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岁高僧虚云返乡遇见母亲转世,一句话让众人动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8 11:14 1

摘要:注: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本文资料来源:《虚云和尚年谱》《近代佛教高僧传》《虚云法师语录》等古代典籍。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本文资料来源:《虚云和尚年谱》《近代佛教高僧传》《虚云法师语录》等古代典籍。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缘起缘灭,世间万物皆如幻影,唯有正觉方能超脱。"

《虚云和尚年谱》中记载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奇遇:九十九岁高龄的虚云和尚返回福建故乡,竟然遇到了一个自称是他母亲转世的小女孩。

这场跨越生死的相遇,引发了怎样的感人故事?

面对"母亲转世",这位一代高僧又说了什么话让在场众人为之动容?生死轮回间的这场奇遇,隐藏着何等深刻的佛法智慧?

公元1939年,日寇入侵,战火蔓延。在这个国家危难之际,虚云老和尚应闽南佛教信众邀请,从云南千里迢迢回到福建弘法。

这一年,虚云和尚已经九十九岁高龄,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步履稳健,完全看不出是将近百岁的老人。

虚云和尚出生于福建莆田,母亲王氏在他出生后不久就离世了。

他幼年丧母,由祖母抚养长大。这次回乡,虚云和尚除了弘法,还有一个心愿,就是祭拜多年未曾祭拜的母亲坟墓。

一日清晨,虚云和尚在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内讲《金刚经》。殿内香烟缭绕,信众盈满。老和尚讲经时声音洪亮,气息绵长,听者无不钦佩。

讲经过后,众人纷纷离去,只见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人牵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站在殿外,似乎在犹豫要不要进来。一位小沙弥见状,上前询问:"施主有何事?"

妇人低声道:"我想见见虚云大师,有点事情请教。"

小沙弥将此事告知了虚云和尚,老和尚欣然应允。妇人带着小女孩走进大殿,向虚云和尚恭敬地行礼。

"阿弥陀佛,施主有何事相询?"虚云和尚慈祥地问道。

妇人看了看身边的小女孩,有些局促地说:"师父,我家这孩子从三岁起就说些奇怪的话,说她前世是个富家太太,还说她是师父您的母亲..."

虚云和尚听后微微一怔,目光落在小女孩身上。小女孩看起来很普通,穿着简朴的蓝布衣裳,扎着两个小辫子,唯有那双眼睛格外有神,正专注地看着虚云和尚,眼中流露出一种异样的亲切感。

"小施主,你为何说你是老衲的母亲呢?"虚云和尚和蔼地问道。

小女孩不怯场,声音清脆地回答:"师父,我梦中常常看到一个大宅子,我住在那里。我生了一个儿子,他出生时右臂上有一块紫色的胎记,形状像半月。"

虚云和尚的眼神微微变化,但很快又恢复平静。他示意小女孩继续说。

"我还记得,"小女孩继续道,"我住的房子后面有一片竹林,窗外有一棵大槐树。我的丈夫姓萧,是个读书人,常常外出应试。"

一旁的妇人补充道:"师父,她从没去过福建莆田,也不知道您的家世,却能说出这些事情。我们都很困惑,所以特地来请师父开示。"

虚云和尚听着,手中的佛珠不停地拨动,只是眼神越来越深邃。

"你还记得什么?"虚云和尚轻声问道。

小女孩想了想,说:"我记得我死前,手上戴着一对翠绿色的玉镯,那是我母亲留给我的嫁妆。我死后,那对玉镯被埋在我的棺材里了。"

虚云和尚的手停顿了一下,佛珠静止不动。寺中的几位年长比丘互相看了看,他们都不知道这些往事,但从虚云和尚的反应看,小女孩说的似乎都是真的。

"师父,我还记得,"小女孩眼睛亮亮的,"我死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看着我儿子长大。我死后的魂魄曾在家中停留了很久,看到我的婆婆抚养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很聪明,七岁就能背诵《三字经》和《百家姓》。"

虚云和尚轻轻点头,这也是事实。他七岁时确实在祖母的教导下学习了这些启蒙经典。

寺院的住持双手合十,惊叹道:"阿弥陀佛,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因缘啊!"

