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影石、追觅互相“偷家”,千亿无人机市场上演“三国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22:56 1

摘要:8月,无人机巨头大疆创新用两款新品同时点燃了两个战场:4699元起售的扫地机器人ROMO进军智能清洁;2999元的8K全景运动相机Osmo 360则正面叫板影石Insta360。

作者丨青风

编辑丨六子

8月,无人机巨头大疆创新用两款新品同时点燃了两个战场:4699元起售的扫地机器人ROMO进军智能清洁;2999元的8K全景运动相机Osmo 360则正面叫板影石Insta360。

几乎同时,运动相机龙头影石创新启动全景无人机公测,其创始人甚至在公司“撒钱”庆祝;而从扫地机起家的追觅科技则更激进,一边官宣进军无人机,一边喊出“造世界最快超跑”的目标,直指布加迪威龙。

消费电子行业互相“偷家”的混战,骤然升级。

01
「跨界出击,互闯腹地」

这场“三国杀”几乎在同一时段爆发,难以分辨是谁先扣下扳机。

7月23日,大疆官宣进军扫地机器人市场,并于8月6日火速推出ROMO系列。该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售价4699元至6799元。

*图源大疆官网


大疆的跨界并非临时起意。据大疆透露,该产品已研发近5年,搭载源自无人机的激光雷达与视觉SLAM技术,能识别细至2毫米的充电线,吸力高达25000Pa,支持55W快充,性能直接对标行业头部品牌。

从天空到地面,大疆此举无疑杀入了科沃斯、石头科技与追觅科技的腹地。

紧接着,大疆又把枪口对准影石。7月31日,大疆发售第一代全景运动相机产品Osmo360,单机身定价2999元,对标影石的旗舰产品Insta360 X5,且具备价格优势。发布当日,影石便宣布X5降价500元应战。

事实上,大疆早在2019年就已切入运动相机领域,推出Osmo Action;此次再加码全景机型,对影石的“命脉业务”可谓步步紧逼。

追觅与影石的反击,无疑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8月20日,追觅科技向媒体确认,正式拓展无人机业务。追觅的这次跨界颇具宿命感。创始人俞浩在清华求学期间就开发了四旋翼无人机,更是全球三旋翼无人机的发明者,公司创始团队多人来自清华大学“天空工场”,具备深厚的航空航天技术基因。

*图源天眼查


据相关负责人表示,追觅无人机项目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正积极组建专业的无人机研发团队,核心架构已初具雏形。

影石的反击亦有备而来。2020年起,影石已注册多项无人机专利。7月28日,影石宣布以孵化品牌“影翎Antigravity”进军无人机赛道;8月14日,首款产品影翎A1亮相并开启公测,预计2026年初发售。

影翎A1延续了影石坚持的“先拍摄后取景”的产品理念,巧妙地通过360°实时拍摄+无人机的组合,将用户从取景、构图、拍摄等复杂操作中解放出来。此外,影翎A1还可以通过VR眼镜,沉浸式地反复回顾飞行过程,带来了很多传统无人机无法提供的体验。

*图源互联网


为了庆祝该产品公测,影石创始人刘靖康在公司给员工撒钱,相关视频登上热搜。官宣后,影石股价连续两天20cm涨停。这种姿态不仅是一次新品发布,更像是战前动员,被视为向大疆正式“宣战”。

02
「增长见顶,寻求突围」

这三家企业跨界看似各有各的缘由,但有一个共同的推力:主业增长基本见顶,天花板清晰可见。

大疆创始人汪滔早在2016年就预言无人机市场即将饱和,“收入达到200亿元可能就到顶了”。有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增速将降至8%,而大疆全球市占率已超70%,增长空间有限。而且,近几年大疆产品创新节奏放缓,屡被市场质疑为“挤牙膏”。

影石在全景相机市场的天花板也触手可及。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为58.5亿元,2025年将增至66.1亿元。而2024年影石的全景相机收入已经达到47.89亿,以此估算其全球市场份额约82%,触顶态势异常清晰。

此外,影石的业绩增速也在放缓。根据影石最近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5.2亿元,同比微增0.25%,扣非净利润4.92亿元,增幅仅0.06%,显出“增收不增利”的疲态。

