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运诗集《银杏的风采》不乏好诗,许多优秀诗歌展露着诗人的情感和才华,一颗诗心在文字中荡漾,能够比拟银杏的风采,今特选三首,以作解读,分享感受。先看第一首:
格命草评诗
荐赏
游运诗集《银杏的风采》不乏好诗,许多优秀诗歌展露着诗人的情感和才华,一颗诗心在文字中荡漾,能够比拟银杏的风采,今特选三首,以作解读,分享感受。先看第一首:
我在读你
你的眼睛深不可测,就像桃花潭水
而我是一支篙,只能轻轻地
轻轻地浮在表面。我相思的小船
总是无法抵达你内心的彼岸
你的柳叶忽舒忽展,似乎闪动着一点心事
你长长的眼睫好像垂挂着一点思恋
但不能确定是否与我有关
我觉得,你脸上有一片思索的云
但不知你在思索什么样的人
你紧闭的嘴唇里有一朵神秘的花朵
我觉得会在我静谧的内心悄悄复活
有时,我会读你的背影
我远远地望着你
直到你的背影随着傍晚的霞光消失
我终于读出一点味道:
我们将会有一次心波的邂逅
我会让思念涉水而过
去亲吻你内心的甜蜜和烦忧
在时光的诗行里,送你一片温柔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且浪漫的爱情诗,诗人读这位爱恋之人,情感如细波一样连绵起伏,不停撞击着读者的心。此诗动人的旋律与情感的扩散,或能与徐志摩的《我等候你》相提并论。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情绪感知力甚至比肩徐,诗中写了我对你的爱恋,写了你对某人的思恋,写了我幻想我和你的甜蜜爱情,每一个片段都散发着温柔。诗人在抒发情感和刻画人物方面,以细腻灵动的笔触将人和情写得鲜活,极具可读性,仿佛让读者都沉浸在恋爱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诗歌感染力。
先从诗题说起,“我在读你”,可以看作是一个进行时态。而诗人读的方式是通过“你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丝一毫的变化都是情绪的流露,所以,诗人刻画人物的点很准很鲜活。
诗人把“你的眼睛”比作桃花潭水,引用古典意象,只为进一步强调前面“你的眼睛深不可测”的感觉,让读者更加具体地感受到这种深不可测,并使得诗中这个你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将我比作一支篙,轻轻地浮在水面。你在水底,我在水面,这种距离感,让爱的人总是想靠近。如此书写,更是情感的一种宣泄。这句“我相思的小船/总是无法抵达你内心的彼岸”,通过小船和岸这两个意象组合,将你我之间的距离更加彰显出来。小船无法抵达岸,就是我的爱始终无法传递到你的心。这部分书写的是我对你的爱恋。
接着,诗人写出了诗中你对某人思恋,而这个人不是我。这次,诗人是通过你的眉目来书写你的情的。这句“你的柳叶忽舒忽展,似乎闪动着一点心事”,用柳叶舒展暗示你眉散发的思愁,这同样是古典意象的借用,以点写面,将一位思君之人写得生动。再看这两句“你长长的眼睫好像垂挂着一点思恋/但不能确定是否与我有关”,诗人从眼睫中看出你的思恋,很显然,与我无关,因为近在眼前,还垂挂思恋,那必定不是对眼前之人的思恋。接着看这两句“你脸上有一片思索的云/但不知你在思索什么样的人”,你的思索,引起了诗人的好奇,那种不被爱的滋味肯定是有的,但是,诗人却表现得静谧,这或许才是真爱的表现。且看下文。
“你紧闭的嘴唇里有一朵神秘的花朵/我觉得会在我静谧的内心悄悄复活”,这次诗人读的是你嘴唇神秘的花朵,而且会在我静谧的内心悄悄复活,这像是在书写对爱的渴望,复活意味着爱的发生,这或许只是单方面的浪漫和幻想。虽然书写了爱情的不易,但是,诗中我的稳定情绪,让爱恋始终保持着美妙的感觉。
接着,诗人开始读你的背影。从远望到你消失在傍晚的霞光,最终读出了一点味道,即“我们将会有一次心波的邂逅”,由此来看,我们的爱是在幻想中实现的。虽然不能面对面解爱的渴,但是心波的邂逅,会让我们擦出爱的火花。接下来,诗人写“让思念涉水去亲吻你内心的甜蜜和烦忧”,这是站在爱的人的角度在考虑,用思念的亲吻去化解你的不良情绪,这就是真爱的表达。明知你爱的人不是我,还坚持关怀,虽然爱得有些一厢情愿,但这就是真爱。最后写“在时光的诗行里,送你一片温柔”,以诗行送温柔,表现出唯美浪漫的爱,这是爱的最高表现形式,因为这是温暖人心,抵达灵魂之爱。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已经知晓,这是两场单纯地相思。我的相思充满了爱的唯美和浪漫,你的相思满是烦忧。果然是先爱的人“输”了。诗中表现了你我爱的矛盾,仿佛只能通过幻爱来调和,这有点类似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所以,我读你,就是读自己温柔的心境,读自己藏在心底的喜欢。
