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军8年没机会提干,退伍2年营长突然给我打电话:有个任务给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4 07:14 2

摘要:"铁军,你小子可真能跑!"老支书张大伯拄着拐杖站在村口,看着我背着快递包裹匆匆而过,"昨天接到你营长电话了吗?听说是什么重要任务?"我停下脚步,眼神复杂地望向远方,没想到一个电话,会让我沉寂的军旅记忆全部苏醒。

文:清风唏嘘语

"铁军,你小子可真能跑!"老支书张大伯拄着拐杖站在村口,看着我背着快递包裹匆匆而过,"昨天接到你营长电话了吗?听说是什么重要任务?"我停下脚步,眼神复杂地望向远方,没想到一个电话,会让我沉寂的军旅记忆全部苏醒。

清晨五点三十分,闹钟还没响,我已经睁开了眼睛。这是在部队养成的习惯,即使退伍两年也没有改变。我叫李铁军,曾是一名陆军士兵,参军八年,因为家庭条件差、学历不高,一直没能提干。两年前,我怀揣着遗憾和不舍脱下了军装,回到了家乡这个小山村。

我翻身下床,按照在部队的习惯做了五十个俯卧撑和一百个仰卧起坐。窗外,天还没亮,村子笼罩在一片宁静之中。六点整,我穿上红色快递工作服,轻手轻脚地走出房门,不想吵醒父母。

院子里,父亲李大山正在给菜地浇水。看到我出门,他抬了抬头:"又去送快递?"

"嗯,今天包裹多,得早点去取。"我系好鞋带,准备出门。

"你那个战友马小龙,现在在建筑公司当项目经理了,月入两万多,还买了新车。"父亲的话里带着明显的对比意味,"人家当兵回来都有出息,你倒好,送个快递,跟个邮差似的。"

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周都会上演一次。我不再反驳,只是点点头:"知道了,爸,我先走了。"

走出村口,晨跑成了我每天必不可少的规划。八年军旅生涯给我留下的不只是健壮的体魄,还有雷打不动的作息和纪律。跑步时,我能感受到村里人异样的眼光。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大男人放着好好的关系不走,非要回来送快递。

"铁军啊,当了八年兵,连个干部都没混上,现在又回来送快递,可惜了。"村里的李婶边买菜边感叹。

我只是笑笑。他们不懂,对我来说,穿军装的日子是我生命中最骄傲的时光,即使没有提干,我也从不后悔。

每天清晨取完包裹,我骑着电动三轮车穿梭在村里的小路上。"李大爷,您的保健品到了。""张奶奶,您孙子从城里寄来的衣服送到了。"递出每一个包裹,收获每一个笑容,这也是种简单的快乐。

母亲赵春花的担忧则更多集中在我的婚事上。

"铁军啊,你都三十了,还不找个对象?村里王家的闺女前段时间还问起你呢。"母亲一边择菜一边说。

"妈,我现在这工作,收入不稳定,哪有脸谈对象?"我低头扒饭,试图转移话题。

"你看你这想法!人家小王开快递站的儿子都结婚了,你当了八年兵,怎么反倒不如人家了?"

我放下碗筷,无奈地摇摇头:"妈,我先去送快递了。"

日子就这样平淡地流淌着,直到那个电话的到来。

02

那是个普通的周五下午,天空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我刚送完一天的快递,正在村口的小店喝水休息。

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许久未见的名字——王营长。

"喂,营长?"我的声音有些颤抖,八年的军旅生涯,王营长是我最敬重的长官之一。

"老李,是我。"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有空不?有个任务给你。"

"任务?"我一下子坐直了身体,仿佛又回到了站军姿的状态,"什么任务?"

"记得三年前,你退伍返乡途中在火车上救的那个老人吗?"

这个问题让我愣了一下。三年前的事情,我几乎要忘了。那是我退伍时的事,在返乡的火车上,我遇到一位突发心脏病的老人...

"记得,怎么了?"

