF装置的1.5倍)
- 材料寿命:第一壁材料需承受14MeV中子轰击10万小时
- 系统集成:超导磁体与真空室模块协同误差需<0.1mm
本文数据综合自:
-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5核能技术白皮书》
-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EAST实验报告
- 浙商证券《可控核聚变产业深度报告》 等公开数据整理
互动模块:
您认为中国能否在2050年前实现核聚变商业化? 欢迎评论区讨论
1.完全可能 2.还需10-20年 3.技术障碍太大
来源:有趣的科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