虚云和尚请小女孩继续说,小女孩又道:"我还记得,我家的祠堂里有一幅画像,是我公公的画像,画像前常年点着一盏灯..."

随着小女孩说出越来越多只有虚云和尚家人才知道的事情,寺中的僧人和信众都面露惊讶之色。这些细节如此具体,如此准确,难道真的如佛法所说,有"转世"之事?

周围的人开始议论纷纷,有人感叹因果不虚,有人谈论这正是佛法中所说的"轮回转世",更多的人屏息关注虚云和尚将如何面对这位"母亲转世"的小女孩。

气氛逐渐凝重,所有人都等待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开口。虚云和尚沉默良久,目光中流露出复杂的情感,他缓缓起身,向小女孩深深一拜。
虚云和尚向小女孩深深一拜后,缓缓直起身体,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平静地说道......

"多生多劫的缘分,今日得见,是老衲的福报。但今日我是僧,你是俗,恩情已断,缘分已了,望你今生精进修行,不再执着过往,早日脱离苦海。"

这一席话说得平静,却字字千钧。在场的人都被虚云和尚的态度所震撼,他既没有否认小女孩的前世记忆,也没有沉溺于亲情的执着中,而是以佛法的智慧,指出了更高的修行之道。

小女孩听后,眼中先是流露出不舍之情,但随后似有所悟,也向虚云和尚恭敬地回礼。她轻声说道:"我明白了,师父。"简单的回应却透露出超越年龄的领悟。

一旁的妇人眼中含泪,问道:"大师,那我女儿该怎么办?这前世的因缘..."

虚云和尚微笑着回答:"施主无需忧虑。前世因,今世果,皆是佛法自然运作。这孩子与佛法有缘,不妨让她诵经礼佛,广种善因。"

虚云和尚随后为小女孩和她的母亲讲解了佛法中"缘起性空"的道理。他说:"众生轮回六道,如车轮转动,无有止息。我们今生相遇,是前世因缘;相遇之后,各有各的路要走,这也是因缘法则。"

《楞严经》中曾言:"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虚云和尚解释道,我们所执着的亲情,不过是一期生命中的缘分,而非恒常不变的实体。

"老衲幼年丧母,一生思念。今日相见,却已隔世为人。人生如梦,百年瞬息。"虚云和尚的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感慨,但更多的是超脱,"《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的相遇如电光石火,须臾即逝,但佛法的智慧却可永存心间。"

听到老和尚这番话,在场的僧众和信徒无不动容。有老信徒泪流满面,感叹道:"大师不愧是大师,面对如此情境,还能如此超脱!"

虚云和尚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佛教中"看破"与"放下"的智慧。看破不是否认现实,而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放下不是冷漠无情,而是超越有限的情感,达到无限的慈悲。

事后,寺院的典座比丘好奇地问虚云和尚:"师父,那小女孩说的都是真的吗?她真的是师父前世的母亲?"

虚云和尚微微一笑:"真与假,不过是世人的执着。那小女孩说的事,确是老衲家中往事,外人无从得知。但无论真假,对修行人而言,皆是观照无常、体悟空性的机缘。"

这次奇特的相遇后不久,虚云和尚特地为那位小女孩及其家人举行了一场庄严的授戒仪式,为他们授了五戒,引导他们步入佛门修行之路。小女孩后来也成了一位虔诚的佛教居士,终生行善积德,被当地人尊称为"善心菩萨"。

在《虚云法师语录》中,他曾这样记录这次奇遇:"人生如梦,转眼百年。今日得见亲娘转世,既是宿缘,亦是提醒:修行人当放下一切执着,一心向道。生死轮回中,唯有觉悟方能超脱。"

虚云和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佛陀所说的"缘起性空"之理。一场跨越生死的相遇,在老和尚的智慧指引下,变成了一次生命的顿悟和提升。正如《华严经》所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这段超越生死的奇遇,也成为佛教界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人们从中感受到了佛法的无边智慧和高僧的非凡胸怀。

来源:张垣丫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