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家民间记忆馆,藏着城市的 “前世今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4 02:12 2

摘要:深圳,这座中国乃至全球最年轻的城市,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自身的历史坐标。城市是否需要记忆?答案毋庸置疑。官方档案馆与博物馆承担着记录与传承的职责,而来自民间的记忆,同样不可或缺。

民国宝安县政府公安局南头分局寄汕头蔡儒合绸莊

深圳,这座中国乃至全球最年轻的城市,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自身的历史坐标。城市是否需要记忆?答案毋庸置疑。官方档案馆与博物馆承担着记录与传承的职责,而来自民间的记忆,同样不可或缺。

位于罗湖区的深圳记忆馆,正是这一民间记忆的独特承载体。它用一种朴素而坚韧的方式给出明确答案:深圳不仅需要宏大的官方叙事,也需要来自民间的真实记忆。这些民间史料是城市最广阔、最深厚的文化源泉。

民国宝安县政府公安局南头分局寄汕头蔡儒合绸莊

深圳记忆馆以“一座馆,看尽深圳前世今生”为定位,时间跨度从清末延续至改革开放初期,完整勾勒了深圳从边陲小镇到国际都市的历史轨迹。与单一聚焦改革开放的主题展相比,这座馆所呈现的内容更为纵深与多元,既有“深圳历史博物馆”的厚重,又有“改革开放纪念展”的鲜活,可谓两者的融合与拓展。从清光绪年间的丝织品、宣统年间的税务票据,到全套的《船山遗书》,每一件都在无声讲述历史的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深圳老城区,罗湖区的博物馆数量有限,类型单一,深圳记忆馆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文化空白,为市民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文化体验。

民国宝安县第二区固戍乡公所寄汕头

这座馆的创办者马存宏,是一位2002年从湖南来到深圳的收藏家。三十余年的收藏经历,让他在深圳默默开辟了一方属于自己的文化天地。有人称他为“深圳的樊建川”,但更恰当地说,他是深圳民间博物馆的播种者,把历史的种子播撒在这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二十多年的深圳生活,使马存宏深切体会到守护历史的紧迫性。他常说,一座城市要拥有高贵的灵魂,就必须让发展与精神同频共振。而那些来自民间的史料,正是城市历史文化最鲜活的载体。当它们在当代空间中被充分展示,不仅是对历史与市民的尊重,更能激活藏品生命力,让城市的灵魂得以延续。

1971年广东省宝安县革命委员会【五好职工】奖状

马存宏不断收集带有“深圳印记”的文物,为这座城市拾捡并守护被遗忘的文化碎片。最终,在朋友的支持下,他建成了深圳记忆馆。馆内的泛黄藏品,如今已成为深圳从边陲到国际化历程的实物见证。这座纯民间、纯公益的展馆,也逐渐成为深圳民间文化志愿服务的典型案例,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为推动民营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马存宏长期笔耕不辍,为地方史志撰稿,策划媒体专题报道,积极参加各类会议与论坛,努力整合社会资源,希冀在深圳构建起属于民间的博物馆群。

1950年广东军区珠江军分区赠【陈赠贻】参加剿匪三等功

在他看来,收藏的价值不仅是保存,更在于让藏品直接诉说历史,提醒年轻一代:历史留给深圳什么?老一代人又为这座城市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这些藏品就是深圳的真实记忆,是不可替代的历史遗产。

马存宏坚信,这座年轻的城市和这里的年轻人,怀有炽热的家国情怀与历史担当。承载深圳记忆的藏品终将焕发新的生命,孕育出一片片文化绿洲。这样的绿洲,不仅会滋养更多年轻人的奋斗精神,也会让“深二代”“深三代”更加热爱这片神奇的土地。

来源:古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