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个月14场比赛,周末全被占满,同事连轴转替她顶班,她却说请假难?”——这条评论像钉子一样扎在热搜上,让人忍不住点进来。
“三个月14场比赛,周末全被占满,同事连轴转替她顶班,她却说请假难?”——这条评论像钉子一样扎在热搜上,让人忍不住点进来。
哈尔滨马拉松冲线那一刻,张水华把护士身份和2小时35分27秒的成绩同时推上头条。
镜头里她哽咽着“调休难”,镜头外,前同事却甩出一张排班表:从六月到八月,她几乎每周末都在外地。
数字摆在那儿,14次比赛,14个本该轮休的周六日,被拆成了碎片,塞进了别人的生活里。
护士长被描述成“温柔”,可温柔不是无限透支。
科室里一共二十来号人,夜班后本该回家补觉的人,被临时叫回来顶她的白班。
有人连上36小时,有人把孩子的家长会一推再推。
最扎心的是,这些牺牲没出现在她的采访里,一句“谢谢”都没被镜头录下。
钱也是导火索。
跑一场哈马,奖金加代言,她一年能拿60万,顶得上同科室护士十年的死工资。
数字一对比,情绪就炸了锅:原来“请假难”是怕耽误赚钱,不是怕耽误打针换药。
网友不是气她跑得快,是气她把同事的努力当成了理所当然。
品牌方先慌了。
361°关掉评论区,怕刷屏的“还我周末”把代言烧糊。
医院倒没发声明,只悄悄把下周的排班表改了——张水华的名字从周末栏里消失,换成了“外出学习”。
算是给两边都递了个台阶。
其实这事不新鲜。
每个单位都有“明星同事”:业务拔尖,领导偏爱,资源倾斜。
只是当爱好变成副业,副业收入超过主业,平衡就脆了。
张水华的错,不是跑得太快,是忘了回头看看身后替她负重的人。
有人建议干脆给她转岗,专职做跑步推广;也有人觉得该立条规矩:副业收入超过本职三倍,就得自己掏钱请替班。
听着像玩笑,却戳中了真痛点——当个人光环开始吞噬团队底线,制度就得站出来,别让“温柔”变成。
热搜会掉,排班表还会翻页。
只希望下一次冲线,她能先对镜头外的同事鞠个躬。
毕竟,真正的冠军,不止跑得快,还要记得谁替她守住了跑道。
来源:潭边观赏金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