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阔的草原是马术运动成长的摇篮,牧民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中离不开骑马,在熟练掌握驾驭马匹的各种技能基础上,形成了今天的马术运动。精湛的马背技巧是马术运动的一种,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024年,内蒙古马背技巧入选呼和浩特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马上拾哈达表演
单马双人表演
单人单马表演
广阔的草原是马术运动成长的摇篮,牧民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中离不开骑马,在熟练掌握驾驭马匹的各种技能基础上,形成了今天的马术运动。精湛的马背技巧是马术运动的一种,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024年,内蒙古马背技巧入选呼和浩特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内蒙古马背技巧融合了骑术、杂技、体操等技艺,形成了乘马斩劈、乘马射箭、马上拾花篮、单人单马、双人双马、双马单人、多人多马等多种表现形式的马背技巧表演,成为传统体育运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马背技巧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刘红琴介绍说。
除了是内蒙古马背技巧代表性传承人,刘红琴还是内蒙古表演马术队主教练,执教期间,她培养出大批马背技巧骑手。在她的带领下,内蒙古表演马术队先后在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荣获马背技巧表演一等奖。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内蒙古表演马术队承担竞赛、表演两项任务,比赛过程中,参赛队员奋力拼搏,勇夺3金3银7铜。
刘红琴还带领队伍参演了国际一流史诗马秀《特洛伊》,该剧目荣获“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传播杰出团队奖;参演大型室内实景剧《蒙古马》,深受观众好评;参演全景式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马术文化实景演出的空白。
“注意重心,保持稳定,找准节奏……”走进内蒙古赛马场,只见内蒙古表演马术队的队员们正在紧张训练。在他们身后,刘红琴认真观察着,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内蒙古马背技巧可以说是古代骑术与现代审美形式的完美结合。这项运动更像是马上体操,甚至是马上杂技,充溢着热血与野性,需要队员熟练掌握支撑、倒立、空翻、转体、飞身上马等动作。”刘红琴告诉记者,这些复杂动作在地面上完成都具有一定难度,想要在奔驰的骏马上表演,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正因为难度高、观赏性强,马背技巧表演也成为大家最期待的节目之一。
据了解,此项运动要求骑手身体素质好,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好,还要胆子大,具有良好的乘马技术,在奔驰的马背上准确优美地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并且马匹必须是通过训练调教的专业用马,人与马要配合默契,骑手要了解自己所骑马匹的性格,适应它的速度,让马匹能够听从指令。
“我们积极探索组训形式,针对每名队员和马匹按其条件分别制定训练计划,运用多种训练手段对队员的表演动作进行细化雕琢。”刘红琴自豪地说,“这些表演项目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体现,在编排上力求精益求精、完美呈现。希望通过每一次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这项运动。”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