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襄渝铁路建设旧事(16)突发事件的紧急集合、打铺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4 00:33 2

摘要:社会兴衰和发展,贯穿人们的命运和生活导向。但世事总是难料,惯常的生活,突发事件往往让人始料不及,却终归躲避不了既定的事实。

社会兴衰和发展,贯穿人们的命运和生活导向。但世事总是难料,惯常的生活,突发事件往往让人始料不及,却终归躲避不了既定的事实。

作者:王刚乾

1971年9月28号,山里的夜,静谧中涌动着昼伏夜出生物活动的身影踪迹。山坳林间,萤火虫甩动着飘忽不定的屁股,给静谧中的山林蒙上几许阴森可怖的气息。

转运站货物到达输出,紧跟前方施工频率时急时缓。21连的战士们结束一天的劳累,照例的晚汇报、背语录、写日记、谈心活动,随着熄灯号吹响而结束。随着营房帐篷灯光一个个熄灭,开始进入睡前脑际“过电影”环节;回想一天来的工作,然后给自己做个总结。

学兵山的营地里,挂在木杆那三盏路灯(山口16班帐篷前一盏、连部一盏、炊事班一盏),在暗夜里发出惨淡的光晕。

帐篷里传出的鼾声,混杂模糊不清呓语和细碎的咬牙声,把一天的劳累都装进了梦乡。

“咕咕咕喵!”

山林传来几声猫头鹰的啸叫,随着一个暗影掠过,空中留下羽翼破风而过的一丝声响,迅疾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嘟嘟嘟嘟嘟!”

“紧急集合!紧急集合!”

一阵急促的哨音,夹杂着大声喊话,一下打破学兵山的宁静!

从睡梦中惊醒的人们,来不及揉一下惺忪的睡眼,忙不迭的寻找自己的衣裤!

“你拉我的裤子干啥?!”

忙乱中俩人拉着一条裤子不撒手!

“打背包不?!”

帐篷里不知谁喊了一嗓子。

“紧急情况!全体重装!紧急集合!”

紧急集合是不准有灯光的!人们在黑暗中摸索着套上衣裤,取出背包带。手快的三下两下捆好背包,冲出帐篷,班长已经在门外整理队伍。

因为之前有过几次类似情况,集合队伍时间也就缩短许多。

连队操场前,并排站着军代表周助理和带队干部,看各班排战士带队跑步到齐,抬手扣时间的周助理满意的咳嗽一声。

“全体都有!立正!稍息!”

“今天的紧急集合,报告大家一个重大事件!从今天开始,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周助理随即宣读突发的9.13事件文件,全连战士洗耳恭听!而后用非常严肃的口吻传达上级命令;

“接上级命令,xxx发现敌特电台!命令你部快速接近,消灭敌台!注意隐蔽接敌!”

教导员宣读完“九一三”事件文件,随即传达上级有关命令。

进入临战状态的队伍,在夜色掩护下,周助理和通信员在前,随后紧跟一、二、三、四各排战士。

“前方一百米外发现敌情!注意隐蔽!”

从前方口口传来命令,背着行囊的队伍迅疾卧倒,有人肩上的背包已经开始松动!

暗夜中,行进的队伍时疾时缓,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伺机卧倒、起身疾行,个别战士的背包已经散了架。

待东方泛起鱼肚白,教导员带队回营房,看落在队伍后面的战士,拖拖拉拉有的抱着被子,有的提着裤子的狼狈样!(有的鞋子穿反,有人裤子穿反)对突发情况下的紧急集合做了总结。

“…我们一定要把平时当战时!帝、修、反虎视眈眈,灭我贼心不死!一定要提高警惕,坚决歼灭一切来犯之敌!往后的日子,还要进行不定时的紧急集合!希望大家做好准备!随时应对突发情况下的考验!”

打从那天起,班排组织的紧急集合频发,学兵山的夜,从此开始沸腾起来!

人生有许多遇见,从未知到后知后觉,由此就留下许多遗憾和感慨。

学兵连扎根小山包,在开工动土、炸石填方,扎帐篷平操场,时常挖出些草药根茎,其中就有茯苓。

茯苓有改善小便不畅、身体浮肿、健脾强胃、调节情绪,改善睡眠等三大作用。

因为都不识货,虽然知道是中草药,也只能拿在手里看看扔掉。

那是一个雨后的早晨,一排一班装完一车原木,轰着油门的解放车,车轮打滑扭着屁股离开货场。

在清理现场、等候下一辆车到来的空间,发现刚才车轮打滑凹陷的泥坑里,露出一段褐红色木质物。

有个战士用撬杠试探着捣几下,木壳表面发出“咚咚”的声响。

为寻求究竟,那个战士用撬杠一阵猛扎,然后撬出碎裂的一块。

“木蘑菇!可以当柴烧。”

有人不知所以冒出一句。弯腰捡起来,拿在手里掂掂,半尺多厚、四、五斤的份量,还有大部分埋在泥土里。因为不知有何用途,捡起的那块就随手扔在地上。

事后多年,每每想起这一段,查询资料,根据外形质感,应该是一个数十斤甚至更大些的超级木灵芝!

