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05电影网专稿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法西斯主义阴霾笼罩全球,人类文明面临空前浩劫。中国等50多个国家的人民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和反军国主义统一战线,以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取得了正义战胜邪恶
1905电影网专稿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法西斯主义阴霾笼罩全球,人类文明面临空前浩劫。中国等50多个国家的人民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和反军国主义统一战线,以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取得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自由战胜奴役的伟大胜利!
在这场全球性反思中,电影频道即将播出的荷兰电影《被遗忘的战役》,以一场鲜为人知的战役为切口,用三条普通人的命运线,撕开了宏大叙事的面纱,直指战争最残酷的真相。
1944年秋冬的斯海尔德河战役,是诺曼底登陆后盟军夺取安特卫普港的关键一战。
那年9月,盟军必须尽快扫除驻守在斯海尔德河出海口的德军,以开放安特卫普港来改善盟军的补给物资供应。自从盟军在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后,英国第2军团已攻入低地国家,并占领布鲁塞尔与安特卫普,其中后者的港口设施未被完全破坏;可是占领安特卫普后英军攻势缓慢下来,当时德军仍控制斯海尔德河口。
只要德军仍控制河口,盟军船只便无法抵达安特卫普。10月,夺取斯海尔德河口地区的战役开始。
影片聚焦的正是斯海尔德河战役的最后一战——解放瓦尔赫伦岛。这是位于荷兰泽兰省斯海尔德河口的岛屿,是德军强力固守的要塞,盟军和德军在此进行了惨烈的战斗......
影片开始于这座荷兰沿海城镇泽兰,饱受摧残的人们在听到盟军将要跨越边境来帮助他们时,看到了战争结束的希望。
仍在管制此地的德军。他们像是濒临死亡前受了刺激的野兽一般,变得更加残暴,对当地的百姓持续进行压制。
故事从分属不同阵营的三个年轻人展开,一名英国滑翔机飞行员、一名在德方战斗的荷兰男孩和一名荷兰女性抵抗成员。他们的选择不同,但却拥有同一个目标:重获自由。
荷兰女孩特恩的故事始于弟弟德克的冲动反抗:一块砸向德军卡车的石头,引发三名德军士兵的死亡,也让她被迫卷入抵抗运动。
从藏匿弟弟到目睹其被处决,从偷取德军潮汐地图到孤身传递情报,她的转变揭示了战争对平民的撕裂——“没有英雄,只有被逼入绝境的求生者”。
这条线映射了荷兰抵抗组织的真实困境:据统计,斯海尔德河战役导致2283名平民丧生,而他们往往被历史忽略。
想要改变命运的荷兰男孩斯塔福伦是影片最具争议的角色,他家境贫困,为了改变生活选择加入德军部队,在一次混战中死里逃生后被上级派到泽兰做文书工作。
当福伦目睹同僚虐杀无辜百姓、被迫参与处决行动后陷入道德深渊。最终,福伦从一名德国军官的手中救下特恩时,被枪击中。
在生命的尽头,他流下了眼泪。一个被战争异化的灵魂,在此刻得到了救赎。这一角色呼应了真实历史中约2.5万荷兰人被迫加入德军的群体性悲剧。
英国滑翔机飞行员威廉,是军队长官的儿子。威廉对战争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渴望战场立功的他瞒着自己的父亲加入了先遣部队,在飞往荷兰的途中迫降在泽兰。
他需要到岛的另一边与大部队汇合。威廉身边的战友接连死亡,他对战争所有的想象瞬间幻灭。片中他划着气垫船穿越沼泽加入加拿大部队的段落,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战争的无序与个体的渺小。
整部影片色调灰暗压抑,灰突突的天空、泥泞的战场、闭塞的室内场景,拒绝一切对于战争浪漫化的渲染。
导演马蒂耶斯·范·小海因根通过用手持摄影,拍摄出摇晃的战争场面,消解战争过程的戏剧性,强化它所带来的窒息感。
与此同时,导演加入了许多“特别”的桥段,体现战争的残酷无情。一位双腿截肢的德国军官,对着漆黑的夜空呼出了最后一口气,随后开枪自杀。在没有任何背景音乐和其他声音的衬托下,这声枪响震耳欲聋。
当本应彼此为敌的威廉与斯塔福伦在战场上相遇时,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开枪。两人在沉默中看着彼此,似乎看到了他们眼中共有的绝望,最后在沉默中转身离开。敌我界限在他们面前崩塌,只剩下同为战争牺牲品的共鸣。
1944年11月7日,瓦尔赫伦岛获得解放,盟军船只已可抵达安特卫普港,可以对德军展开最后的攻势了。影片结尾出现了这样三组数字——共有3231名盟军、4250名德军,以及2283名平民丧生。
《被遗忘的战役》这部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沉重历史的角度:镜头对准了每一个被战争碾碎的普通人。正如片中那幅决定战局的潮汐地图——它由平民传递、士兵用生命保护,最终铺就的不仅是军事胜利,更是人性在绝境中的微光。
在世界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这部电影提醒我们:和平的基石,正是无数“被遗忘者”的挣扎与觉醒。
“铭记历史是为了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和平。”
3月28日13:45,电影频道将播出《被遗忘的战役》,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来源:1905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