"那位老人找到了我们部队,他有个特殊请求,想见你一面。"王营长的声音严肃而认真,"这不是命令,但如果你愿意,明天收拾行李来一趟部队吧。"

我没有多想就答应了:"好,我明天就到。"

挂掉电话,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三年前的那个场景,如电影般在脑海中重现。

那是2022年的冬天,我正式退伍,踏上返乡的列车。

车厢里人很多,大多是回家过年的务工人员。我找到自己的座位,将行李放好,坐下来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心中满是对军营生活的不舍。

突然,车厢前方传来一阵骚动。

"有人晕倒了!谁会急救?"一个焦急的声音响起。

我下意识地站起身,快步走向骚动的源头。一位白发老人瘫坐在座位上,面色苍白,嘴唇发紫,身旁的老伴正惊慌失措地呼喊着。

"我会一些急救,让一让。"我挤到老人身边,检查他的状况。

老人呼吸急促,捂着胸口,明显是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在部队时,我参加过多次急救培训,立刻想起了处理方法。

"老人家,能听见我说话吗?"我轻拍老人的面颊,确认他的意识状态。

老人微弱地点点头。

我迅速帮助老人松开领口,让他保持半躺姿势,然后向乘务员要了一粒速效救心丸,喂给老人含在舌下。

"有医生吗?车上有医生吗?"我大声问道。

一位中年女性挤了过来:"我是护士,让我看看。"

我们合作检查老人的情况,并通知乘务员联系最近站点的医务人员。列车提速行驶,二十分钟后到达下一站。我和那位护士一直守在老人身边,监测他的情况。

下一站有医务人员接应,我主动提出陪同老人去医院。老人的老伴感激地拉着我的手:"谢谢你,小伙子,要不是你,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医院,老人被确诊为心肌缺血,所幸处理及时,没有生命危险。我在医院守了一夜,直到老人的儿子赶来。

"军人同志,太感谢你了。我父亲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们全家都不知道怎么活下去。"老人的儿子一个劲地握着我的手,"能留个联系方式吗?我们一定要好好感谢你。"

我婉拒了:"不用谢,这是应该做的。我也该赶路了,祝老人家早日康复。"

我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继续踏上了回家的路。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次偶然的相遇,会在三年后改变我的人生轨迹。

接到王营长电话的第二天是周六,村里我的老同学马小龙结婚。按理说,我应该立刻出发去见王营长,但马小龙从小与我一起长大,这场婚礼我不能缺席。

我决定参加完婚礼再动身,给王营长打了电话说明情况,他表示理解。

马小龙的婚礼在县城最好的酒店举行,排场很大。他在部队服役期间通过考试提了干,退伍后凭借军官身份进入一家国企,如今已经是科长,生活过得顺风顺水。

婚礼上,我穿着唯一一套勉强像样的西装,坐在角落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铁军!老兄弟!"马小龙喝得满脸通红,走过来勾住我的肩膀,"怎么一个人坐这儿?来,跟兄弟们喝一杯!"

他把我拉到主桌,那里坐着几位我不认识的人,都是西装革履,一看就是有身份的人物。

"给大家介绍,这是我发小李铁军,当兵八年,部队里的尖子兵!"马小龙热情地介绍道。

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饶有兴趣地问:"哦?当兵八年?现在是做什么工作?"

我有些尴尬:"在家乡送快递。"

桌上安静了一瞬,然后那人笑着说:"当兵这么久,没提干吗?怎么会去送快递?"

我刚想解释,马小龙抢先道:"铁军啊,家里条件不好,没能读多少书,所以没提干。不像我,有个当老师的二舅帮忙补课,顺利考过了军官考试。"

这话听起来是在为我解围,却让我更加难堪。

"每个人情况不同嘛。"我淡淡地说,"送快递也挺好的,自由,能锻炼身体。"

"铁军,别送快递了,来我公司吧,我给你安排个保安队长,月薪四千加福利,怎么样?"马小龙拍着胸脯说。

我笑了笑:"谢谢,我再考虑考虑。"

席间,我看着马小龙与宾客推杯换盏,谈笑风生,想起我们一起参军时的情景。那时我们都是血气方刚的少年,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梦想。如今,他已经春风得意,而我还在原地踏步。

我不禁想起父亲的话:"人家当兵回来都有出息,你倒好,送个快递。"

婚宴结束后,我悄悄离开,没有参加后续的闹洞房活动。走在回家的路上,夜色如墨,我的心情比夜色更加沉重。

我突然停下脚步,抬头望着漫天繁星,自问:"李铁军,你这八年军旅生涯,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04

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正在散步的老支书张大伯。张大伯今年七十多岁了,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物,也是当年支持我参军的人之一。

"铁军啊,听说你要去部队?"张大伯拄着拐杖,缓缓走到我身边。

"嗯,营长有事找我。"我点点头,"张大伯,这么晚了,您怎么还在外面?"