据说灵芝具有“十大功能”,有调节免疫和抗氧化护肝作用。如今,在话题中插此一段,虽有画蛇添足之嫌,却弥补不了那段“暴殄天物”的遗憾。

“9.13”事件,给连队带来许多小插曲,从思想贯穿到行动。紧急集合的演练,使连队从干部到战士,都绷紧了“提高警惕”的弦。

“提高警惕”不能影响正常的施工,到达和转运物资的频率成正比,就像转动的钟表,似乎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随着日历翻篇,眼看秋季已过,山林萧瑟,落叶随风。日渐寒冷的冬季已到眼前,摆在连队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越冬?

看着战士们床上薄被布单,连领导和军代表经过协商,趁施工间隙就地取材;让各排轮流上山打草,编草帘铺床,起码能增加光床板的热量。

进山打铺草施行轮值,一个排一天派出一个班。无论远近,一天内完成人手一个草帘子,完不成任务自己想办法。

看着眼前列队的全班战士,接过排长递过来的柴刀,一班长心里盘算着;每人一个草帘子,嘚割多少草才能完成任务?

心里盘算,脑筋急转弯,极力搜寻周围哪个山头草多?把排长递过来的绳子,分给人手一条捆在腰里。

“前山的草被人割完了,咱们花点力气跑远点。爬上眼前最高的山头,到山背后会好点,争取一次完成任务!”

班长站在队列前,下达目标去向的命令,随后带着队伍向目的地进发。

沿穿越连队的小路,向高过周边所有山头的最高点冲刺。几成六十度左右的山坡,经过半个小时攀爬,大家喘着粗气终于登顶。

放眼望去,这山望着那山高,山顶小路贴山脊一路蜿蜒而去。

“大家跟在我后面,一定要看准踩稳,不要左顾右盼!”

班长交代大家跟在后面,小心沿寻常猎人和砍柴人走的山路,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

“快看,那里有一大片草!”

行进中有个战士突然喊了一嗓子。大家抬头一看,果然山坳洼地有一大片齐腰深的茅草。

“就这里了,由我和蛮人上,割完递下来,其他人在下面接着,休息不要乱跑!”

班长交代完注意事项,和外号“蛮人”把集中的绳子捆在腰里,然后别上柴刀。班长在前,“蛮人”在后,很快就来到山坳那片茅草地。

二人解下腰里的绳子,抻开摆好,人手一把柴刀两面开割。

山坳洼地的茅草,茎叶酷似稻谷秸秆。齐腰深的草茎,两头对接是扎草帘子最佳辅料。

班长蛮人干活麻利,克里马嚓就割倒一大片,然后归拢向下传递。

班长埋头正割的欢实,忽然感觉脚下柔软蓬松,隐约听见一阵“嗡嗡”声响。

“蛮人,你听听,不知哪传来一阵嗡嗡声,听着像飞机?”

蛮人抬头看看天,问话的班长不由也朝天上瞅瞅,蓝天哪有飞机的踪影?

“哪来的飞机?你耳朵有问题吧?”

蛮人回了一声,转身低头又开始忙着割草。看蛮人弯腰继续,没看见飞机的班长也弯腰继续开割。

不知是柴刀刃口钝、还是草根下土虚,一刀下去,没割断的草根带出一小团土蜜蜂。

“不好!有蜂窝!土蜂!赶快收拾走人!”

班长一声惊叫,蛮人回头也看见那团蠕动的小土蜂,随即也紧张起来。

当二人扭身准备撤退时,发现那团被扯出的蜜蜂缩作一团,光振翅不见攻击人?遂停下脚步,二人悄悄凑到近前观察;被草根带出的蜂巢,露出黑黢黢鸡蛋大小的孔洞。里面密密麻麻的蜜蜂,光振翅不出巢,虽乱作一团,没有飞出洞攻击人的迹象。

看到这里,二人赶紧把割好的茅草捆好,递给下面接应的战友,看看基本人手一捆,就此收兵回营。

根据事后推测,许是当时气温下降,蜜蜂进入冬眠期,寒冷限制了它们的报复行动,由此我们也逃过一劫。

打铺草一行,有惊无险,好在经过大家努力,圆满完成人手一条草帘的任务。把打好的草帘子铺在床上,果然柔软暖和许多,当“团长”的囧况也就此得到暂时缓解。

(后文待续)

注;文章配图部分来自网络。

编辑:乐在其中

来源:铁道兵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