最后,从创作上来看,这首诗的结构紧凑,节奏起伏,虽然爱的小船没有靠岸,正因为如此,爱的震荡不断,传情达意写得鲜活有触感。诗人多次运用古典意象,使得诗歌隐约透着一股徐志摩式的爱情风。拟人和比喻修辞的运用,让诗人的情感表现更加深刻,同时,加强了诗的艺术性。在情感的推进中,诗人更是写得细腻且灵动。读完这首诗,仿佛让人久久停留在那片温柔里,回味无穷。再看第二首:
山乡晨风
一场雨把暑热收拾干净
云层在增长,压住了风的速度
芬芳从山顶而来
走错了方向
在崎岖的小路上停下脚步
山野被花香感染
绿色的禾苗摆动起来
使劲把青春留住
小溪的去向与风相反
清脆的声音,显得自我
与风各走各的路
一切都在沉默
寺院、学校、村落
一切都在动摇
树叶、经幡、花朵
只有一声狗鸣
把整个山村激活
诗人写山乡晨风,所见所闻即发即得,每一处对山乡景物的描写都加入了人的情绪,拟人化的表达,让整个山乡变得活泼起来。从诗人的取景素材来看,山乡能让人兴奋之处在于它的动摇,而非它的沉默。诗人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比如雨、云、花香、绿禾、小溪、风、狗等,这些在诗人看来都是动摇的,它们的存在,让山乡有原始的生命力。而寺院、学校、村落、人,这些人文意象则沉默了,给人一种“按下暂停键”的感觉。由此来看,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自然之物总归是最有生气的。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乡写得活灵活现,灵气十足,处处展露着生机,不免让人产生向往之情,如此有生命力的地方,是能够滋养人的。
先看第一节开头,写雨、云、风意象组合,在被雨淋过后,山乡变得凉爽,焕然一新,诗人用“收拾干净”来形容这一切,更表现了雨的灵动。云层的增长,压住风速,一个“压”字用得传神,这碰巧的事写出了几分人世之味,风仿佛被云打压一样。接着写花香的出走路径,从山顶而来,因为走错方向在崎岖的小路停住,整个山野香起来了。这里运用拟人手法,表现的是花香的传播之广,因为走错方向,反而发挥更好的作用,有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妙用。这显得花香浓烈,从侧面表现了山乡的自然之趣和美。再是写绿色禾苗,摆动着使劲把青春留住,人格化的禾苗有了自己的想法,以绿代表青春,用“使劲”一词,把禾苗写得活泛、有主张。以青春之境来表现禾苗的愿望,体现了人和物的生命向往。第一节的自然书写,似一幅动态画,把山乡写活,写出了生命美感。
再看第二节,前三行表现小溪的自我,去向与风相反,与风各走各的路,体现了不拘一格的个性,加之清脆之声的听觉描写,更是加强了小溪对自我的坚定。小溪与风的矛盾书写,恰恰反映了一种生命独立的倾向,敢于走自己的路,不随大流,这是溪与风,动态意象之间的较量。诗人赋予小溪思想性,隐约在暗示着什么。
接着是关于沉默的一切和动摇的一切。“寺院、学校、村落”,这些与人有关的人文意象变得沉默,仿佛暗示了一种生命的呼吸,从人类的角度反映了山乡苏醒前的清静。而“树叶、经幡、花朵”,这些都在动摇,这是生命繁荣景象的象征,静与动的交织是最打动人心的,能勾起对山乡的向往之情。最后写“只有一声狗鸣/把整个山村激活”,狗的叫声起,说明有人在活动,山村被激活,实际上也包括“劳作”的激活,这是一场生命活力的转化。
这首诗的明线展现的是山乡自然景物的动态之美,暗线则是山乡不受外界干扰的质朴本色。全诗通过“净”“动”“醒”这三者鲜明对比,在沉默与动摇中,表现的是生命的韧性和强劲。诗人记录这一切的发生,只是默默欣赏体味,以无欲之心尊重自然,不占有,不索取,保持理性,这本身就是高境界的体现。诗人用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书写山乡,通过反差,把山乡的独立于世表现得淋漓尽致,意味悠远。最后看第三首:
雾凇
雾和树耳语,说着说着树就白了
雾停了,树白发苍苍
雾唤醒太阳,太阳与树握手
雾悄悄溜走
雪地上,蓝天下,树丛中
来来往往,走着几个红衣女子
一串脚印,连接白茫茫的凇
.