"老了,睡不着觉。"张大伯笑了笑,"刚从马小龙的婚礼上回来?"

"嗯。"我低下头,踢了踢脚下的小石子。

"心里不是滋味吧?"张大伯看穿了我的心思,"看着别人当官发财,自己却只能送快递?"

我沉默不语。

"娃啊,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支持你去当兵吗?"张大伯的声音温和而坚定。

"因为您觉得我适合当兵?"

"是因为我相信,无论你做什么,都会尽心尽力,不辜负自己的选择。"张大伯拍拍我的肩膀,"你在部队八年,虽然没提干,但你保家卫国的责任没少尽。现在你送快递,村里老人的药送到家,孩子们的学习用品不耽误,这不也是在为人民服务吗?"

我的眼眶有些湿润:"可是村里人都看不起我..."

"那是他们目光短浅!"张大伯突然提高了声音,"人生不只有当官发财这一条路。铁军,记住,无论你做什么,只要问心无愧,就值得尊重。"

张大伯的话如同一股暖流,融化了我心中的坚冰。

"谢谢您,张大伯。"我真诚地说。

"去吧,看看你营长找你什么事。说不定是个好机会呢。"张大伯笑着说,"无论结果如何,记住你是李铁军,是我们村的骄傲。"

与张大伯道别后,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回到家中,我开始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一早前往部队。

母亲走进我的房间,看着我收拾行李,欲言又止。

"妈,我明天要去趟部队,可能要几天才回来。"我解释道。

"是不是有机会回部队了?"母亲的眼中闪烁着期待。

我摇摇头:"不知道,营长只说有个任务给我。"

"那...注意安全。"母亲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房间。

我知道,他们都希望我能有个体面的工作,过上好日子。但生活哪有那么简单?我叹了口气,继续收拾行李。

05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就背上行李出发了。父母站在门口,目送我离开。父亲的脸上依然是那副严肃的表情,但我注意到他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期待。

"铁军,早点回来。"这是父亲难得的嘱咐。

我点点头:"嗯,爸,妈,我走了。"

坐上去往部队的火车,我望着窗外飞驰的景色,思绪万千。八年前,我也是坐着火车,怀揣梦想去当兵;八年后,我坐着同样的火车,却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是什么。

火车缓缓启动,车轮与铁轨摩擦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某种韵律。我闭上眼睛,回想起当年第一次离家的情景。

那时的我,刚满十八岁,瘦瘦高高的,背着母亲缝制的军绿色背包,踏上了前往军营的路。父亲没有送我,只是在我出门前说了句:"好好干,别给家里丢人。"母亲红着眼眶,硬是塞给我一叠她亲手制作的鸡蛋饼,说是路上饿了吃。

火车上,我与几个同样去当兵的年轻人熟络起来,我们相互打趣,谈论着对军营生活的憧憬与期待。那时的我们,多么纯粹,多么热血。

如今八年过去,再次踏上这条路,我的心境已经完全不同。岁月的磨砺让我明白,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了挫折与失望,但也不乏温暖与希望。

就在我沉浸在回忆中时,列车广播响起:"下一站,西安北站,请准备下车的乘客做好准备。"

我收拾好行李,整理了一下衣服。虽然已经退伍,但我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习惯,衣着整洁,仪表端正。

走出车站,熟悉的军营气息扑面而来。尽管已经离开两年,但那种感觉似乎从未远去。我打了辆出租车,直奔营区。

到达营区大门,我出示了王营长提前安排好的通行证。警卫员敬了个礼,我条件反射地回了一个,然后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个地方人员了。

营区的一切都那么熟悉,却又有些陌生。新建的办公楼,新栽的树木,新来的战士,都在提醒我时间的流逝。

我按照指引,来到了王营长的办公室门前,深吸一口气,敲了敲门。

"请进。"熟悉的声音响起。

我推开门,看到了两年未见的王营长。他似乎比我记忆中更加沧桑了,头发间夹杂着几丝银白,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依旧如当年一般锐利。

"报告营长,李铁军前来报到!"我不自觉地立正敬礼,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王营长笑了:"好小子,两年不见,军人的样子一点没变。坐吧,我们聊聊。"

我坐下来,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王营长揭晓那个所谓的"任务"。

王营长给我倒了杯水,然后坐到了我对面。

"铁军,这两年过得怎么样?"他开门见山地问。

"还行,在家乡送快递,生活简单但充实。"我如实回答。

王营长点点头:"听说你参加了战友的婚礼?马小龙是吧,他现在是科长了?"

