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晶:以数字技术驱动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09:33 1

摘要: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进入21世纪,数字科技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连,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张晓晶

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进入21世纪,数字科技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连,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数字科技是筑牢新工业革命的核心支撑。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显著特征的数字科技,正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成为催生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智能化的工业革命为生产发展带来诸多显著优势。一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借助物联网技术,机械设备之间实现无缝连接和信息共享,生产过程得以协同优化。以智能制造工厂为例,机器人可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整生产参数,有效减少停机时间和生产误差,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二是显著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企业能够对生产过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深度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质量问题,不仅降低次品率,还增强了产品的稳定性与一致性。三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能够精准调度和优化配置生产资源,减少资源浪费与能源消耗。同时,借助远程监控和预测性维护技术,企业可提前察觉设备故障并及时维修,减少设备停机时间,降低维修成本。

数据要素激活生产要素配置创新的内生动力。数据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为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崭新路径。数据可以被无限复制,一旦产生,便能够在不同主体和场景中广泛传播与运用;同时,数据具有非消耗性,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不会被逐渐消耗,反而会随着应用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不断衍生出新的价值;尤为关键的是,数据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每一次数据的复制和传播,几乎不会产生额外的成本。借助数据要素,各行业在生产流程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企业能够精准定位生产流程中的瓶颈环节与潜在问题。数据要素的兴起,是数字时代赋予经济发展的宝贵机遇。它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的供给束缚,推动生产要素在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高效的层面上进行优化配置,为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

数实融合开辟产业转型升级的崭新路径。数字科技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能够对传统生产关系进行重塑。其强大的融合性与延展性,为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数字科技对数实融合的赋能体现在对实体经济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在生产环节,引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与灵活性。在流通环节,数字科技实现了供应链的可视化与智能化管理。在销售环节,借助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营销,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数实融合还促进了产业间的交叉融合,不同产业通过数字科技的纽带紧密相连,催生出一系列新的产业形态。传统产业在数字科技的赋能下,实现数字化转型;新兴产业在数字科技的培育下蓬勃兴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实融合是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它在微观层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宏观层面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协同推进擘画数字科技赋能的战略蓝图。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数字科技发展大势,为数字科技产业发展制定科学战略规划。从国家层面统筹布局,引导资源向关键领域倾斜,凝聚各方力量攻克技术难关。二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整合各方资源。通过政府引导,推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科研机构等协同合作,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利用制度优势,加大对数字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建设一批国家级数字科技创新平台,为创新活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数字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缓解研发资金压力。三是完善机制保障,提升创新效能。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简化转化流程,提高转化效率,让数字科技研发成果能够快速应用于生产实践。优化科研评价机制,注重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氛围,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搭建数字科技产业交流平台,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四是强化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优化教育体系,加强高校数字科技相关学科建设,根据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海外高端数字科技人才回国发展,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五是健全法律体系,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加快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立法进程,明确数据收集、存储、使用、传输等各环节的法律责任和规范,使数据安全管理有法可依。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数字经济秩序。完善数据跨境流动监管制度,平衡数据流通与安全保护的关系,为数字科技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