风与太阳同谋
梳理着树的银丝秀发
几片云朵在树枝上徜徉
此时,天之蓝和地之白
格外分明
田野间
一个黑衣老人望着白茫茫的大地
像一座快乐的雕塑
丰收——在他眼中闪现
在欣赏这首诗前,先简单介绍下雾凇:一种自然现象,俗称树挂,是指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迎风面上,或空气中的饱和水汽直接凝华而形成的乳白色不透明的冰晶物。而这首诗中所提的雾凇的形成属于前一种。诗人采用人格化的写法,把雾凇的形成写得形象具体且有韵味,通过艺术化的表达和人格化的互动,让雾和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造成戏剧化的视觉冲击。诗中的互动和剧情创意,皆源于诗人敏锐的感知力和想象力,灵感的激发和意象的延伸让诗歌的主旨进一步拔高,最后的丰收在黑衣老人眼中闪现,预示着对来年美好的展望。这首诗或可称为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有机结合,互为表现的典范之作。
在第一节中,前四行都以“雾”开头,形成铺排的语势,其中运用拟人手法,将雾的状态写得惟妙惟肖。先写“雾和树耳语,说着说着树就白了”,仿佛雾有魔法一样,而当雾停的时候,树已白发苍苍,用具象化的手段展示雾凇的形成,加强了读者对雾凇形成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这种巧妙的转换手法,是诗人敏锐洞察的结果。诗人非常擅于利用意象间的联系,营造画面感。再比如“雾唤醒太阳,太阳与树握手”,也是利用自然的变化,人格化地表现自然意象间的相互作用。最后写“雾悄悄溜走”,暗示雾已消散,雪地上,蓝天下,树丛中有红衣女在穿梭,欣赏雾留下的美景。“一串脚印,连接白茫茫的凇”,诗人用一串脚印将雾和凇做了最后的链接,仿佛是点题的暗语,在语言结构设计上,让色彩搭配甚是巧妙。
在第二节中,“风与太阳同谋/梳理着树的银丝秀发”,风吹日晒,诗人说成是梳理,让树的银丝秀发显得妩媚动人,又有了别样的风韵,这也是非常吸引观赏者注目的景致。接着,诗人写云朵在树枝上方徜徉,天之蓝和地之白格外分明,说明雾已散尽,天地间一片晴朗。这一节的景象与第一节的景象同样形成鲜明的对比,迷雾散开,天地响晴,这是好征兆,无形中在人的内心投射了希望,以实写虚,为下文的丰收埋下伏笔和心理暗示。诗人最后的落脚点在田野中黑衣老人身上,将其比作快乐的雕塑,一方面晴空会让人的情绪变得高涨,态度会更加乐观,另一方面是白茫茫的大地,一个黑衣老人,是对雪景的刻画,更是瑞雪兆丰年的隐喻,老人内心能不快乐吗?
诗人最后落笔在丰年上,这是民众最朴素的愿望,都希望来年会有个好收成,好光景。所以说,此诗主题鲜明,立意深远。完全取决于诗人艺术的转化和思想的高远。朴实无华的语言背后,埋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人借助意象间的联系,让思想得以彰显,诗歌充满了正向的力量。此诗的创作手法和情感转换,让诗歌的景与情互为照见,是值得细品学习的。
诗人游运的这三首诗韵味和创意各不相同,都显示出创作的真诚和对生活的热情,值得推荐。因篇幅有限,欲要阅读诗人更多优秀作品,建议购其诗集《银杏的风采》,必定会带来耳目一新的读诗体验。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游运,四川广汉人,现居成都。出版有现代诗歌集《花的变奏》《沉默的云》《另一种视觉》等,格律诗词集《诗词别韵》《游运诗词选》等,著有《银杏的风采》《中华哲理诗词300首译解》《中华诗词100首白话翻译与解读》等。
来源:读睡诗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