我有些惊讶:"营长您怎么知道?"

"我当然知道。"王营长笑了笑,"我关注着每一个从我营里出去的战士,包括你。"

这句话让我心头一暖。

"说正事吧。"王营长的表情变得严肃,"三年前你在火车上救的那位老人,知道是谁吗?"

我摇摇头:"不知道,当时只顾着救人,没问姓名。"

"他叫钱志远,是原解放军第X集团军副军长,少将军衔。"

这个信息如同一道闪电劈中了我,我瞪大了眼睛:"什么?我救的是...将军?"

"是的,钱将军退休后一直关注退役军人工作。他对你在火车上的表现印象深刻,通过军队系统找到了我们营。"王营长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他想请你参与一个特殊项目——'退役军人关爱计划'。"

我接过文件,仔细阅读起来。这是一个由退役将领发起的民间项目,旨在帮助那些退役后生活困难、身患疾病或心理问题的老兵重新融入社会,获得应有的尊严和关爱。

"为什么是我?"我合上文件,不解地问,"我只是个普通退伍兵,没有任何特殊背景和能力。"

"正因为你是普通人,才更有说服力。"王营长意味深长地说,"钱将军看中的正是你身上那种不计回报、默默奉献的精神。在火车上,你救了人却拒绝留下联系方式;在部队,你虽然没提干,但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退伍后,你选择了一份普通但服务大众的工作。这正是'退役军人关爱计划'需要的人才。"

我低头思考着王营长的话,心中百感交集。

"具体需要我做什么?"最终,我抬起头问道。

"回到你的家乡,联系那些退役军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然后上报给项目组。必要时,你可以动员当地资源,直接提供帮助。"王营长解释道,"这不是一份高薪工作,项目组只能提供基本的补贴,但意义重大。"

"需要我立刻给答复吗?"

"不,你可以考虑考虑。"王营长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操场上训练的新兵,"铁军,我了解你,知道你心里的挣扎。八年军旅生涯,没能提干,回乡后又找不到体面的工作,家人失望,乡亲不解...但请记住,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职位有多高,薪水有多少,而在于他能为这个社会做出什么贡献。"

王营长的话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的枷锁。我突然明白,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用世俗的眼光评价自己的人生,却忽略了内心真正的召唤。

"营长,我接受这个任务。"我站起身,挺直腰杆,"请转告钱将军,我不会辜负他的期望。"

王营长转过身,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我就知道你会答应。钱将军明天会亲自见你,详细说明项目细节。今天你先在营里住一晚,好好休息。"

走出办公室,我的心情无比轻松。多年来第一次,我感到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当晚,我住在了老营房。躺在熟悉的床铺上,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军旅生活。我知道,明天过后,我的生活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开始。

07

第二天,我见到了钱志远将军。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但精神矍铄,谈吐清晰有力。他详细介绍了"退役军人关爱计划"的目标和运作方式,并给了我一张银行卡,说是项目的启动资金。

"李同志,我们国家有几千万退役军人,其中不乏生活困难者。他们曾为国家奉献青春和热血,如今却可能面临生活无着、疾病缠身、心理问题等困境。我们的计划就是要让这些曾经的英雄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钱将军语重心长地说。

我郑重地接过任务,与钱将军和王营长告别,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家乡,我首先向父母说明了情况。

"你是说,你要放弃送快递的工作,去做这个什么'退役军人关爱计划'?"父亲皱着眉头问。

"是的,爸。这个项目虽然工资不高,但很有意义。我想试一试。"我耐心解释道。

"那送快递的工作怎么办?"母亲担忧地问。

"已经辞了。项目有基本补贴,足够日常开销。"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是那位钱将军亲自找的你?"

"是的。"

父亲的表情缓和了一些:"既然是将军看重你,那就好好干吧。别辜负人家的期望。"

得到父母的支持,我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的任务是组建一个小团队。我拿出手机,翻开通讯录,开始联系当年的战友。

"喂,老刘,是我,铁军。"我给原来的班长刘强打了电话。

"铁军?好久不联系了,最近怎么样?"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

我简单说明了情况,刘强二话不说就答应加入:"兄弟,当年在部队,咱们就说好了要互相照应。这个项目这么有意义,我肯定支持!"