影石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其创始人刘靖康曾向媒体表示,虽然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赛道常年占据70%以上的份额,但并不觉得现在进军无人机市场毫无机会。“全景无人机作为一个新品类,能够做到传统相机和无人机无法做的功能,创造新的增量市场。”影石在上半年财报中如此表示。

扫地机器人市场同样内卷加剧。IDC统计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量达2060.3万台,同比增长11.2%,但第四季度增速已放缓至7.8%。在国内市场,科沃斯、石头科技、云鲸、小米、追觅这五家合计占据了近90%的份额。

而激烈的价格战,又导致企业利润持续走低。销量更高的科沃斯2024年净利润仅8亿元,不足2021年的一半;石头科技营收增长38%,净利润却下降4%。

由于赛道太拥挤,追觅已经连续多次跨界。今年年初,追觅就宣布进军大家电,推出空调、冰箱、洗衣机、厨电等智能化产品,迈进全屋生态战场。不久前,据媒体报道,追觅又成立智显事业群,将进军电视、投影仪及音响市场。最近,除了无人机,追觅甚至官宣造车,并提出“要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首款纯电产品将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在2027年亮相。

*图源互联网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存量竞争时代,头部企业面临的压力反而更大,跨界,寻找新的增长曲线,成为突围的必然选择。但问题也随之浮出:企业发展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03
「无界梦想,有限资源」

底层技术能力通用,成为三家企业跨界的共同逻辑,但其实质则是技术复用的降维打击。

大疆的逻辑可以形象理解为,用3D技术打2D场景。无人机要在复杂三维空间避障、规划路径,技术难度高于扫地机的二维平面。其激光雷达、视觉SLAM等无人机技术,可以直接下放到扫地机上;做全景相机时,大疆又把无人机的光学元件、AI 影像算法直接复用。

影石的反击策略是场景重构。它不跟大疆拼无人机飞控,而是把全景相机的360°拼接技术嫁接到无人机上,解决了传统无人机视角单一、操作复杂的痛点。这让它在大疆垄断的无人机市场,硬生生凿出全景新品类的口子。

追觅则是供应链级的技术搬家。高速数字马达经扫地机千万次验证,可调整为无人机动力核心;动态地图技术从地面避障升级为空中导航,显著降低研发成本。

尽管无人机、全景相机、扫地机器人三个赛道,在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与高性能动力系统等技术架构方面有重合之处,但技术并非毫无边界,跨界之路也绝非坦途。企业需要在技术复用的诱惑与行业规律的敬畏之间,在无限边界的梦想与有限资源的现实之间,做出审慎的权衡和战略选择。

研发投入就是首道门槛。以影石为例,根据最新财报,影石上半年研发费用达5.62亿元,同比激增100.35%,研发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11.55%提升至15.3%,同时,销售费用也同比增长75.46%至6.28亿元。这两项费用的大幅增加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

*图源影石创新2025年半年报


而影石与追觅的营收、利润和研发投入规模,与大疆相比都还有较大的差距。追觅近年来的“无边界”扩张屡遭质疑。从扫地机器人,到空冰洗、电视等大家电,再到无人机,甚至到跑车,追觅在两年间扩张了十多个不同细分赛道,而每条赛道无疑都需要研发、生产、供应链与市场投入。

尤其是造车,追觅在扫地机业务积累的电机、传感器、视觉智能等技术,还都属于消费级,与车规级要求存在巨大鸿沟。而且从整个行业来看,造车的投入至少需要数百亿元。财务数据显示,追觅2025年上半年营收98.55亿元,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全年百亿元级别的营收,面对“烧钱黑洞”般的造车业务,支撑力显然不足。

此外,企业跨界还需面临用户心智迁移的挑战。用户对品牌的认知通常与特定产品绑定,如大疆与无人机,影石与全景相机。企业跨界可能会带来认知混乱,而品牌重塑无疑需要巨大的市场投入,此项成本往往被跨界企业严重低估。

大疆、影石、追觅的跨界尝试,或许会改写行业格局,为消费者带来更智能的产品,但跨界不是破局的万能钥匙,最终的赢家也绝不会是“技术炫技者”,而是能深刻理解新领域用户需求、构建可持续商业模式、高效整合资源的综合实力者。

- END -

来源:青橙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