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重申:管好“8小时外”!公职人员下班后这些行为,要不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07:03 2

摘要:近日,多地纪委再次发出通知,强调要加强对公职人员“八小时外”活动的监督管理。该消息迅速引起社会广泛讨论。不少人表示支持,也有人提出疑问:八小时之外属于个人时间,为什么也要纳入监管?事实上,纪检监察机关已多次发布通知,明确要求严肃查处公职人员在工作时间以外发生的

近日,多地纪委再次发出通知,强调要加强对公职人员“八小时外”活动的监督管理。该消息迅速引起社会广泛讨论。不少人表示支持,也有人提出疑问:八小时之外属于个人时间,为什么也要纳入监管?事实上,纪检监察机关已多次发布通知,明确要求严肃查处公职人员在工作时间以外发生的违纪行为,提醒公职人员任何时候都不可触碰纪律红线。

一、为何要管“八小时外”?

有人觉得,上班时间受单位约束是理所应当的,但下班属于私人时间,还要受到管理,是否管得太宽?实际上,这种监督管理具有充分的现实依据。许多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往往源于“八小时外”的生活圈与社交圈。

比如,一些公职人员下班后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参与吃喝玩乐活动,从吃饭收礼开始,一步步放松警惕,最终被拉入腐败深渊;还有人追求低级趣味,频繁出入不当场所,甚至参与赌博、酒后驾驶,这些行为不仅败坏个人品行,更严重损害公职队伍的整体形象。

因此,加强“八小时外”监督,不是为了限制个人自由,而是通过早提醒、早预防,真正保护干部,防止小错酿成大祸。

二、哪些行为坚决不能做?这六类需警惕!

禁止接受影响公务的宴请和旅游安排
特别是由管理服务对象出资的宴请、旅游和其他娱乐活动,一律不得参加。不能今天“吃人嘴软”,明天“拿人手短”。禁止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
任何形式的红包、礼品、消费卡,只要可能影响公务公正性,均属违纪。不能以为“小事无所谓”,很多严重违纪违法都是从“小收小拿”开始的。禁止传播谣言和发表不当言论
在社交媒体、微信群、朋友圈等平台,编造、散布不实信息,发表不当言论,甚至泄露工作秘密,都属于违反纪律的行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公职人员更需谨言慎行。禁止参与赌博和追求低级趣味
沉迷赌博、色情活动,或是盲目攀比、追求奢侈消费,都是作风腐化的表现。一旦陷入其中,极易走向违纪违法。慎重交友,净化社交圈
有些人专门瞄准公职人员手中的权力,以“交朋友”为名实施“围猎”。必须保持清醒,做到谨慎交友、远离不良“小圈子”。严禁利用家庭活动谋利和违背家庭美德
一些公职人员家风不正,纵容亲属在婚丧喜庆等场合收受礼品礼金,甚至出现家属协助受贿、包庇错误等行为。此外,家暴、不赡养老人等违背家庭美德的行为,同样属于违纪。

三、监督无处不在,多种方式结合

科技助力监督
借助大数据分析,能够筛查异常消费记录;电子票据系统可对公款消费实现自动预警。畅通公众举报
群众如发现公职人员存在“八小时外”违规行为,可拨打12388举报。例如,曾有干部在住所内组织赌博活动,经邻居举报后被查处。突出监督重点
各级纪委将年轻干部纳入重点监督范围,并在节假日对饭店、会所等场所开展突击检查,防范“四风”问题隐形变异。

四、如何做到严于律己?

仅了解“什么不能做”还不够,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自律。

1、强化纪律意识
时刻牢记自身身份,言行之前多思考是否合乎规矩。要将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多参与运动、阅读、陪伴家人等有益活动,以积极健康的兴趣充实生活,自觉抵制不良习气。

3、自觉接受监督
主动适应在监督下工作与生活,乐于接受同事和家人的提醒,不断净化个人社交圈。要认识到,监督本质是一种保护。

“八小时外”的纪律约束绝不是多余。对公职人员而言,纪律从不下班。每位同志都应当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管住嘴、管住手、管住心,成为全天候合格的公职人员。

必须牢记,公职人员身份特殊、责任重大,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个人,更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只有全面规范“八小时外”行为,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走稳职业生涯的每一步。

来源:细说职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