刘强退伍后在县城开了家小餐馆,生意还不错,但他表示可以抽出时间参与项目。

接着,我又联系了几位老战友:通信兵张伟,退伍后在电信公司工作;炊事班的王小明,现在是一家饭店的厨师长;医务兵李小燕,在乡村诊所工作;还有我的老搭档高大壮,如今是一名乡村教师。

令我感动的是,他们都爽快地答应了加入,组成了一支六人小队。

三天后,我们在刘强的餐馆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兄弟们,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我站在大家面前,心情激动,"我们的任务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退役军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具体怎么操作?"张伟问道。

我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计划书:"首先,我们需要摸清本地区退役军人的情况,特别是那些生活困难、患病或有心理问题的老兵。然后,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帮助,比如就业指导、医疗援助、心理疏导等。"

"经费从哪里来?"王小明关心地问。

"项目组提供了一部分启动资金,但远远不够。"我坦率地说,"我们需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

"这工作量不小啊。"高大壮摸着下巴说。

"所以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我环顾四周,看到的是一张张坚定的面孔,"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好!为了咱们的老兵弟兄,拼了!"刘强举起杯子,大家一起碰杯,正式启动了我们的"退役军人关爱计划"。

会议结束后,李小燕悄悄拉住我:"铁军,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这个项目看似简单,实际上困难重重。很多退役军人的问题积累多年,不是我们几个人就能解决的。"

"我知道,小燕。"我点点头,"但总要有人迈出第一步。如果连我们这些当过兵的人都不关心退役军人,还能指望谁去关心呢?"

李小燕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坚定地说:"我支持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帮你。"

"谢谢。"我感激地说,"有你们在,我什么都不怕。"

就这样,我们的"退役军人关爱计划"正式启动了。虽然前路充满挑战,但我们心中燃烧着坚定的信念和不灭的热情。

08

组建团队后,我们立即投入到工作中。首先,我们分头收集本地区退役军人的信息,建立了一个初步的数据库。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令人心痛的案例: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如今患有严重的肺病,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享受应有的医疗保障;一位曾经立过三等功的炮兵,因伤致残,生活困难;还有一些退役军人面临就业难、家庭矛盾等问题。

我们决定先从最紧急的案例入手。那位患肺病的老兵叫徐长安,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我和李小燕一起去看望他。

徐老住在一间简陋的平房里,屋内潮湿阴暗,空气中弥漫着霉味。看到我们,他警惕地问:"你们是谁?"

"徐叔,我们是'退役军人关爱计划'的志愿者,听说您身体不太好,特地来看看。"我解释道。

徐老半信半疑地让我们进了屋。李小燕是医务兵出身,简单检查后确认老人的肺部情况相当严重,需要立即就医。

"徐叔,您需要尽快去医院治疗。"李小燕严肃地说。

"去不了,没钱。"徐老摆摆手,咳嗽了几声,"我这病拖了好几年了,习惯了。"

"您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按理说应该享受相关医疗保障啊。"我疑惑地问。

徐老苦笑:"资料丢了,证明不了。再说,我这么多年也没人管,早就死心了。"

我和李小燕对视一眼,决定帮徐老申请医疗救助。我们先联系了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却被告知没有徐老的档案记录,无法提供帮助。

"怎么办?"李小燕担忧地问。

"我有个想法。"我沉思片刻,"既然官方途径行不通,我们就从民间入手。"

我联系了刘强,他在县城经营餐馆,认识不少人。通过刘强的关系,我们联系到了一位曾经与徐老在同一个部队服役的老兵,他证实了徐老的参战经历。

同时,我们发动团队成员筹集资金,为徐老垫付了住院费用。李小燕利用自己在医疗系统的人脉,为徐老安排了优质的病房和医生。

住院第三天,我们惊讶地发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人来到了医院,带来了徐老遗失多年的档案复印件,并承诺将为他提供后续的医疗保障。

"是谁找到的档案?"我好奇地问。

"是钱将军亲自打电话给省军区,要求协助查找。"局长低声回答,"看来你们的项目有很大的背景啊。"

这件事让我们的"退役军人关爱计划"在当地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主动联系我们,寻求帮助或表示支持。我们的团队也从最初的六人扩展到了二十多人,其中不乏各行各业的精英。

但困难和挑战也接踵而至。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高大壮急匆匆地闯了进来。

"铁军,出事了!"他气喘吁吁地说,"咱们帮扶的那个叫赵明的退役兵,被人打了!"

