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0岁的钟南山,两岁时差点被日寇投下的炸弹掩埋,而如今他以国家功勋的身份,在天安门城楼上,凝视着钢铁洪流般的中国军队。
90岁的钟南山,两岁时差点被日寇投下的炸弹掩埋,而如今他以国家功勋的身份,在天安门城楼上,凝视着钢铁洪流般的中国军队。
从瓦砾堆中的婴孩到阅兵台上的「国之南山」,钟南山本人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见证:被侵略的苦难、抗争的血性、复兴的底气,尽藏于他挺直的脊梁中。
钟南山的父亲曾经是厦门的一个贫农,由养父的五弟养育,之后辗转去上海学医。
1936年,钟南山生于南京市第一区中央医院,也就是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这里曾经是他的父亲任职儿科医生的地方,因为医院在钟山之南,所以孩子取名钟南山。
1937年冬,日军炸弹撕裂南京城,南京大轰炸来了,不到2岁的钟南山被埋在自家房屋废墟下。
当外婆徒手刨挖废墟,指甲剥裂鲜血淋漓,找到钟南山的时候,他脸都紫了,再晚一刻就没了。
这位外婆是勇敢的,她可能也没想那么多,只是想救下自己的外孙,但她可能不知道,从废墟中扒出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生命,更是一个民族不灭的精神火种。
之后钟南山举家逃难贵阳,新家再次被日机轰炸,全家人只能挤在漏雨的破屋,靠咸菜腐乳果腹,钟南山回忆,虱子跳蚤噬咬成常态。
1945年8月15日,9岁的钟南山挤进狂欢人群,看灯火点亮贵阳夜空,那是第一次听懂‘胜利’的分量。
可以说,苦难的童年教会了钟南山,和平从来不是什么恩赐,而是用血与火淬炼的勋章。
新中国初建的时候,百废待兴,19岁考入北京医学院的钟南山,日夜苦学,专门研究的就是呼吸学科。这也算是历史的轮回,命运曾让他亲历战争的“呼吸之痛”,而他用一生回应,要让千万人呼吸健康。
1984年,钟南山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85年,更是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
不过真正让钟南山进入大家视野的,还是2002年的非典。
他喊出“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甚至基于科学原理,敢于否定了卫生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观点,为广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论据。
钟南山领导的课题组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大大提高了广东地区“非典”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率,降低了死亡率,且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
2020年新冠,84岁的他又挤上开往武汉的高铁。
他在白岩松直播访问节目《新闻1+1》期间,两次说出“肯定的有人传人”,促使社会对疫情的重视。钟南山甚至顶着压力反复强调,疫情传染速度甚至可能超过03年非典疫情。
这些被当时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批评是「夸大其词、制造恐慌」的行为,我觉得,源自他亲历战争的勇气:当危机来临,沉默即是背叛。
2025年9月3日,钟南山胸前戴着共和国勋章前台观礼,近距离欣赏全球第一种带有相控阵雷达的无人炮塔坦克驶过天安门。
这枚2020年因抗疫授予的勋章,在抗战胜利80周年现场闪耀。
昔日的战争孤儿,今日已成守护生命的“软实力”象征,与钢铁洪流的“硬拳头”共同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
一个国家要想拥有和平,必须得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强大的科研力量共同做保障。
尊严,在射程内,尊严,也在院士的优待里。
钟南山虽然已经90岁了,但依然是实验室里面的不老神话,依然在带领团队攻关呼吸疾病难题。
当然,他将聚光灯留给年轻人,把机会留给年轻的学者,钟南山自己说:我的任务是搭建平台,让更多钟南山成长起来。
这就像是抗战中传递火炬的先辈:自己站在阴影里,只为照亮后来者的路。
所以钟南山的人生履历,是中华民族从跪着哭到站着笑最鲜活的注脚;他的勋章,不仅镌刻个人功绩,更铭记一个民族如何从血泊中站起,以仁心为矛,以科技为盾,在历史的轮回中赢得尊严。
“这盛世,如您所愿”
来源:曹小灵比比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