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十大开国元勋之死难有善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06:06 2

摘要:当我们翻开历史,一个朝代的建立后,往往对待功臣不那么友善,为什么开国元勋难有善终呢?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功高震主让帝王猜忌,二是卷入政治斗争,三是自身性格问题。

当我们翻开历史,一个朝代的建立后,往往对待功臣不那么友善,为什么开国元勋难有善终呢?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功高震主让帝王猜忌,二是卷入政治斗争,三是自身性格问题。

李斯如一把利剑一样帮助嬴政统一各国,秦统一六国后,李斯当了丞相,协助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还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可谓是功劳显著。但他是一把双刃剑,秦始皇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百年后,他又亲手毁了自己建立的帝国。

赵高独揽朝政后,开始排除异己,打压与自己不一心的人。赵高诬陷李斯一家谋反,于是把李斯全家丢进诏狱,在严刑拷打之下(黥面、​劓鼻、​​刖足),李斯被迫认罪,最终大秦开国丞相的躯体被腰斩。

荀彧

荀彧的才华在三国算是顶尖的存在,曹操对他也是十分的喜欢,屡献精彩的计谋,举荐人才,帮助曹操横扫天下,是曹操的第一谋士,曹操一度认为他是自己的张良。正是这么一个宝贝,曹操为何送他个空盒子(古代送空盒子的意思是不给俸禄了,自行了断)暗示让其自杀呢?也许是荀彧也只是借助曹操的手来恢复汉室江山,没有代表曹操的切身利益。当曹操每每想更近一步之时,总是受到荀彧的阻拦,面对自己阻挡自己进步的拦路虎,曹操只能把他除掉。

韩信的贡献足以独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毕竟没有韩信,也就没有刘邦的400年大汉王朝。可是韩信的军事能力太强了,刘邦必定十分恐惧他危及自己的位置。加之刘邦太了解韩信了,因为在早年间,为了一个王位,竟然在刘邦危难的时候要求封自己为"假齐王",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么?韩信要封王这事,彻底暴露他毫无政治头脑。

其实韩信的政治头脑并不高明,其实以他当时的位置要么在得到赏赐后占据一方,成为封疆大吏;要么及早动手从刘邦手中抢得大权,而不是在左右徘徊,最终大祸临头。虽然不是刘邦亲手执行此事,但是没有他的批准谁敢做出此等大事?最终横扫天下的战神,竟被一群宫女用竹子活活捅死。

崔浩的祖上七代都官至曹魏司空,地位十分显赫,他自己更是北魏三朝重臣,才华横溢,是三代君王的重要谋臣,其中在灭胡夏、破柔然、平北凉各种战事中,全凭崔浩运筹帷幄,才得以大胜。

然而耿直的他在编写《国记》时,把该写的和不该写的都写在了上面,这让鲜卑贵族颜面尽失,即便都是实话,可是他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太武帝迫于压力,只得法办他,崔浩五服内亲族全部被押上刑场,就连姻亲皆遭屠戮。一个对北魏有着如此功勋之人,竟然因为一部书就落得个如此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高颎是一个文武全能之人,在他的协助下,帮助杨坚夺天下、平南北、创盛世,是隋朝第一功臣。隋朝建立后,他更是主持制定《开皇律》、创科举,大隋得以步入盛世。然而随着杨广上位,他的好日子到头了。因为他不是杨广一党的,加之早年杀张丽华得罪杨广,终究是站错了队,才遭到了清算。

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刘文静果断地跟着李渊干,帮其出谋划策,带兵打仗,是一个全能型选手,唐朝能够顺利,刘文静的功勋并不小。然而在平定天下后,朝堂的斗争才刚刚开始。在与裴寂的明争暗斗中,刘文静显然不是他的对手。两人逐渐矛盾升级,有人突然向李渊告发,说刘文静要谋反!告密者是谁?极有可能是裴寂在背后捣鬼。加之经常喝点小酒,难免说点报怨的话,被人大肆渲染。

被下入大狱后,几乎没给刘文静辩解的机会,加之裴寂不停煽风点火,刘文静很快被出战。刘文静太直率,不懂变通,容易得罪人,自认为功劳太大,又有点桀骜不驯,皇帝自然也是有点生气的,但是他肯定是没有谋反之心的。

敬翔是后梁的超级谋士,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是辅佐朱温打天下的核心谋士。他一路帮着朱温从一个小军阀崛起成为皇帝,建立后梁王朝,实在是非常励志,当然,这个过程不单单证明了朱温的能力,更证明了敬翔的辅佐之力。

好景不长,朱温死后,新帝对他不是很重用,致使朝政日益腐败,已经年过半百的他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手辅佐的王朝走向衰落,实在是非常心痛。后唐大军不断压境,最终攻破后梁首都汴梁,敬翔没有选择逃亡,而是选择拔剑自刎,以死明志。

桑维翰靠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契丹出兵、帮石敬瑭拿下江山,建立后晋王朝。虽然是人长得丑陋,但是出的计谋确是非常毒辣,当年石敬瑭想造反又怕干不过后唐皇帝,正是在他的怂恿下才向契丹借兵,让石敬瑭不费吹灰之力捡了一个皇帝当。

石敬瑭挂了之后,石重贵上位执掌后晋,由于他主张的亲契丹的政策与石重贵主张的硬刚政策截然相反,随即被踢出决策中心。后晋是打不过契丹的,契丹大军一路杀进开封,后晋危在旦夕。张彦泽(投降契丹)这个二五仔为了向新主子邀功,直接带兵冲进桑维翰家,将其杀害。

李善长

李善长的眼光非常毒辣,他在乱世中一眼相中朱元璋的能力,死心塌地跟着一起创业。整顿后勤、管理政务,最终开创大明王朝,朱元璋能顺利称帝,李善长功高至伟,他也如愿的做到了大明丞相的位置。其实李善长个人能力非常的强,在成功后也是十分傲慢,多少让人有点不舒服。

李善长还谈不到谋反的位置,但是怎奈胡惟庸之案将他拖了下来,年老的朱元璋为了给子孙清出一条路,只得将他们赶尽杀绝。李善长能有这种结果,一半怪朱元璋太狠,一半怪他自己政治态度不清晰。他在位高权重后,有点得意忘形,没及时划清和胡惟庸的界限。朱元璋借题发挥,杀鸡儆猴,震慑其他功臣。

多尔衮是大清朝最能打的王公贵族,战力排行榜上绝对能挤进前三甲。其实他不单单打仗贼猛,搞政治更是非常出色。在争皇位失败后,他把自己送上了皇父摄政王的位置,实则是清廷的实际掌权人,紫禁城中文武百官见他都得跪着回话,顺治俨然成了一个摆设。

关于他的死也是非常离谱,这么一位在马上征战天下的大将,竟然因为从马上掉下来给跌死了,实在是非常蹊跷。顺治帝也是出手非常狠辣,在厚葬多尔衮后,仅仅过了俩月就突然翻脸,把多尔衮从坟中刨了出来,也是够惨的。多尔衮权力的野心从来没有被满足,他的结局完全是受到了权力的反噬。

我们纵观离世,能共苦者未必能同甘,打江山者未必能坐江山。即便再有开国之功,都不能成为桀骜不驯的理由,都不能成为为非作歹的借口。审时度势,激流勇退方为最正确的选择。

来源:婉儿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