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8日上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胡明在会上通报了2024年全省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情况。2024年全省安全生产实现“四降三无”,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
3月28日上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胡明在会上通报了2024年全省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情况。2024年全省安全生产实现“四降三无”,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6.3%、11.4%、22.7%、6.5%,无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无重大消防火灾事故、无重大森林火灾事故。防灾减灾救灾实现“三个下降”,自然灾害受灾人口、倒损房屋和直接经济损失与近5年均值相比,分别下降59.3%、66%、36.6%。
坚持多元共治,完善“全链条”安全责任体系。一是“明责”。动态更新“三管三必须”责任清单,厘清省直45个部门256项安全生产职责。二是“盯责”。严格刚性约束,建立完善考核巡查、预警提示、警示约谈、挂牌督办等工作机制,指导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整治消除重大风险隐患。三是“问责”。强化“隐患前追+事故后追”,责任倒查159人,省级挂牌督办事故7起、提级调查4起。
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全覆盖”督察检查体系。一是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开展安全生产督察。聚焦安全生产责任措施和全局性重点工作落实,完成首轮2批对6个市和2个省直单位的督察。二是以省安委会名义开展季度安全生产督导。聚焦专项治理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压茬推进5轮全覆盖指导服务,治理隐患6692项。三是省安委办会同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常态化开展明查暗访。“一竿子插到底”突击抽查,强化真督实查、压茬推进、闭环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构建“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 围绕全领域覆盖、全链条管控、全过程监管,提升“最先一公里”安全预防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化解能力。 一是深入分析研究近9年事故特点,绘制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一张图”。 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为牵引。实施矿山、危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37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督促整治重大事故隐患1.9万项,推动企业设备设施和生产工艺改造9.8万项。紧盯群众身边的安全风险,开展消防安全除患攻坚和电动自行车、城镇燃气等“全链条”整治,消除隐患56.5万项。加强本质安全建设。关闭退出、整合重组、升级改造矿山29座,“一库一策”治理“头顶库”31座,销号尾矿库3座。全省39家化工园区均实现安全风险等级达标,现有10家硝化企业全部完成自动化改造。制定工贸行业安全生产30条硬措施,实施电焊机“加芯赋码”,接入焊机数据4.5万余台。
坚持高效协同,打造“一体化”应急指挥体系。 一是搭建高效协同指挥平台。推动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建设。整合设置省安全生产委员会、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深化部门配合、条块结合、军民融合、区域联合、资源整合,凝聚“全领域”工作合力。
二是建成“可视化”调度系统。建成视频指挥调度系统,接入水利、气象等21家部门33个业务系统,整合126万路视频监控资源,常态化开展可视化拉动练兵,基本实现了灾害现场“看得着”“听得见”“喊得到”。
三是贯通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初步建成以指挥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窄带无线通信网为依托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配置卫星通信车2辆、应急前突车11辆、无人机平台11套,卫星固定站和便携站等通信设备3000余台、天通卫星电话3600余部,提升“三断”极端条件下的通信保障能力。
坚持科技赋能,健全“多层次”支撑保障体系。一是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立足大震巨灾、“三断”等极端复杂困难情况,争取中央国债资金12.78亿元,省市县配套资金5亿元,开展预警指挥、航空应急、基层防灾、工程抢险项目建设。
二是充实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安全生产类专业救援队伍126支、自然灾害类214支,区域应急救援基地5个、航空应急救援基地2个、水上工程救援基地1个,配发基层抢险救援装备6.92万套。
三是强化安全风险智能监测。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成城市生命线、尾矿库、危化品、油气长输管道、烟花爆竹仓储企业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监测系统,高效响应处置各类预警48.5万余次。
坚持机制牵引,形成“全过程”灾害应对体系。 关口前移防控重大涉灾风险,明确省市县乡四级防汛包保责任人1.7万余名、城市防汛排涝责任人4200余名,纳入省应急指挥平台统一管理,实现一键呼叫,灾害预警和临灾“叫应”直达基层。 高效处置黄山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全力应对长江、淮河流域性洪水。项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有力确保了干支流堤防、水库等重点防洪工程安全,确保了交通、电力等重要基础设施运行安全,确保了灾区安定和社会大局稳定,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基层导向,织密“全社会”共建共治体系。一是推动基层应急组织建设扩面提速。围绕“事有人管、活有人干、责有人担”,开展建设试点、专题调研和研讨交流,全省1522个乡镇、街道均明确了应急管理职能机构。 二是深入基层开展应急科普宣传。锚定“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将安全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融入日常、抓在平常,培训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94.4万人次。强化应急科普宣传,创新实施“案例教育法”,制作警示教育案例800余例。打通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应用覆盖全省的21万台应急广播终端,实现应急信息直达乡村街道,直接传入千家万户。 三是持续推进地方性法规制度建设。修订实施《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强化重点行业领域、新兴领域、高风险作业活动安全监管和重拳打非治违的法治措施。以省政府令发布《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
胡明介绍,2025年,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将聚焦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以实施本质安全提升工程为主线,坚持预防为主,坚持固本强基,改革创新推进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三个往前赶”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一是着力提高“防”的质量。协调推进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域水患治理工程、城乡安居工程。聚焦“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强化源头管控、设备更新、科技赋能、工程治理,“一行业一策”实施本质安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校车、公交车辆、公共场所、厂房火灾、水上交通等专项整治,严防安全生产风险向社会领域延伸。
二是着力强化“救”的能力。聚焦“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深化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职能整合,强化“全灾种”统筹应对。推进省市县应急指挥部体系和通信系统建设,开展新一轮应急预案修订。聚焦“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对标“三断”等极端条件下的实战需求,紧抓增发国债等政策机遇,加大航空救援、水域救援、人员搜救、应急通信、工程抢险等先进专业装备配备力度,健全救灾物资快速调拨投送机制。
三是着力夯实“稳”的基础。制定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构建“综合+专业+社会”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大力推进安全宣传“五进”活动,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
四是着力增强“新”的动力。坚持以实战需求为导向、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智能化等急需领域,加快科技攻关和先进技术装备应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应急管理新质战斗力。
五是着力加大“法”的保障。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加快推进应急管理领域急需法规标准制修订工作,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和包容免罚的关系,统筹好严格执法和指导服务的关系,助力企业安全发展。
来源:中国交通广播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