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3日,《大公报》发表一篇名为《莫天真勿糊涂》的文章,用严厉的措辞,点名批评李嘉诚的长江和记实业公司向美国贝莱德出售港口的事件。从那天起,李嘉诚及其家族企业被国人关注、谴责。查阅诸多资料,感觉事情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3月13日,《大公报》发表一篇名为《莫天真勿糊涂》的文章,用严厉的措辞,点名批评李嘉诚的长江和记实业公司向美国贝莱德出售港口的事件。从那天起,李嘉诚及其家族企业被国人关注、谴责。查阅诸多资料,感觉事情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00001.HK)在港交所公告,宣布与贝莱德(BlackRock)牵头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出售其全球港口业务核心资产,其中涉及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资产覆盖亚欧美洲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涵盖199个泊位及配套的智能码头管理系统、全球物流网络等核心资源。一时港股长和股价大涨。
随着《大公报》连续多篇发文质疑,李嘉诚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是为了追逐商业利益最大化?还是为了直接向漂亮国献媚投诚?
国内舆论是一边倒的谴责李嘉诚的所作所为,甚至翻出历年来的种种不良言行。随着事件发酵,长和股价开始不断下跌。
媒体及大众似乎都忽略了相关方贝莱德?只知道是受漂亮国控制的金融集团?
看了台湾媒体人的提醒,才警觉贝莱德集团与中国许多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一言以蔽之。只是醒悟,怪不得官方至今没有发声。
贝莱德(BlackRock)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近年来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渗透力度显著增强,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布局、本土化策略及政策机遇把握,逐步扩大其影响力。然而,其在中国的发展也面临业绩波动与本土化挑战。以下是其渗透路径与影响力的综合分析:
一、战略布局与产品多元化
公募基金业务突破
贝莱德于2020年成为首家在中国独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外资机构,截至2025年3月,旗下管理14只公募基金,涵盖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及指数增强产品。例如,2025年计划推出中证A500指数增强、短债、消费与科技类基金,旨在覆盖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
QDLP项目重启与全球化配置
2025年,贝莱德重启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项目,计划发行全球债券和股票产品,帮助中国投资者实现海外资产配置,进一步拓展跨境投资渠道。
养老与多资产产品布局
通过子公司贝莱德建信理财,重点发力养老主题、多资产组合及权益类产品,结合中国老龄化趋势与政策导向,增强长期资金吸引力。
以下是贝莱德(BlackRock)在中国投资的部分企业及其占股比率,基于公开披露信息整理:
二、近期增持或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
比亚迪股份
截至2025年3月7日,贝莱德持股比例从6.93%升至7.08%,为其在华投资中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之一。
中国工商银行
2025年2月25日增持后,持股比例从4.99%升至5.07%,成为其战略性布局的重点。
友邦保险
同期增持后,持股比例从5.94%升至6.13%,显示对保险行业的长期信心。
中国财险(02328)
2023年6月增持后,持股比例达6.42%,投资金额约4.29亿港元。
蒙牛乳业(2319.HK)
2024年10月25日,贝莱德持股比例从4.67%升至5.28%,持续加码消费板块19。
三、新兴市场基金重点调整的持仓
阿里巴巴ADR
2025年1月,贝莱德新兴市场基金新建仓位,但具体占股比例未明确披露。
宁德时代
2025年1月被大幅减持121万股,此前披露的占股比例为0.55%(截至2024年11月)。
建设银行H股
同期增持5219万股,显示对国有银行股的持续关注,但具体占股比例未披露。
四、其他重要投资企业(截至2024年11月数据)
贝莱德在中国市场广泛布局,涉及消费、科技、医药等领域,以下为部分企业及占股比例:
东方雨虹——1.38%
上海机场——1.07%
紫金矿业——0.95%
贵州茅台——0.78%
招商银行——0.82%
迈瑞医疗——0.89%
宁德时代——0.55%(减持前数据)
药明康德——0.49%
综上,贝莱德通过产品创新、本土化调整与政策契合逐步深化在华布局,组团收购李嘉诚名下港口,图谋甚深。但其对中国经济的渗透已经无处不在了,简单的靠赞同与反对的一元化思维,已不适合面对世界的挑战。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