赵明是一位年轻的退役士兵,因为缺乏专业技能,一直找不到稳定工作。我们帮他联系了一家物流公司,安排他做仓库管理员。没想到刚工作一周就出了事。

我立刻与高大壮赶到医院。赵明躺在病床上,脸上有明显的伤痕。

"怎么回事?"我关切地问。

"没什么大不了的。"赵明勉强笑了笑,"就是工作中得罪了一个老员工,他找人教训了我一顿。"

经过了解,原来是因为赵明工作认真,发现了一些库存管理上的问题,动了某些人的"奶酪"。

这件事让我深感危机。如果我们帮扶的退役军人遭遇不公正待遇,而我们无力保护他们,那么"退役军人关爱计划"还有什么意义?

我找到物流公司的老板,是刘强的一个朋友。在了解情况后,老板表示会严肃处理打人者,并保证赵明的工作安全。

然而,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我意识到,仅仅提供物质帮助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支持系统,为退役军人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于是,我们开始调整工作思路,从单纯的救助转向综合服务:与法律援助中心合作,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咨询;组织心理专家,为有需要的退役军人提供心理疏导;设立职业培训班,提升退役军人的就业竞争力;甚至开始筹划成立一个小型基金会,为特殊困难的退役军人提供长期支持。

这些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家人开始担心我的健康,但我知道,这是值得的。每当看到一位退役军人重获笑容,我就感到一切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一天晚上,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发现父亲李大山和母亲赵春花正坐在客厅等我。

"这么晚才回来?"父亲的语气中带着责备,却也掺杂着关心。

"今天处理了几个紧急案例,耽搁了。"我解释道,同时注意到桌上放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

"快吃吧,都凉了。"母亲催促道。

我坐下来,狼吞虎咽地吃起面条,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

"听说你们帮徐长安老人治好了病?"父亲突然问道。

我点点头:"嗯,徐叔的病情稳定多了,可能再过两周就能出院。"

"你知道徐长安是谁吗?"父亲的目光变得悠远,"三十年前,我摔断了腿,是他背着我走了十里路,送我去医院。当时他刚从部队退伍不久,身体也不好,却不顾一切地帮了我。"

我惊讶地看着父亲:"爸,您从没告诉过我这事。"

"那时你还小,何必说这些。"父亲摆摆手,"这些年,我看着徐长安的日子越过越苦,却没能力帮他。如今你能帮他,我心里很欣慰。"

父亲的话让我心头一暖。原来,他一直关注着我的工作。

"爸,我们的'退役军人关爱计划'还需要更多支持。"我试探着说,"您认识不少老兵吧?能不能帮忙联系一下?"

令我意外的是,父亲立刻答应了:"行,我来帮你联系。咱们村周围,就有不少老兵,有的日子过得不错,有的却很困难。我这就把名单给你整理出来。"

"太好了,爸!"我兴奋地说。

"别光顾着干活,也要注意身体。"母亲在一旁叮嘱,"我看你这段时间瘦了不少。"

"知道了,妈。"我笑着回答。

从那天起,父亲开始积极帮我联系当地的退役军人,母亲则负责给我送饭,确保我不会饿着。他们的支持,让我倍感温暖。

一天,父亲找到我,欲言又止。

"爸,有什么事吗?"我问道。

"铁军,爸对不起你。"父亲突然说道,声音有些哽咽。

"您说什么呢?"我惊讶地问。

"这些年,我总拿你跟别人比,觉得你当兵八年没提干是没出息。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出息不是当官发财,而是像你这样,心里装着别人,做有意义的事。"父亲的眼圈红了,"儿子,爸为你感到骄傲。"

这是父亲第一次对我说"骄傲"二字。我一时语塞,只能紧紧抱住这个坚强了一辈子的男人。

"爸,谢谢您的理解。"我哽咽着说,"其实我一直想告诉您,我从不后悔当兵这八年。虽然没提干,但我交到了真心的战友,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这比什么都重要。"

父亲拍了拍我的肩膀,不再言语,但我知道,我们父子之间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家人的支持给了我更大的动力。我和团队成员更加努力地工作,"退役军人关爱计划"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

来源:时尚书上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